編按:去年一篇<果凍筆要買嗎?>文章,引起許多關心教育的學者及家長討論。文章中教師期望教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而規定「班上不可帶果凍筆來學校」的方式引起熱議,並在近期於社群上再度發酵。本文作者亦就此事進行評論。
成功,不在於擁有多少資源,而在於付出多少努力。
這幾天在社群網絡中,被拿出來討論的一件事,即是小學生使用果凍筆的事件。許多教育者均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當然也有些教育者認為這是一件小事,不值得一提。然而,就是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構成了目前的社會。其實這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討論。
首先,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在家長能力範圍許可的情形下,每位家長一定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只要是有利於孩子的,相信每位家長都願意花時間花錢去協助孩子。今天如果有一枝筆,能讓孩子在書寫時比較不累,而且願意書寫,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會願意提供。這並不見得是壞事,完全是出於家長對於孩子的愛的表現。另外,今天老師是否有權沒收學生的私人物品,法學並非我的專長,在此不宜謬論。但就我本人的立場來說,認為這較為不宜。
其次,站在學生的立場來看。學生之所以認為使用果凍筆是潮,是時尚,是高人一等,身為教育者就應該破除他們的這種迷思。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天許多的工具之所以被研發出來,都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便利;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進步,其實就在於有群人努力對於目前人類生活遇到的問題,提出好的解決方式。
台灣俗稱的果凍筆,其實是為了緩衝書寫時手的力道,讓手能比較輕鬆一點地進行書寫。就研發的初衷來看,的確是為了改善或解決目前人類生活遇到的問題,而發展出來的產品。如果這是一件好產品,禁止使用並非解決之道,反而會讓學生認為只要有新的東西,就是不好的東西。這種齊頭式的假平等,表面上看來公平,暗地裡將會種下炫富和仇富的種子。
老師禁止學生帶果凍筆來學校,就是暗示學生果凍筆是比較好的,因為不想讓學生覺得班上有人用的筆比較好,有人用的筆比較差,所以禁止學生帶來。這時有果凍筆的孩子,會認為拿果凍筆是一種值得炫耀的事;而沒有果凍筆的孩子,則認為自己矮人一截。其實老師當下應該告訴學生,果凍筆只是一種工具,一種拿來書寫的工具。不論是果凍筆、自動鉛筆或是一般鉛筆,只要能夠書寫的筆,就是好的書寫工具。這個機會教育將可以告訴學生們:「成功,不在於擁有多少資源,而在於付出多少努力。」
最後,站在教師的立場來看,這是一個良好的機會教育。如果是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會採取和學生共同討論以下的問題:
一、大家知道為什麼果凍筆的握筆處會做得軟軟的嗎?(培養學生理解果凍筆研發之初衷,在於解決長時間書寫的疲倦。讓學生能學習發現人類生活的不便處,並提出解決的方式)
二、大家知道為什麼果凍筆比較貴嗎?(除了成本概念,同時讓學生理解國際貿易必然會產生的費用,如運費、稅費等)
三、有沒有什麼可以取代果凍筆的方式?(培養學生思考替代方案,以及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什麼不方便的事?大家一起來想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學習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五、有了果凍筆寫字就會比較好看嗎?(強調努力比擁有資源更重要)
這些不就是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嗎?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習並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白努力的重要性、不炫富不仇富。從小就具備這種健全思維的孩子,未來才能讓整個社會國家更好,不是嗎?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