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天下】劉育杰:為什麼老師不想兼行政工作? (2851)

$
0
0

前陣子報紙上常出現國中小找不到兼任行政教師的新聞,有很多人提出了回應的文章,談的大都是結構上的問題,像是應付評鑑疲於奔命或是薪資加給不夠等等。

當然,這些因素的確會影響教師兼任行政工作的意願,但我認為這些應該不是主要的原因。

學校行政兼任「教師」,原本的身份與專長其實就是教學。兼任行政工作後,常會有本末倒置的無力感,覺得自己與教學脫鉤。一方面沒有備課的時間,另一方面常會因繁瑣的作業,而影響到正常的教學。像是生教組跟家長溝通到一半,鐘響了,只能硬著頭皮把事情處理完畢再上課;教學組,老師臨時請假也得先排完代課再到教室,更別說各處室主任那大大小小的會,沒開完也只能撐著開完之後,才能開始上課。

另外,行政職務最讓人難過的還有做了一堆看似有用其實無效的業務。

本身當過輔導主任,對於教育部要求「零中輟」這項工作,個人認為是弊大於利的。這些中輟生,最主要造成的原因是家庭無力管教,卻要學校的輔導老師去負責改變,最後的結果只能用「博感情」跟拜託的方式,希望他們至少一個禮拜來上幾節課,別中輟就好。這些孩子到班上不是睡覺就是帶著一群同學擾亂,弄得班上雞犬不寧,為了少數的幾個人,卻賠上了整個班,說實話我看不到其合理性,因為教育部要求不了家長,所以只能要求學校老師把他們務必找回來。找回來之後呢?只能花大量的時間陪伴,但拉力還是抵擋不住外面的誘惑。久了,這些輔導教師也需要其他人輔導,否則找不到動能繼續工作。

還有,我目前擔任教學組,最討厭的業務是「補救教學」。十二年國教實施後,教育部擔心學生缺乏學習動機,編列大筆預算,做為補救教學的經費。一方面要求後面百分之三十五的學生實施線上測驗,監控學生進步的情況,另一方面要求學校利用課後及寒暑假開設補救教學課程,看起來很美好。可是我很認真做了兩年,發現幾乎沒有成效。

首先,施測來說,一個學校的後1/3的學生一年要施測三次。以我們學校來說,施測人數約250人,電腦教室約30台電腦,需分9梯次進行,每梯次測驗要一個小時左右,而且還被要求施測率要「百分之百」。耗費時間不說,學校只能選在早自習跟中午施測,也影響到班級的作息,加上學生施測時態度通常隨便,愛來不來,一次施測下來早已精疲力竭。

而補救教學的開設,每次發同意書,這些後段的孩子參加的意願很低,就算留下來,也常會翹課,老師上課無力感很重,最後也找不到老師上課,可是教育部又會要求補救率,甚至之後聽說還會要求進步率,業務承辦人情何以堪。

最近,很多學校應該還會碰到學生補考的問題,新規定:四領域不及格無法領取畢業證書。這個政策無非是希望學生能多花心思在學習上面,結果造成大約會有10%以上的學生畢不了業,這時教育部又緊張了,要學校實施補考讓這些學生畢業,但說穿了,學生根本不在乎學習,但為了要讓他們畢業,學校近乎不設門檻的補考機制,請求學生來補考。教育不就是要學生學會對自己負責,現在又要求學校避免不畢業人數不能過多,這根本就是一項拿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措施。

其他的像是要求學校零體罰,零髮禁,拿走學生的管教權,學務處只能赤手空拳的管理學生。

林林總總說了許多,無非想讓非學校體制的人知道,現在學校行政的生態真的很惡劣,找不到人當,在我看來不過就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作者為宜蘭國中教學組長)

【延伸:行政工作】
羅德水:教師為什麼不想兼任行政工作?
【讀者投書】劉世雄:不是投入翻轉才叫熱情,願意投入學校行政工作也是一種教育熱情

【延伸:補救教學】
羅德水: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績效?──談課後輔導與補救教學
【讀者投書】柯基:達爾文的眼淚~從聯考到會考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