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618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蘋果日報】人渣文本專欄:台灣本地旅遊還有救嗎? (1511)

$
0
0

從「墾丁天價魯味」開始,到「旅館訂房大減三成」,到「訂了才知一晚三萬」,到「韓團不住太魯閣」,台灣觀光景點的負面消息不斷傳出,許多人都在問台灣本地旅遊「是否還有救」?會問,當然代表還有愛,但就算問了,也有心改變,卻也不見得救得起來。

為什麼?各界雖然提到各種成因分析,卻沒有觸及這一系列問題的價值核心,就是「堅持賣鳥東西,然後用愛來補足差額」這種錯誤認知。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古怪價值觀呢?就從大舉投入中國市場的台商說起。

先跳出觀光這個小小領域,來看廣大的製造業與服務業。大概是三十年前開始,業界就不斷傳出「中國市場大」又「同文同種」,所以應該把生意做過去,但台灣產業的問題也正是來自於這種想法。為什麼呢?

因為這讓台商一直不去面對「中國人為什麼要買你的鳥東西?」這個關鍵的問題。雖然中國之前商品與服務更爛,但人家也會成長,實在沒必要一直買你的鳥東西呀?因為同文同種,老是做個垃圾就說我們要主攻中國市場,這就是利用「同文同種的愛」當做競爭時的溢價,但這種「用愛加成」能撐多久?就算中國人過去不知道那是垃圾,現在總知道了吧?

再回來看台灣的觀光。過去因為台灣人不方便往外國跑,外國人也不方便來,因此本土旅遊景點就會有相對的優勢。隨著台灣人出國旅次年年劇增,本土市場縮小,要維持營運,自然要靠外國人。

之前負責「補位」是中國人,在馬英九執政時期有效維持了本土觀光業的市場,甚至還在局部地區創造了榮景。其原理也一樣,就是「堅持把鳥貨賣給中國人」:賣給他們台灣人不買的鳥土產、住台灣人不住的鳥旅館、逛台灣人不逛的鳥夜市與店家。

用「鳥」來形容,這些業者鐵定會不爽,但這些消費點明明就是本地人不會買,外國散客也不會買,就只有中國團客會買,那不就是「用愛加成」才會有的現象嗎?其實這些中國團客也不見得真有啥愛,就是用制度把他們綁在那,他們也只能買帳。

一旦兩岸降溫,台灣觀光的問題就浮現了。雖然中國人來得少了,也有韓客、港客、東南亞客來補位,不過這些新客沒有啥特別的「愛」,更不會受到制度的綁縛,所以「實在太鳥」的台灣觀光景點,自然就會淘汰,找不到客人。

那怎麼解決呢?直到現在,許多業者仍是怪政府不安排客人給他們,一心希望政府壓著觀光客的頭,到他攤子前面買高價烤香腸、玉米、水果盒。

近日韓客不在太魯閣消費的爭議,也是同樣的邏輯。我最近一次去太魯閣,也住在附近的天祥。是比韓客多住了一晚,不過外出消費呢?記得只去了便利商店。我相信會選擇去便利商店的不只有我,應該多數台灣人都會這樣做。

若是政府強迫台灣人一定要在附近的店家吃喝買呢?保證會把這政府「幹到飛起來」吧?但為何便利商店會成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消費場所?你今天去日本京都清水寺,會是優先去便利商店買東西嗎?

台灣觀光產業被保護慣了,被餵養慣了,賣鳥東西慣了,一碰到危機就同業聚在一起取暖、罵政府,覺得政府再送一些白痴中國人來,自己就會有救。業者想的不是提升競爭力,只是要政府創造並持續提供客人,這樣怎麼會進步?

觀光客其實多少都有當「盤子」被敲的心理準備,甚至也會設定一個可接受溢價幅度,但台灣觀光景點的產品與服務溢價根本是「大噴發」,已非接受不接受的問題,而是根本沒有信任度的問題。許多台灣人在比較沖繩或墾丁時,其討論內容已非單純的價格高低,而是根本認定墾丁業者就是要騙錢,那這樣還需要比嗎?

同樣的,太魯閣商家怪韓客不消費,但為何韓客在九份、平溪還是會消費?不去思考這個問題,反怪韓團行程安排不佳,應該讓韓客在那住一晚。住一晚就能提升太魯閣觀光的品質嗎?

台灣的本土觀光要能耐得起自由市場的考驗,才是健康的產業。老是堅持賣鳥東西給客人,鬧到快倒掉,卻只會抱怨政府不提供足夠的「盤子」,為政者若是滿足你的需求,那他要怎麼面對其他的產業?不都全部跑來找政府要「盤子」?哪來那麼多「盤子」?

不管是躺著玩還是趴著玩,要有客人來玩,當然就是要客人覺得好玩。現在台灣觀光一堆老闆在玩客人,那誰會想陪你玩?鬧到最後,當然就是自己玩自己,怪不了別人了。

原文連結

【關鍵評論】李修慧:近千名台生因為M503沒飛機可搭?台生:中國大學早就放寒假 (1835)

$
0
0

國民黨立委今(5)日召開記者會,抨擊執政黨拒絕核准中國春節加班機,讓至少千名台生無法返台過年,簡直把台生當談判籌碼。但有名台生投書表示,中國大學早就放寒假,大部分學生早就已經回台灣。而民進黨立委也表示,已經做好萬全準備,將協助台商、台生回台。

中國民航局1月4日片面宣布啟用靠近台灣敏感空域的M503等四條航線,陸委會及總統蔡英文都曾舉行記者會,要求中國立即停飛,但沒有獲得中國回應,而後我方民航局表示,東方航空和廈門航空啟用M503等四條航線,有飛安疑慮,因此拒絕核准中國東方航空與廈門航空春節加班機。

《中央社》報導,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李彥秀、國民黨籍立委陳學聖今日上午在立法院召開「搞什麼飛機, 台商返鄉人在冏途」記者會,並邀請台灣學生聯誼總會總會長邱榮利與會。

李彥秀表示,捍衛飛安跟國安是政府的責任,蔡政府面對中共片面啟用M503航線,應提出更好的談判籌碼,台商、台生返鄉過年應是最基本的要求,不應成為跟對岸談判的籌碼, 凸顯出蔡政府在面對兩岸議題,至今還拿不出具體解決的方法。

陳學聖表示,蔡政府面對中共軍機三番兩次的繞台,沒有一點作為,現在卻大動作處理兩岸春節加班機,「該硬時不硬,該軟時不軟」。他說,台灣應對M503拿出態度,但不能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蔡政府可以選擇任何時間減班、停班,但用取消春節加班機來反制,只是讓要回鄉過年的台灣人不便,只是制裁自己人。

《三立新聞網》報導,李彥秀說,M503爭議從馬政府時代就有,過去馬政府有個可以隨時溝通、協商的管道,現因兩岸僵局,造成必須取消176個航班,影響6萬台商。民進黨政府面對兩岸僵局,找不到有利的談判籌碼,就犧牲台商回家的基本權利,政府要做的是儘速找回有機會回到談判桌的方法。

《風傳媒》報導,邱榮利說,台灣學生聯誼總會有1萬2,000多名會員,上個月28日做問卷調查,沒買到機票或是退票的有將近1成台生,等於有1,000多位沒買到機票,就像電影《人在囧途》的台囧。

邱榮利說,因為蔡政府的一句話,回家成本墊高、時間變久,他要抗議蔡政府與交通部長賀陳旦,要走上交通部請願、要求國賠。

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說,今年回台灣的機票確實變貴,平均要3萬元以上,比起去年的21,000至22,000元,還要貴上至少5,000至8,000元,沒買到機票的台生或台商,呼籲大家一人一通電話打到交通部幫忙訂機位,或寫信到部長信箱,請部長幫忙服務。

台生投書:中國大學早就放寒假,哪有現在才在搶票?

不過自稱北京某大學的台籍碩士生張槿籇投書《蘋果日報》表示,針對台灣學生聯誼總會邱榮利「有1000多名台生沒機票回家」的說法,他感到莫名其妙,因為中國大部分大學早在一月中旬就開始放寒假,「絕大多數我認識的台生一考完期末考,就已返回台灣準備過年,根本不會把時間押到近過年前才緊張地收拾行李回家。」

張槿籇表示,若真要解決問題,應把那1000多位的台生名單,提出給台灣政府協助處理,而非在媒體面前放話。

張槿籇也說,根據他查到的資料,和去年的航班相比,今年其實只減少了一個春節航班。此外,這次記者會上批評政府的「台灣學生聯誼總會會長」邱榮利已超過五年任期了,本身也是台商的一員,也是2012年台灣馬英九總統競選總部台生後援總會會長。

《中央社》報導,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劉櫂豪告訴中央社記者,中國政府片面啟動M503是違反國際間的航線作業,也牽涉台灣的國防、民航安全,政府已經發表嚴厲譴責,希望中國政府能就航線問題理性溝通。

劉櫂豪說,台灣政府如果面對這樣侵害主權的事還毫無作為,影響層面會更大,政府也已經做完全準備協助台商、相關人員回台。國民黨在這時候應該譴責中國政府粗暴的作為,而不是附和中國這樣威脅的動作。

交通部則回應,兩家航空公司在兩岸未溝通前,使用對安全有威脅的M503航路,取消加班機對安全是加分。

國防部備妥6架軍機,透過小三通接台商回家過年

《中央社》報導,民航局表示,已備妥至金門接台商,民航局說,這是最壞打算,主要是擔心萬一有大量台商從小三通回台灣,但目前看來只有廈門或福州台商較可能,而軍機備案同時也是考慮萬一天候不佳時,協助疏運。

《經濟日報》報導,而國防部因應M503事件,已經奉命在2月14~21日,準備至少六架C-130運輸機待命疏運,約占全軍C-130總數的1/3。

國防部表示,一旦民航機的運量不足負荷湧入的人潮,機場人員會告知現場旅客,有軍方疏運專機,旅客可以自願方式選擇搭乘。C-130是軍用運輸機,貨艙可搭載92人,但必須空出位置放行李,實際搭乘人數將會減少,要搭C-130的民眾,以具有我國籍者為限,單程票是新台幣1,000元。不過,這筆錢必須繳交國庫,空軍無法留用。

這次軍機協助返鄉運輸並非首例,2010春節,由於金門、馬祖大霧,機場接連關場多日,當時的國防部長高華柱下令,出動軍方機艦協助交通部,展開外島疏運工作。此後每逢年節期間,國防部派遣C-130運輸機協助外島民眾返鄉,成為例行任務。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

【商業周刊】狄驤:人才逃光,工程師、醫師轉賣小吃...當台灣窮到只剩下「小吃業」,還能活多久? (4264)

$
0
0

台灣幾十年來堪稱匯率舵手的彭總裁下台前,憂心忡忡地提了幾個警示,他說,台灣的人口老化速度比任何國家都快,而且低薪問題不在物價沒漲,而是勞動生產力不足,還有投資不振。

哎,聽了這幾句提示,我的心像是鐵達尼號沉到台灣海峽的最深處,因為,他還有幾個重點沒提到,包括美國降稅和未來台灣不得不跟著升息。

如果你不懂總體經濟學,那麼,我把彭淮南的語重心長翻成白話,他的意思是,因為人口老化,那些原本撐起經濟台柱的中產階級和中壯年勞工,隨著年紀增長,體力漸弱,百病叢生,提早進入髮蒼蒼視茫茫齒牙動搖的準老年期,我們的整體生產力勢必降低。

再來,更慘的是,就算老化勞工吃了仙藥,個個都返老還童,又開始體力大增,每天加班10個小時都不會喊累,也會因為全世界的市場,不需要我們的勞動產品,我們的勞動力無法轉成產值和外匯,到頭來也是白忙一場。

做人最慘的莫過於此,就算你願意賣身賣腎賣青春,但人家還嫌我們全身腥臭不買單,可想而知,我們只能回到內銷市場對自己人騙吃騙喝度日子了。

於是,這幾年來,我聽到見到太多朋友轉戰餐飲小吃的慘劇,有醫師化學老師舞蹈老師,甚至也有哲學家和作家,科技業工程師轉做小吃上媒體的感人故事隨便一抓一大把,讓我天天看,看到一直掉淚,心想,台灣這鬼島真的只能做吃的嗎?其他行業都要滅絕了嗎?

再這樣下去,如果連蘋果手機和產品也繼續衰退下去,台灣出口代工品沒人要,搞不好連台積電工程師或醫師教授銀行主管都要去賣小吃,那麼,台灣真的就從科技島變成小吃島了。

說來慚愧,最近幾年,台灣可以在世界發光,讓外國人感到驚嘆的,不再是資訊科技成就,而是那些從路邊攤起家的珍珠奶茶肉乾或麻辣燙豬血糕之類的平價小吃。每天看著媒體拼命報導一些小屁孩靠著這些小吃,成為營收上千萬上億的CEO或集團總裁,我心頭百味雜陳,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

沒錯,讓台灣小吃登上國際市場,也是台灣之光。但是,如果這是台灣百業蕭條後的最後一棒,人才都死心死光或外逃,不想再為了理想和初衷繼續堅持,或者,不是他們不想堅持,而是台灣這鬼島的低薪過勞,加上外資又不來投資,逼得他們放棄舞蹈哲學小說半導體學術研發這些夢想,小吃就像是台灣經濟垂死的最後一口氣,當這一口氣嚥下後,台灣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我也愛台灣小吃,幾乎天天吃,但是,市場上真的太多小吃了,太多人才投入餐飲業了,再這樣下去,真的會多到賤價互砍,血流成河。

而且,低薪過勞沒解決,再好吃的小吃,我也不得不為了省錢,寧可買一箱箱的泡麵回家,可想而知,市場上過多的餐飲供給業者,就會像不動產仲介一樣不到半年就倒幾千上萬家。

幾天前的清晨,天色未白,我用APP叫了一輛計程車,載我去醫院做例行健檢,沒想到,來的是一位中年司機,兩眼血紅,我怔了一下,他當然知道我想說什麼,就叫我放心上車,他跑完這趟就要回家睡了。

路上我怕他睡著,問他多久沒睡,果然他精神一振,說他從昨天早晨出門,一直客人不斷,剛剛才又載完夜店客人,本來想回家睡覺,剛好APP跳出離他最近的訂單,就是我叫的車,所以寧可爆肝也要再接一趟。

說著說著,他轉過頭來對我笑說,這APP發明的好,他手機同時裝了許多APP,再加上原本車隊的無線電,讓他這幾個周末幾乎都沒空車,一天下來賺個7、8千甚至上萬都沒問題。但這也是接近年關,才有這行情,沒辦法天天過年,有得賺當然爆肝紅眼也要賺。因為,他有老婆孩子和房貸要養,他本來是貿易公司的貨車司機,幾年前被裁員後,就只能靠跑車苟延殘喘了,過幾年身體不行了,不知日子要怎麼過。

老實說,這深夜遇見的中年過勞司機,並不是我遇到的第一個中年過勞族。我的朋友快50歲了,也是被公司資遣後,只能偶爾到咖啡廳去兼職。因為,那家咖啡廳老闆被一例一休搞到不敢請正職人員,我那50歲的朋友,也只能在不申報勞健保的默契下,領個一百多元時薪,因為體力關係,只做半天賺個5、600元,補貼一些手機費或水電費。

不幸的是,人只要一年過四十,體力心力和荷爾蒙都衰退得快。可想而知,這批中年過勞或只能領時薪的中壯年,都是未來下流老人的預備軍,當這下流老人大軍,鋪天蓋地襲來,台灣的勞動力如何再撐起整體經濟的成長?甚至未來可能不再有經濟成長率,而是衰退率。

老實說,彭總裁的臨別建言中,投資不振是和未來經濟成長最正相關的。當川普對企業減税,全世界熱錢可想而知會湧進美國時,台灣卻反向要對企業提高營所稅,對外資也沒有優惠政策,我想,彭老的「投資不振」這四個字,實在是太含蓄了。

未來,全世界熱錢不會投資台灣小吃、過勞司機和咖啡廳,而是聚焦在AI和機器人,以及電動車和5G產業。惡夢遲早會來,像是自動駕駛取代過勞司機,餐廳和咖啡店裡有大量不用支付勞健保和勞退金的機器人服務生出現,還有會自動向廠商下訂單備料,而且會自己做出麻辣燙滷味小吃的AI機器,都會終結台灣目前僅剩的勞動力和產業利基。

當我坐的車快到醫院,司機手機響起,他紅著眼露出微笑說,醫院旁邉又有人叫車,寧可爆肝也要再接一趟。我苦笑地付了錢下車,心想,以後可能會在醫院遇見這計程車司機吧!



原文連結

【天下】蘭嶼掉了直升機之後,一位綠島醫師想告訴台灣人的事 (6730)

$
0
0
失蹤的黑鷹直升機。圖片來源:作者友人提供。

一大早綠島衛生所就炸開了,因為空中緊急救護轉診的黑鷹直升機,凌晨在蘭嶼回台東的路上失蹤了。直升機上有6個人,包含正副駕駛、機工長、病患、家屬及一位護理人員。

除了機上人員的安危讓人擔心,這個事件帶來的影響大概是大家不會想到的。

直升機上的護理人員,在狹小的機艙裡,運用手上有限的藥材,要全權負責病患轉診過程中的安危,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而這些護理人員是哪裡來的?是衛生所的護理師跟著出去的。

這就很弔詭了,離島衛生所的護理人力不是已經不足了嗎?綠島只有6個人,蘭嶼8個人,如果人飛回台灣,明天不一定回得來,那衛生所原本的業務就會因此延宕。蘭嶼小飛機停飛可不是兩三天而已啊。那為什麼直升機起飛的時候,不能帶一個台灣的護理人力進來,再一起回去,要讓離島的護理師跟出去呢?

蘭嶼綠島在這件事的狀況差不多,我就用綠島來舉例吧。

2014年開始,直升機從台東出發來綠島時,會帶著一位部立台東醫院的護理師,所以綠島衛生所的護理師不會跟著出去;但後來部立醫院不願意承接這項業務,從去年7月開始,改由台東衛生局的醫政科負責統籌,將一批願意做這項任務的護理師排班,今天誰值班,要出直升機就找誰去跟。

但衛生局累了,他們想出來的解決方式,是招募「專門跟直升機的護理師」:蘭嶼一位,綠島兩位。這位護理師,平常在衛生所幫忙做雜事,平日白天直升機轉診就由他負責陪病患出去,晚上和假日就和衛生所其他護理師一起排班,誰值班誰負責跟直升機,月薪41,638元。聽起來有吸引人嗎?

結果找了一個多月,只有綠島招到一個人,蘭嶼沒招到。

招不到直升機護理師怎麼辦?衛生所自己想辦法啊!反正就是要有人負責做這件事。

以前由台灣支援的護理師,排班但沒有出勤,拿到on call費大概200~300元,跟直升機出勤一次8,000~8,500元。那現在改成由衛生所護理師負責跟直升機,可以拿到多少錢呢?一毛錢都沒有,有補休就偷笑了。

這就是中華民國政府號稱的「重視偏鄉醫療」,我為這些冒著生命危險出勤,還要熬夜值班的護理師感到非常擔憂,這對離島護理人力的運作根本是雪上加霜。

什麼是空中轉診制度?

空轉是由衛生所跟衛生福利部空中轉診審核中心申請,轉診中心的醫師決定「符合申請資格」(病況緊急真的需要轉診),會通知屬於內政部的台東空勤總隊,由他們決定現在的天氣是否適航。

但內政部負責的是直升機駕駛,並沒有隨機的醫護人員。以前的運作方式是由醫院承包專案,在需要直升機轉診時提供護理人員。綠島早期是台東馬偕負責,後來由部立台東醫院承接。去年下半年開始,沒有醫院願意接手空中轉診的專案,檯面上的名義是「醫院護理人力不足」,因此臨時改成台東衛生局統籌。

但這並非長遠之計,所以才催生了現在的「直升機護理人員+衛生所護理人員」的聯合值班模式。現在直升機失蹤了,短期內,去哪裡找願意做功德的勇者呢?

(作者為綠島小醫師)

瀏覽次數:44955



原文連結

【關鍵評論】Abby Huang:黑鷹直升機在蘭嶼起飛3分鐘6人失聯:護理師僅24歲、空勤員家有孕婦 (1878)

$
0
0

蘭嶼一架執行醫療任務的直升機,編號706的黑鷹直升機,5日深夜從蘭嶼回程時卻突然失聯,機上的6名人員目前仍下落不明。空勤總隊、海巡署、消防人員正全力搜尋,蘭嶼漁民也發動自主性搜救,盼早日找到失蹤者。

空勤總隊今(6)日清晨發布消息,編號NA-706的UH-60M型黑鷹直升機,於昨(5)日23時09分自台東縣豐年機場起飛,執行緊急醫療轉診,23時39分抵達蘭嶼鄉,23時49分自蘭嶼運送病患起飛3分鐘後即無法聯繫,在蘭嶼西南方2海浬處失聯,雷達訊號也消失。

《三立新聞》報導,編號NA-706黑鷹直升機從蘭嶼要後送病患返程時,才起飛約100公尺竟突然失聯,機上包括正駕駛(康萬福)、副駕駛(唐文彥)、機工長(陳冠宏)、81歲的張姓患者及其家屬、蔡姓護理師共6人,目前都下落不明。

空勤黑鷹直升機在蘭嶼海面失蹤,資深飛行員表示,黑鷹失蹤處氣流很亂,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黑鷹失蹤當時附近氣候,風向不定,下小雨。

目前除了空勤總隊派機搜救外,也出動空軍EC-225與海巡署派1艦2艇加入救援。另外,由於此意外事件不知是機械故障還是人為疏失,陸軍司令部已下令,陸軍現有的30架黑鷹直升機全面停飛檢修。

議員送姊夫上機,卻目睹飛機傾斜下掉

《中國時報》報導,機上的病患,是蘭嶼籍縣議員黃天德的姊夫。

「我目送直升機離去,約30秒後就發現機頭突拉高後以30度角下掉,機身左傾,當時有點納悶,果然出事」,縣議員黃天德說,他的姊夫晚間10點多吃藥時噎到,當時已經翻白眼,緊急申請空勤隊直升機後送,並由他的姊姊,也就是病患的妻子陪同就醫。

黃天德拍下直升機起飛過程,他說,因為風浪很大聲,沒聽到什麼奇特的巨響,一度詢問塔台,沒想到竟然出事,狂烈的寒風中,家屬也在機場焦急守候。

《上報》報導,5日深夜失聯的黑鷹直升機空勤人員,包括正副駕駛康萬福、唐文彥、機工長陳冠宏共有3人,據了解,3位空勤飛行經驗豐富,均出身海軍官校。其中陳冠宏的太太,目前有孕在身,正焦急等待他的消息。

《三立新聞》報導,在直升機上的護理師,年僅24歲,有感於蘭嶼醫療資源落後,希望能盡上一份心力,因此在此上班,每逢休假就會回台東照顧家人,這回卻在後送救命途中失聯,讓家人萬分焦慮。

蘭嶼醫療資源匱乏,整個島上唯一最接近醫院的場所就是蘭嶼鄉衛生所,一旦生重病或是重大意外,病患就只能靠著後送回台東治療。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表示,過去執行近四千次空中後送救援任務,這是第一次在執行任務、運送病患時發生空安事件。前兩次德安航空意外,均是在完成任務後,返回機場途中發生意外,飛機上並無患者及醫護人員。

正副駕駛訓練完整、能見度不是問題,為何仍會失事?

《蘋果日報》報導,對此意外,內政部長葉俊榮上午9點半也親自開記者會說明。葉俊榮說,他已向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報告此事,總統指示要他親自到台東掌握狀況,他凌晨得知此事後,就啟動應變機制,協調海巡署、海軍、空軍還有內政部自己的空勤,採取各種救援行動,岸邊也有警政署全力搜救。

葉俊榮說,內政部會全力蒐救,不會放棄任何可能機會,至於事發原因,葉俊榮表示,正副駕駛都經過完整的訓練,飛行時數都很高,昨天的氣象條件除雲層較低,但能見度仍達5千公尺,能見度應該不是問題,但失事原因還是要等調查才知。

至於媒體詢問,黑鷹升空是否有突然歪斜的狀況?葉俊榮回答說,目前沒有這方面的訊息,若有進一步了解再做說明。

「最強」直升機馬力大,2016年才購入

《三立新聞》報導,UH-60M黑鷹直升機被喻為史上「最強」救援直升機,我國陸軍向美國採購60架,其中有9架撥給空勤總隊,去年12月20日3架黑鷹進駐空勤台東分隊,去年底將機身塗裝成鮮紅色,與陸軍戰鬥用黑鷹直升機做區隔。

黑鷹直升機每架造價20億,能在高海拔與海上救災、救難、救護、觀測、偵巡、運輸等任務。空勤總隊在2015年開始接收黑鷹直升機,機型可充分滿足台灣2千多公尺高山地區與夜間海上搜救等需求,其中最強特色就是夜間偵蒐功能,少有的缺點則是機體大、下洗氣流強,不適合狹窄地區的作業及停降。

而為了利於地面救災人員或被救者辨識飛機方位及引導救援,空勤總隊的黑鷹直升機外觀有別於陸軍的低視度迷彩黑鷹,而是沿用AS-365N型海豚直升機塗裝樣式,以鮮艷紅白為主色調。

《中國時報》報導,黑鷹2017年年底首次出任務,當時蘭嶼鄉長夏曼.迦拉牧說,因離島醫療資源較缺乏,以往綠島、蘭嶼傷病患後送,均須高雄派直升機支援,如今直升機從台東直接出勤,可縮短黃金救援時間1小時,對突發意外須緊急後送的蘭嶼鄉親或是遊客而言,是一大福音。

《公視新聞》報導,蘭嶼民眾表示,昨天晚間島上風大又下雨、天候很差,而這架失蹤的飛鷹直升機,原本預定2月9號要參加台東分隊的成軍禮,不料卻發生意外。蘭嶼上次發生直昇機的搜救失事意外,是在2012年3月26日、國搜中心一架海鷗直升機,到蘭嶼外海進行船難吊掛時,意外墜海,當時只有一名男護士獲救。

而據《蘋果日報》報導,今早另一架直升機「海鷗直升機」要起飛執行搜索任務時,疑因風勢過大,強烈震盪導致零件壞掉,目前空勤總隊處理中。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



原文連結

【風傳媒】朱淑娟專欄:把世界級地景當垃圾場,只有「賊仔政府」才做得出來:朱淑娟專欄:把世界級地景當垃圾場,只有「賊仔政府」才做得出來 (1173)

$
0
0
牛埔里里長陳永和抗議台南市政府,核發掩埋場水保許可。(邱春華提供)

牛埔里里長陳永和抗議台南市政府,核發掩埋場水保許可。(邱春華提供)

體重只有43公斤的陳永和、是只有100多人居住的台南市龍崎區牛埔里里長,

1月30日上午他帶著一張手寫的「賊仔政府」海報,頂著寒風在台南市政府前靜坐,抗議市府把龍崎月世界白堊泥岩地景當垃圾場。他這一坐大大驚動了媒體,甚至比當天走訪新竹的行政院長賴清德還搏到更多的版面。

隔天他結束24小時徹夜靜坐後說:「這次跟賴清德直球對決後,我該做的事已經做完,這個世界級的地景會不會變成掩埋場?就交由社會來決定。」

假水保真開發?里長一怒槓上市府

從台南高鐵站出來約40分鐘車程就到達牛埔里,進入村莊的第一個印象是道路很平坦,環境也整理得相當雅緻,跟一般認知的偏遠山區很不一樣。龍崎區公所網頁對這裏的描述是:「經年累月沖刷侵蝕後形成自然景觀,可俯瞰大片青灰岩之草木不生的月世界惡地,成為本區最具特色的景觀資源。」

早期退輔會在這裏設龍崎工業區(兵工廠),2003年將區內75公頃撥做事業廢棄物掩埋場且通過環評,2010年跟民間合組歐欣公司,更改掩埋場開發面積為41公頃。但因地方反對設置,2011年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承諾,在未跟民眾溝通前不會許可。去年9月賴升任行政院長後,接任的代理市長李孟諺也承諾:「中央與地方未達共識前,不會核發水土保持施工許可。」

這次陳永和的靜坐風波就是因為市府違反誠信,在去年12月底發給業者一份水土保持施工許可,被台南社大空拍發現開挖了一大片而揭發。事後台南市水保局解釋,因為前年多次颱風豪雨造成區內滯洪池及土堤損毀,才會核發給業者0.6公頃的水保許可,但陳永和靜坐風波鬧大之後,市府已宣布暫停施工。

不過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召集人黃煥彰認為,台南市水利局是假借颱風偷渡掩埋場,「這不是第一次,前年的颱風根本沒受損,卻假借名義蓋臨時滯洪池、便道,我們開第二次記者會檢舉後,台南市才說已經開罰。」黃煥彰說。

而這次會讓陳永和及環團這麼生氣,是因為今年1月11日台南市議員謝龍介才剛安排現勘,當天台南市水利局並未提到已核發水保許可,但10天後卻被空拍到挖開整片山。「市府說182線崩塌所以要施工,但道路工程管理單位是工程局,怎麼會找水利局,我當兩年里長了,182線崩塌我怎麼會不知道?」陳永和覺得市府沒有誠信,還發了一則Line給李孟諺:「我永遠記住你騙我。」

龍崎擁有世界級的月世界地形,卻要拿來做掩埋場?(黃煥彰提供)
龍崎擁有世界級的月世界地形,卻要拿來做掩埋場?(黃煥彰提供)

世界級地景為何不發展觀光,卻要做掩埋場?

「像這種惡地形,泥岩夾砂岩,在國外都是國家公園級的世界遺產,而龍崎有完整的340公頃,不論從什麼角度看都很稀有。」黃煥彰說。

不只環保團體這麼認為,找出2012年5月21日的立法院公報,立委許添財、黃偉哲、管碧玲提案,現任環保署長李應元等11位立委連署:「龍崎區擁有台灣最珍貴之世界自然遺產(月世界地形),實為我國重要觀光資源,應妥善維護,建請經濟部工業局暫緩於當地設置事業廢棄物處理中心。」

「這是土地利用價值的看法不同,明明可以做國家公園,為什麼要掩埋場?而且這裏是二仁溪上游,又可能有活斷層,並不適合蓋掩埋場。」雖然地方反對的人不少,但無法形成力量,2014年陳永和決定參選里長,他提出的政見是:「留給子孫一條回鄉路」,他的當選也反映當地反對掩埋場的民意。

本來外人並不知道這裏有月世界地形,2015年元旦陳永和辦了一場「牛埔尋根之旅」,募款席開45桌,讓大家看到這裏的風景,月世界的名聲自此打開。

之後陳永和決定打一場不一樣的反掩埋場之戰,他不會叫鄉親一起去抗爭,也不掛反對的白布條,「我要用建設取代對抗,用招攬遊客取代來參加抗議的人,我要掛紅條仔,不要掛白條仔,我這裏是觀光區,掛白條仔誰要來?」

陳永和的靜坐風波雖然已暫時落幕,但新的討論卻才要開始,那就是我們究竟要不要把龍崎這個月世界地形變成掩埋場,還是留下來做為觀光資源。雖然此案已通過環評,但環評並非最後興建的依據,何況這個環評也充滿疑點。最終,賴清德、黃偉哲、以及台南市政府還是必須面對這件事並做出決定。

*作者為獨立記者



原文連結

【風傳媒】觀點投書:M503何來五萬人受影響?:觀點投書:M503何來五萬人受影響? (1047)

$
0
0
台灣海峽M503航路爭議,東航廈航取消春節加班機,交通部長賀陳旦回應。(陳明仁攝)

台灣海峽M503航路爭議,東航廈航取消春節加班機,交通部長賀陳旦回應。(陳明仁攝)

有關海峽中線的M503航線議題,在二0一五年馬政府時代的開放,僅有由北向南的航線,且透過用所謂的「九二共識」換來的,僅是中國把此航線往西移動六海浬,即約十公里左右,整體距離我們海峽中線還是約十八公里左右,從此台海中線航空區就陷入中國的威脅中。

如今,中國片面再增加由南向北飛的航線,而且在中途還有往西連結的四條W航線,並拒不協商,要的其實就是逼迫蔡政府吞下當時協議的暗盤,亦即「九二共識」,這才是整個爭議的關鍵之所在。

特別是行政院卓榮泰秘書長已經說明,今年的加班機已核准三一三個航班,比去年三一四個航班,僅少一個。而且,因應沒有核准的廈門航空與東方航空,申請的春節加開航班班次的一七六個航班,國內至少有一家航空公司,因爲整個未核准空檔,而再提出申請九班春節加班機的申請,但目前卡在中國方面沒有核准。也就是說,加上這九班加班機,今年核准的中國回台灣班機會更多出八個航班,算一算就知道,哪有五萬人過年回不來的問題?

除非,中國這兩家航空公司提出的一七六個航班申請,我們全部都核准,加上原本核准的三一三個航班,那也是在春節期間的「航空服務市場」多出五萬個機位,而在春節的航空機票市場中競爭,多的其實是潛在的客戶,而非「今年比去年」少了五萬個機位,以推論出台商有五萬人受到影響不能回國過年。

以這種數字騙局,來聲稱犧牲五萬台商回家的權益,根本邏輯不通,因此,這些搖旗吶喊者,無論是紅頂商人、紅色御用媒體,乃至於黨國學者,真正在施壓的,是逼迫小英政府接受中國M503航班協議背後那個「九二共識」架構,而非真的替台商著想。

*作者為經濟學博士/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原文連結

【關鍵評論】李修慧:(不斷更新)【花蓮強震】4人死亡、82人失聯,倒塌大樓鋼樑滑動,暫停搜救 (1949)

$
0
0
(2018/2/7 16:20更新)

6日深夜花蓮縣近海發生規模6.0地震,花蓮縣及宜蘭縣震度達7級,花蓮包括至少4棟建築倒塌或傾斜,其中位在商校街2號雲門翠堤大樓最為嚴重。目前已知這場地震共造成4人死亡,247人受傷,82人失聯。稍早又傳出雲門翠堤大樓,固定鋼樑滑動,救災人員只能暫停搜救。

地震狀況

6日深夜11:50,花蓮縣政府北偏東方18.3公里處的近海發生規模6.0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各地震度如下:

  • 花蓮縣花蓮市、宜蘭縣南澳7級
  • 南投縣合歡山5級
  • 台中、雲林、桃園、新竹、台東、台北市、新北市、嘉義縣、彰化、嘉義縣市、苗栗、台南3級

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表示,未來1-2週內,仍可能發生規模5.0以上之餘震,民眾需特別注意防震安全。

地震災情

這次地震花蓮縣和宜蘭縣震度最大,達到7級。根據災害應變中心,花蓮縣目前確認四人死亡,247人受傷,82人失聯,死亡的四人中雲門翠堤大樓確定兩人死亡,另外兩名喪生者為一男一女,年齡分別為66歲與60歲,各自由住宅與統帥飯店送往慈濟醫院。

依照災害應變中心上午11:00公布的彙整表,而花蓮建築災害狀況如下:

  1. 雲門翠堤大樓(花蓮縣花蓮市商校街2號)倒塌。(阿官火鍋花蓮店),已聯絡70人,其餘受困人數待確認,14:20傳出雲門翠堤大樓,固定鋼樑有滑動情形,救災人員只能暫停搜救,觀察後再持續救災。
  2. 統帥大飯店(花蓮縣花蓮市公園路36號)倒塌,已知受困2人,其餘待確認。
  3. 吾居吾宿大樓(花蓮縣花蓮市國盛六街41號)大樓倒塌,除一樓停車場無法進入外,其餘樓層無人受困。
  4. 白金雙星大樓(花蓮縣花蓮市國盛六街2、4號)民宅倒塌,除一樓停車場無法進入外,其餘樓層無人受困。

而宜蘭縣消防局表示,目前宜蘭尚未傳出災情。

根據災害應變中心下午15:30公布的資訊,電力、自來水、電信基地台、交通狀況如下:

台電表示,花蓮縣停電1,907戶,已修復1794戶,目前待修復113戶,除倒塌大樓無法修復的91戶外,其餘22戶預計7日晚間9:00恢復供電。

台水表示,花蓮停水戶數停水戶數40,000戶,已修復5,000戶,目前待修復35,000戶。目前已調派人力搶修漏水管線,市區也設置10處臨時取水站並以水車巡迴供送、儲水桶數量45個,預計7日晚間9:00恢復正常供水。

電信基地台受損68座,已修復8座,目前待修復60座,預計要到2月10日下午5:00才能完全修復。

公路總局表示,目前全台省道都已搶通,線道中斷兩處,台鐵全線包含各支線列車列車正常行駛;花蓮港支線因軌道挫曲斷軌,該支線貨物列車停駛。高鐵、海運、空運全線正常。

203d8481-f722-4309-afdc-c96b59bf3888
Photo credit:行政院
災害應變

行政院內政部消防署已在7日凌晨成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行政院長賴清德也於7日0:50抵達應變中心瞭解地震災情,總統蔡英文則於上午8點則抵達花蓮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視導。

消防署已調度空勤總隊、特種搜救隊、第1梯次嘉義市、第2梯次彰化縣前往救援。另通知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新竹市消防局搜救隊、國防部314人前往花蓮災區救援。

行政院7日早上也成立「(賑災與重建)專案小組」,由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政務委員擔任召集人。

行政院長賴清德下午前往受災最嚴重的雲翠大樓勘查時表示,國軍第一時間就投入了457人,另外由各縣市來的警、義、消,也有數百人之多,另外全國技師公會他們也來到現場,就有超過40人。

賴清德表示,就賑災的部分,行政院會在今天就先預撥3億元給花蓮縣政府,做慰問、救災的工作,我想一定會有許多受到地震影響的居民可能生活上會需要協助,這部分花蓮縣長可運用這3億元來予以幫忙。

賴清德也表示,目前不幸死亡的四位民眾,每個人可以先拿到80萬元,賑災基金會一個人給予40萬元,衛福部也有編列慰問金一個人20萬元,花蓮縣政府本身也有20萬元。如果是重傷的話,地方政府會給10萬元,衛福部給5萬元,行政院賑災基金會給10萬元,所以基本也有25萬元。除了法定的部分,賴清德也呼籲社會愛心人士多多捐款,讓花蓮縣政府給予受災民眾更好的照顧。

而租屋或搬遷安置等受災民眾,賴清德表示,政府會依法給予必要的補助。另針對倒塌大樓、受損的房屋及馬路等相關後續重建工作,將由該「(賑災與重建)專案小組」召集各部會協助解決。

近日地震頻傳

台灣近日地震頻傳,從2月1日以來,已經出現23次規模4.0以上地震。

繼6.0強震之後,截至2月7日8點30分為止,陸續又發生119次餘震,其中規模在4.0以上者有18次。

《蘋果日報》報導,此次規模6.0地震原因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造成地殼破裂。自2月4日晚間9點56分的規模5.8地震後,已有94個有感地震發生,地震測報中心代理主任陳國昌指出,是相當少見的狀況。

原本以為2月4日地震為此次地震序列的主震,因為後續餘震次數在減少中、規模也逐漸降低。但從2月7日開始,規模超過4的餘震又陸續增加,陳國昌表示,這個情況與之前相當不同,且規模6.0地震與之前發生餘震的位置接近,再加上之前規模5.8地震位置靠外海,因此認為2月7日規模6.0地震才是此次地震序列的主震。

高雄市應用地質技師公會也在粉絲專頁列出災害地點,表示這次地震倒塌的建築物及地表破裂位置都位於「米崙斷層」沿線。

近日地震_(1)
地震位置-更正規模小數點

核稿編輯:羊正鈺



原文連結

【聯合報】陳民峰:說「德不配位」者,必是無同理心之人 (1765)

$
0
0

0206花蓮發生強震,商校街雲門翠堤大樓嚴重傾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0206花蓮發生強震,商校街雲門翠堤大樓嚴重傾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筆者在過去賴閣揆剛上任時,就有對支持民眾怪力亂神的言論進行批判,我在鳴人堂發表的這篇文章〈賴清德的神花與火雲,只是少見多怪的穿鑿附會而已〉指出:

濫用天地異變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依然是件不實證的事情,既無法替自己支持的人物立場貼金,也難以詆毀反對方的名譽。

並且進一步說明、預言:

這種論調是不分國界、超越黨派、藍綠都有、跨越各宗教的信仰。就是先射箭再畫靶,有了目標後開始加油添醋還信以為真。

兩年前的今天,有偏激基督教臉書社團7853新天地國家轉化聯盟,將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的發生原因,歸咎於賴清德替同性婚姻證婚而產生的上帝懲罰。2018年花蓮地震,則有前氣象主播李富城發表離譜言論

昨晚又來強烈地震,花蓮震度7級,屋倒房毀,已有傷亡傳出,請為花蓮祈禱。這叫德不配位。

之前的賴清德被造神文章,還只是批判民眾反智的程度。如今李富城將天災歸咎於中華民國政府,已不只反智,更是缺乏同理心,藉著災禍來發洩意識形態的缺德行為。

大約是2016年政黨輪替,蔡英文總統剛上任之時,就有國民黨支持者對於許多天災人禍...
大約是2016年政黨輪替,蔡英文總統剛上任之時,就有國民黨支持者對於許多天災人禍認為是「德不配位」。圖為蔡英文今早抵達花蓮了解災情。 圖/取自蔡英文官方臉書

談「德不配位」與「厚德載物」

「德不配位」的出處,一說是《朱子治家格言》,二說是《易經》,實則經筆者查證通通為假,出處難考。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兩句是常見的搭配用語,那麼「必有災殃」又是怎樣的災禍呢?

比較相近的詞,可以在易經的坤掛中找出「厚德載物」的說法。中國古代迷信君王若無德,天地就會發生災禍、天地異變,這是古時候的宗廟信仰。然而易經認為的是:人要師法自然,就是師法天地。天地感應,也就是天人感應,若人順天行事,則如地豐厚,運載萬物。《坤卦.文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可見得群體的福禍,是一種群體的行為所導致的共同結果,好壞共享。國家是否能夠安定發展,易經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端看民眾的行為與思想。

若是迷信、鄉愿,從感性為訴求、怪力亂神充斥,不肯為自己負責,則無智亦無所得。若是三不五時藉機發揮、惡鬥對方,虛於內耗,則無德亦無所得。整個社會風氣,決定了社會怎樣發展,這就是人福或人禍的體現。易經又說: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坤,就是大地,大地擁有柔順的寬闊胸襟,所以能夠乘載萬物。人類學習大地的精神,想要有所「載物」(得),相應的就有所謂的「德」,而「德」乃為「兼融」的寬大胸襟。什麼是無德之人呢?就是沒辦法容納意見、剛愎自用、逆道而行的人。

大約是2016年政黨輪替,蔡英文總統剛上任之時,就有國民黨支持者對於許多天災人禍認為是「德不配位」。若是領導者無德,那麼會產生什麼結果呢?易經坤掛一樣給出了啟示:

臣弒其君,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過去是臣子殺帝王,推翻政權的流血革命;現在是民眾收回選票,推翻執政黨的民主變革。《易》曰:「履霜,堅冰至。」、「由辯之不早辯也」,並非一日之寒,早就有所跡象,是不辯自明的多因累積。

《國語.晉語》進一步說明:

吾聞之,為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厚德載物,雅量容人。

沒有這種寬容的德性,卻先擁有了大批支持的信眾,則日久人心現,原本的支持群眾也會轉為反對勢力。所以易經一直給我們的教導,並非以訛傳訛的認為領導者無德就會產生天地異變,而是警惕領導人要有雅量,否則政權可能不保。

許多當今的政策或許有背後考量,比如最近的勞工修法,使用拒馬隔離抗議民眾於百尺之外,導致原本期許民進黨能夠帶來理性對話的基礎選民,對自己過去的投票選擇產生不滿,未來民進黨就會喪失一部分的支持群眾。

而從「厚德載物」到「德不配位」對於個人修養的啟示,則是一種福禍相依的相對哲學。成就越大、爬得越高,就摔得越重、傷害越深。古人的教誨是要我們警惕自己擁有的越多,越要注重自己的德性與行為。沒有良好的觀念,就沒有良好的行為,因此日後遇吉無法得勢、遇兇無法避險。

例如李富城老先生身為公眾知名人物、科學學歷背景,卻罔顧群眾感受,褻瀆自己地球科學知能,產生了「幹話能量釋放」,就免不了今日網路罵聲不斷,只能說全是咎由自取。

若是我們要把所有的天災全都牽扯政治,這種戲謔調侃,是毫無同理心、在受災民眾傷口上...
若是我們要把所有的天災全都牽扯政治,這種戲謔調侃,是毫無同理心、在受災民眾傷口上撒鹽的缺德行為。 圖/取自蔡英文官方臉書

領導者德性不佳,可能會造成人禍,但會導致天災嗎?

從實證主義的科學角度來看,沒有任何證據可以顯示天災與執政者有相關性。在國民黨身為執政黨的時代,還不是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莫拉克風災,難道我們要說國民黨德不配位嗎?高雄氣爆時不說中央政府擺爛,而指責高雄市市長造成天怒人怒,這種雙重標準恐讓人難以信服。

古代經典給我們的觀點,也不是統治領導者做不好就會導致天災,而是提醒領導者不要蠻橫、不要霸道、要容得下不同的觀點與立場。若是因為執政黨做得不好、獨斷而行、不聽民聲,在野黨支持者看到民調下滑,說是德不配位,我覺得完全合情合理。但如今在野黨支持者把天災牽拖到執政者身上,這種言論恰當嗎?

若是我們要把所有的天災全都牽扯政治,那麼已經不是「陳水扁看球賽、馬英九握過手」這種戲謔調侃,而是毫無同理心、在受災民眾傷口上撒鹽的缺德行為。拿著人命開玩笑,拿著天災來酸政治,完全是消費災難的幸災樂禍行為。

對此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欣儀,也發表了類似言論(現已自刪):

就算老天覺得『德不配位』,也該是去嚇總統,別嚇善良老百姓啊!

儘管王議員也有著德不配位的迷信觀念,但擁有「個人造業個人擔」的合理觀點。也知道此言行還是不妥當,而自刪文下架。

筆者想問這些把德不配位與天災牽拖的執政黨反對者:

為何德不配位的天災降臨,不針對領導者個人,而懲罰無辜的民眾呢?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從這迷信的社會氛圍中跳脫出來,讓社會持續向前邁進?

不論藍綠支持者,這種用迷信理由來反對對方或者支持己方的行為,總該停止了吧!因為人民的「迷信」之「德」,將累積成「反智且對立」的「因」,結出「社會無法進步」的「果」。唯有務實才是正確的做法,只有同理心是合理的反應,而不是口說幹話、鍵盤酸人。

幸好國民黨台中市江啟臣立委表示「即刻全面暫停個人選舉活動,展開強震救援行動」,以身為經歷台中921大地震的同理心情,向蔡政府提出救災及重建工作意見。我暫且相信幸災樂禍、怪罪於領導者的缺德者只是少數,我相信不論藍綠政黨都還有用心做正事的人,期待他們能夠支持國民度過未來的更多難關。

0206花蓮強震,同理心是合理的反應,而不是口說幹話、鍵盤酸人。圖為花蓮統帥飯店...
0206花蓮強震,同理心是合理的反應,而不是口說幹話、鍵盤酸人。圖為花蓮統帥飯店塌陷狀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原文連結

【聯合報】護司法 讓「妨害司法公正罪」成真 (1702)

$
0
0

馬英九領銜為陳長文助陣發起「反妨害司法公正公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馬英九領銜為陳長文助陣發起「反妨害司法公正公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反妨害司法公正公投」,並不是針對個人,只是想把國外行之有年的好制度,落實在台灣。沒想到民進黨團的柯建銘大總召反而忙不迭地跳出來,真的讓人想說,柯總召,你到底在緊張什麼?

不過,在台大校長遴選事件中,我們也的確看到了,一個連自己的母校都不放過的政黨,期待他們對權力「節制」,是緣木求魚。筆者說過,民進黨現在就像是一隻發情的動物,看到資源,就想要伸出鹹豬手。在生活中,能夠制裁性騷擾慣犯的,是警察,但如果性騷擾慣犯能夠施壓警察、關說警察呢?

在今時今日的台灣,有能力、有權力、有意願去影響司法的,也非民進黨莫屬,這就難怪柯建銘對於「反妨害司法公正」如此充滿敵意,就也證明了期待民進黨自己通過「妨害司法公正罪」,是請鬼拿藥單。

要突破國會這道「柯建銘防線」,唯一方式,就是公投,發出人民直接的聲音。

很多人認為,妨害司法公正罪,是針對陳師孟,陳師孟當然是一個顯著的例子,但陳師孟可能是第一個這樣講的,卻未必是唯一一個這樣想的。不肖的掌權者,確實很難擔保其不會有操控司法、介入司法的動念,利用自己手中權力的「棒子與胡蘿蔔」,關說警察、影響檢察官,乃至於法官。

因此,這一次的「反妨害司法公正公投」,並不僅只是要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去說誰誰誰去妨害司法,而是很明顯的,目前台灣的法制就是有漏洞,就是讓權勢者有介入、脅迫、關說司法的空間,那麼社會一起努力來把這個漏洞補起來,不是很好嗎?

所以,柯大總召,不用急著跳出來對號入座了,我們也歡迎民進黨一起來共襄盛舉,捍衛司法的公正與獨立,當然如果柯總召大筆一揮,讓「妨害司法公正罪」在國會儘速通過,如此一來,公投的事由不存在,也就不需要廿八萬人的勞師動眾去連署,然後舉辦全國性的公民投票。

至於陳師孟說要讓「妨害司法公正罪」溯及既往更是廢話,先讓民進黨擁有多數的國會通過增訂妨害司法公正罪再說吧!

反之,如果民進黨、柯總召堅持要站在「妨害司法公正罪」的對立面,那就讓人民來選擇,是司法的比較重要,還是民進黨比較重要。



原文連結

【關鍵評論】羊正鈺:前進排協之路:代繳會費、甚至不用繳都能當會員,守規矩倒成了笨蛋? (1527)

$
0
0

昨(5)日是排球協會最後一天會員繳費的日子,關鍵評論網記者也親自跑了一趟,乖乖付清1500元,不過卻在隨後得知,不但有許多沒有繳費單據的申請書出現,甚至還有人既沒繳費也未傳送匯款收據,就可以由台中排委會申請直接成為會員。

而今(6)日下午三點半,體育署副署長王水文親自到排協辦公室清查名單。

去年通過的《國體法》,台灣各單項體育團體改選作業應在6個月完成理監事改選,最晚需於今年3月20日前完成,現階段大多數特定體育團體已完成章程修定(可在特定體育團體資訊專區尋找),目前正在辦理繳費及會員資格審查等作業。

體育署先是在1月25日指出,為了防範人頭會員,提出7種把關機制如下:

  1. 篩選過濾人頭會員。體育署要求各協會通知預報名民眾,先繳費及交身分證明文件,再進行審核,不通過者全額退費。
  2. 減少人頭會員操控。體育署要求改選時,投票通知、選票應送到身分證上戶籍地址,以防止弊端;採現場投票者,要進行身分證明查驗核對。
  3. 成立選務監察小組。將邀請第三方社會公正人士、律師及體育署代表,組成選務監督小組,監督各協會選務小組辦理各項選務作業,包含印票寄送監票驗票過程,以防止舞弊作票。(體育署成立「選務監督委員會」
  4. 設立檢舉專線。體育署呼籲預報名民眾,繳交會費及身分證明要出於自願,如遭冒用或有脅迫,勇於檢舉不法。專線電話為體育署政風室:(02)87711990。
  5. 訂定「各協會會員審查及改選作業注意事項」,此已函文協會落實執行。
  6. 針對協會「花招百出」之不合理限制,體育署將依法排除。像是有些協會要求親自來做報名,也有協會要再繳費前要填寫問卷調查表,也有限制被選舉權,體育署會排除不合理限制。
  7. 代繳會費恐有觸法之虞,體育署也呼籲有心人士勿以身試法。

    2月5日的中午,關鍵評論網記者來到「中華民國排球協會(文後簡稱排協)」位於北市朱崙街20號的體育署8樓,繳費大概不到一分鐘,把身份證拿給排協辦公室的會計人員看過後,就收取1500元會費(入會費1000加上常年會費500),接著提供一張繳費收據,就完成手續了。

    繳費出來後,才得知「有特定集團的成員,可以不必遵守規則,既沒親自繳費,也未傳送匯款收據,就可以由排協幫他們完成入會。」就連立法委員黃國昌也在臉書質疑,「請問排協,現在是把我們這些守規矩的人當笨蛋嗎?」

    接著,從開始繳費第一天就常駐在排協辦公室的「體育改革聯會」成員更指出,排協辦公桌上5日早上更出現一大疊僅有身分證影本、卻沒有繳費單據的會員申請書,甚至還出現非排協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審核申請書。

    而桌上可疑的申請書上僅有身分證影本,卻沒有繳費憑證,上頭還註明「台中市排委會」,體育改革聯會成員在5日傍晚五點繳費期限過後,詢問排協「有的人繳了1500元才能加入當會員,那些單子上的人有繳費嗎?」

    排協秘書長章金榮先是回應「縱使代繳會費、代投票,也都不違法,我們都問過律師了!」對於台中排委會的問題,章金榮只說「這個你們不用管,那是人家台中排委會的事,你們也沒資格來查!體育署自然會去查啦!」

    最後章金榮還說,「如果你們認為有違法,直接尋求正常管道,去向體育署檢舉!」,接著還嗆「什麼署長副署長我不理他啦!你們講的跟我講的一樣沒有用啦,今天什麼事情他們可以擔當的了?我們只有自己玩嘛!不然想怎麼樣?」

    體育署今(6)日先是發公文給排球協會,要求今天下午3點繳交會員報名資料,如果排球協會不願配合,3點半將帶隊去排協辦公室強制做行政調查。

    到了下午快4點,體育署副署長王水文進入排協辦公室,但並未開放媒體入內。

    據「體育改革聯盟」指出,今日下午最早出現在排協辦公室的,是曾在里約奧運對謝淑薇拍桌的中華奧會副主席,也是排協副理事長蔡賜爵,他的家族事業運佳旅行社,同時是包攬眾多協會出國機票、住宿與亞奧運門票業務的大廠商。還有現任排協理事長王貴賢,也出現在排協辦公室參與閉門會議,日前,網路媒體不禮貌鄉民團曾踢爆,王貴賢要求旗下台中銀行員工填寫兩份加入排協申請書。

    副署長王水文在閉門會議一小時後簡單接受媒體詢問。王水文指出,是來確認透過轉帳繳費搭配身分證影本的數量,加上現場繳費的數量有沒有等於總人數,但因為排協似乎在提供資料上「有困難」或是「不方便提供」,但王水文表示一切還在調查當中。

    而對於「代繳會費」到底有沒有違法,王水文卻一再地「答非所問」,只不斷強調說體育署會秉持著「毋枉毋縱」的精神繼續監督。排協隨後馬上就閉門召開理監事會議。

    另外,體育署也在1月31日修正國民體育法施行細則第9條第2項中明定「各類理事及監事之選舉,由所有具投票權之會員(包括團體會員代表)投票者,『應』採無記名限制連記法辦理」(原本為強制的「得」改為強制的「應」)。

    結果今天時代力量也爆料,泳協一堆幽靈複製人會員的違法新聞,上週才連環爆都還沒有調查釐清。泳協昨天竟然公告理事選舉,更離譜的是,竟然採用體育署明文禁止的「全額連記法」。

    黃國昌再度質疑體育署長林德福,「你忘了在立法院的承諾嗎?還在睡嗎?」「請展現魄力積極解決亂象,好好執行立法院主決議,別再擺爛放任協會亂搞。」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

    【關鍵評論】李修慧:【花蓮強震】血液、物資都充足,關心災情的你能做些什麼? (28093)

    $
    0
    0

    (2018/2/8 0:00更新)

    花蓮縣昨日凌晨11:50發生7級大地震,花蓮縣政府表示,目前賑災物資充足,捐血中心也表示,目前血液庫存還夠,建議民眾捐款為主。

    關注災情

    捐款、捐物資

    花蓮縣社會處表示,物資目前看來足夠,建議以捐款為優先,花蓮縣社會處和衛福部都提供捐款帳戶:

    花蓮縣社會救助金專戶

    • 郵政劃撥帳戶:花蓮縣社會救助金專戶(1070206花蓮賑災指定捐款)
    • 帳戶號碼:06533981
    • 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社會處 救助科
    • 聯繫電話:03-8225178 王小姐
    • 傳真電話: 03-822-7405

    衛生福利部賑災專戶

    • 匯款方式:帳號270750,「中央銀行國庫局」,戶名為「衛生福利部賑災專戶」。
    • 郵政劃撥方式:帳號50269506,戶名為「衛生福利賑災專戶」。
    • 國外部分:國外民眾捐款帳號007-09-11868-0,「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國外部,戶名為「衛生福利部賑災專戶」。

    請民眾於匯款單或郵政劃撥儲金存款收據空白處敘明捐款用途「0206花蓮震災專案」,並將捐款人姓名、電話及收據寄送地址,傳真至02-8590-6065,以利寄送收據。

    捐血

    根據花蓮捐血站粉絲團,花蓮縣目前兩個固定捐血點,花蓮捐血站與中山捐血室7日都暫停捐血服務。

    關鍵評論網記者7日16:00致電台北捐血中心,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課長陳雅雯表示,花蓮當地有捐血站,但沒有捐血中心,因此由台北捐血中心管轄。

    花蓮當地兩個捐血站今日因配合縣政府停班停課,今日關閉捐血的業務,不過供血的業務仍是24小時無休,如有需求的民眾,可以前往領血。

    而目前花蓮當地的捐血量是足夠的,若有不足,台北捐血中心也會以空運的方式,調配血液,民眾暫時不必為了地震大量捐血。

    因為血液有保存期限,捐血完短期內也不可再捐。如要捐血,出發前可隨時查詢「台北血液中心」庫存量,或致電要前往的捐血中心或捐血站,確定是否已經足夠,以下提供台北捐血中心各站電話及地址:

    醫療支援

    衛生福利部粉絲專頁表示,如果有醫院醫療救護隊如果有意願前往災區協助,請統一向衛福部臺北區區域緊急應變中心提出申請,由中央統一派遣作業,以發揮最大效能。衛生福利部也提醒各醫院及醫護人員,考量災區交通、收容量能與相關救災人力調動,請勿自行前往。

    災難心理重建

    若有民眾感到感到焦慮、難受,或是有睡眠障礙都可以撥打以下電話

    • 衛福部安心專線0800-788-995
    • 民間生命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衛生福利部也附上0206台南震災時轉成電子書的《災難心理重建QA》連結,若有創傷壓力症候群、哀傷反應,都可以查閱這本電子書,尋求協助。

    花蓮臨時住宿

    根據PTT花蓮地震臨時版「EarthQuake26」,花蓮以下地區皆提供住宿或盥洗:

    1. 花蓮縣立體育場臨時收容所(花蓮小巨蛋):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3號,聯絡資訊:梁先生0910-559-241
    2. 慈濟基金會花蓮靜思堂防災協調中心:手機直撥0912-412-600,分機4016、4017、4018,市話直撥03-8564-238
    3. 長老教會指揮中心:中山路263號花蓮港教會,緊急聯絡電話0955-485-963,林偉聯牧師
    4. 葉宿文旅:提供熱水盆洗、收容、飲水、簡單熱飲、收容人數約20人, 熱水、盆洗、飲水無上限
    5. 東華大學附近有80間民宿提供住宿,電話03-8662388、0956-920-609、0917-578-017
    6. 花蓮采盈汽車旅館:餐廳地方供大家休息,花蓮縣花蓮市中正路169巷60號,電話03-8359566
    7. 麗星大飯店:提供15間房間予受災戶,花蓮縣花蓮市中山路589號,電話03-8347411
    8. 富野大飯店:提供20間房間予受災戶,花蓮縣花蓮市中華路302號,電話03-8346999
    9. 天璽商務飯店:提供5間房間予受災戶,花蓮縣花蓮市林森路126號,電話03-8312939
    10. 新悅旅棧:花蓮縣壽豐鄉吳全31號,電話03-8662388
    11. 時代力量花東黨部:開放給外縣市來的救難人員及民眾休息,可容納人數約20人,提供食物及飲用水、熱水洗澡,花蓮市林森路147號,電話 03-8323880
    12. 假日經典飯店:住客也都在大廳,網路上說有開放但已經無法容納,要前往者請考慮
    13. 花蓮美侖大飯店:已經滿房,無法提供
    花蓮縣各鄉鎮市災害應變中心

    根據花蓮縣消防局,花蓮縣各鄉鎮市區災害應變中心電話如下:

    • 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03-8460599轉.分機1027 1028 1029(受困請撥119)
    • 秀林鄉應變中心:03-861-2116#202
    • 新城鄉應變中心:03-826-7223#115
    • 花蓮市應變中心:03-834-2995
    • 吉安鄉應變中心:03-852-3126
    • 壽豐鄉應變中心:03-865-4110
    • 鳳林鎮應變中心:03-876-2771#165
    • 萬榮鄉應變中心:03-875-1321#34
    • 光復鄉應變中心:03-870-2206#249
    • 豐濱鄉應變中心:03-879-1350#123
    • 瑞穗鄉應變中心:03-887-2222#137
    • 玉裡鎮應變中心:03-888-9953、03-888-7485
    • 卓溪鄉應變中心:03-888-3118#34
    • 富裡鄉應變中心:03-883-0656
    花蓮市各里避難場所

    根據花蓮市民防災資訊網,花蓮市各里地震避難場所如下:

    第一聯合里:民孝、民心、民享、民樂、民運、民政、民德、民立、民勤、民意

    • 北東宮:鄰近東華大學美崙校區,位於華德街上,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 環保公園:位於花蓮市連街七星潭的腳踏車步道上,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 花蓮港濱海公園:位於海濱街旁,正對著花蓮港,花蓮縣政府電話03-8227171
    • 後備軍人公園:位於海岸路上,鄰近花蓮港,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 庭石公園:位於花蓮市中美一街、中美二街、化道路、民族路之間 ,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 府前石雕公園:縣政府前面,即位於府前路上,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 林園公園:鄰近美侖大飯店,位於東興一街與東興二街之間,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 曼波園區:鄰近七星柴魚博物館,位於海岸路上,花蓮縣政府電話03-8227171
    • 美崙國中:花蓮市化道路40巷1號,電話03-8223537#124
    • 明恥國小:花蓮市中興路41號,電話03-8222231#701
    • 鑄強國小:花蓮市永興路20號,電話03-8223787#12
    • 海星國小:花蓮市永興路21號,電話03-8225407#233
    • 花蓮高工:花蓮市府前路27號,電話03-8226108#321
    • 民孝社區活動中心:花蓮市民孝裡林園一街16號,電話03-8234858
    • 南美崙營區:花蓮市民勤裡新興路80號,電話03-8322141
    • 花蓮高中:花蓮市民權路42號,電話03-8242236#208

    第二聯合里:民主、民治、民有、民族、民生、民權

    • 中正體育館:花蓮市公園路53號,電話03-8580686#13
    • 北濱國小:花蓮市北濱街113號,電話03-8324093
    • 北濱公園:位於193縣道海濱街上,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第三聯合里:主商、主勤、主工、主睦、主計、主信、主義

    • 此裡無避難場所資訊,請前往鄰近的南濱公園疏散,位於193線到海濱街上,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第四聯合里:主學、主力、主權、主農、主安、主和

    • 南濱公園:位於193線到海濱街上,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 運動公園:鄰近中原國小,位於德安五街與德安六街之間,花蓮縣政府電話03-8227171
    • 第五聯合裡 國華、國光、國治、國威、國魂、國安、國防、國聯、國盛、國風
    • 花蓮高商:花蓮市中山路418號,03-8312210
    • 美崙山公園:位於花蓮市美崙山附近,於尚志路上,花蓮縣政府電話03-8227171
    • 花蓮車站前廣場:位於花蓮火車站前,位於國聯一路上,花蓮縣政府電話03-8227171
    • 中韓公園:鄰近花蓮高商,位於商校街上,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 中山公園:位於中山路與國聯一路之間,鄰近花蓮市圖書館,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第六聯合里:國強、國興、國慶、國福、國裕、國富

    • 慈濟大學校本部: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1號,電話03-8565301#1318
    • 明廉國小:花蓮市中山路903號,電話03-8572613
    • 自強國中: 花蓮市裕祥路89號,電話03-8579338#102
    • 私立四維高級中學:花蓮市中山路一段200號,電話03-8561369#318
    • 花蓮港天宮:花蓮國慶裡中山路一段500巷15號,電話03-8560031
    • 花蓮縣立體育實驗高中: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1號,電話03-8462610#125
    • 慈濟大學人社院校區:花蓮市介仁街67號,電話03-8572677
    • 慈濟大學實驗國小:花蓮市介仁街178號,電話03-8572823#106
    • 慈濟大學附屬高中:花蓮市國興裡17鄰介仁街176號,電話03-8572823#141
    • 慈濟技術學院:花蓮市建國路二段880號,電話03-8572158#392
    • 國福國小:花蓮市國福裡福光街277巷1號,電話03-8561395#103
    • 國福裡營區:花蓮市國福街91號,電話03-8322141
    • 國福社區活動中心:花蓮市國福裡國福64-7號,電話03-8568899
    • 中琉公園:鄰近自強國中,位於裕祥路與富安路之間,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 介林公園:位於介林街與介林九街之間,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 德興運動公園:鄰近花蓮縣立體育實驗高中,花蓮縣政府電話03-8227171
    • 河濱公園:鄰近國福大橋,位於達固湖灣大路上,花蓮縣政府電話03-8227171
    • 國富裡公園:位於國富十八街上,市公所電話03-8322141

    核稿編輯:羊正鈺



    原文連結

    【關鍵評論】Abby Huang:不只是因為「米崙斷層」,花蓮強震倒塌的大樓和「維冠」、「博士的家」同類型 (2275)

    $
    0
    0

    花蓮昨(6)日深夜發生規模7級的強震,造成統帥飯店、雲門翠堤大樓傾斜倒榻,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7日晚間21:00為止,一共造成6人死亡、258人受傷,經過接近24小時的搶救與搜救,目前仍有67人失聯。

    不過,這次倒塌的建築物,多為5層樓左右的住商大樓,受損狀況比旁邊4層樓的透天厝還要嚴重,到底是為什麼?

    根據中央氣象局,這次花蓮近海地震,為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導致近地面板塊破碎而引發一連串地震。不過國家地震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震中心)懷疑,「米崙斷層」與本次地震災情有強烈關聯性,目前研究團隊正針對米崙斷層露頭部分進行調查。

    米崙斷層是位於花蓮縣的活動斷層,又稱花蓮斷層或美崙斷層。大致呈現南北走向,由花蓮縣七星潭海岸向南延伸至花蓮市美崙山西南側,長約8公里。

    而這次花蓮地震,受損的建築物及地表破裂位置,比對地質圖,可以發現正是沿著米崙斷層。

    地層

    兩年前的同一日,2016年2月6日,高雄美濃區發生芮氏規模6.6的地震,台南市也有5級地震,造成當地維冠大樓倒塌。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李錫堤分析,這兩起地震的成因都是歐亞板塊內部斷層的錯動,導致維冠大樓直接躺平,統帥飯店也是一樓柱子直接崩掉,造成倒塌。

    台南維冠大樓

    李錫堤指出,雖然這次的規模較小,但統帥飯店離震央更靠近,導致產生相當程度的震度,進而造成大樓倒塌。

    不過,除了位處斷層,國震中心也指出,高樓這與地震波產生共振效應,在本次地震受損狀況特別嚴重。而這一次倒塌、傾斜的建築物,高度都超過5層樓:

    • 統帥飯店(11層樓、地下1層):1、2樓層陷入地面以下
    • 雲門翠堤大樓(12層樓、地下1層):3樓以下塌陷、大樓嚴重傾斜
    • 國盛六街2、4號 白金雙星大樓(9層樓): 傾斜塌陷
    • 國盛六街41號 吾居吾宿大樓(6層樓):1樓停車場塌陷

    根據國家地震中心所測得的進震源區地震波加速歷時,花蓮市所測到的地震當下瞬間震動週期為1秒鐘,而一般公寓大厦每增加一個樓層,震動的週期大約增加0.1秒,因此,在本次地震受損狀況特別嚴重。

    台灣活動斷層(中央地質調查所)
    台灣活動斷層觀測系統及便民查詢服務圖台

    而除了建築物高度震動週期剛好與地震波產生共振之外,本次倒塌的大樓,剛好都是「住商混合」大樓。

    和921、台南維冠大樓事件一樣,倒塌的都是「住商混合」大樓

    《蘋果日報》報導,國震中心主任黃世建指出,昨晚花蓮規模7級的地震,造成多棟大樓嚴重傾倒,一方面除靠近震央之外,建築特性為「軟弱底層」也是另一主因。所謂的「軟弱底層」,就是統帥飯店這種住商混合大樓,因為一樓等底層為開放空間,牆壁不足,上層又是居住用途,形成類似「頭重腳輕」現象。

    黃世建指出,這次倒塌的大樓與2016年台南大地震的維冠大樓、1999年921地震的東星大樓與博士的家,都有同樣特性,都是1999年以前的老舊建築物,因為耐震設計規範較低,且屬於住商混合大樓、飯店、集合住宅等「軟弱底層」大樓,加上又處在斷層附近,才會導致倒塌。

    • 台南維冠大樓(16層樓、地下1層):1至3樓分別是燦坤承租門市、眼科及耳鼻喉科,4樓以上是住宅,另還有1層地下室,大樓呈U字型,屬於住商混合大樓,約有90多戶、近200多人居住。地震發生後,接近三分之二樓體下陷或損毀。
    • 東星大樓(總樓層為地上12層、地下2層):用途為住商混合,包含旅館、位於1、2樓的第一商業銀行松山分行、公寓等。
    • 博士的家(總樓層為地上12層):住商混合大樓

    黃世建說,這些軟弱底層大樓,通常一樓屬於開放性空間,因此沒有加粗柱子或增設牆壁量,加上上層屬於居住用途,增加底層結構的負荷,強震來時就有倒塌危險。

    《風傳媒》報導,住商混合大樓、飯店、集合式住宅等建物,在分層空間使用上,除了地下室開挖作為停車場外,一樓空間作為營業空間,為了增加採光,會減少結構牆的設計,結果導致一樓與地下室的樑柱,較無法支撐二樓住宅外牆重量,加上部分住商混合大樓底下岩層較為鬆軟,結果導致地震來臨時,倒塌的狀況比4層以下公寓還要嚴重。

    建築為什麼會傾斜?「重心偏移」的大樓,底層支撐不足

    根據「花蓮電子報」臉書訊息,雲門翠堤大樓呈現30度傾斜,看起來就要崩塌。

    花蓮縣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劉燕湖今日表示,雲門翠堤大樓抵擋不了地震威力,可能是因為一樓部份是騎樓結構較脆弱,再加上位在斷層帶上,才會造成B1、1樓及2樓下壓。現場建築物主體保持完整,從裸露的鋼筋研判排除偷工減料。

    《聯合報》報導,劉燕湖說,根據研判,建物施工過程沒問題,可能因單邊是騎樓,又正好位於斷層帶,強震一來攻擊大樓最脆弱的一環,才會傾斜,上面的重量又壓下來,才造成1到3樓被壓碎。

    不過,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婁光銘表示,「我不會稱之為單邊騎樓結構」。

    《蘋果日報》報導,婁光銘指出,統帥大飯店的1、2樓是入口門廳,為挑高大空間,沒有牆體可以協助抵抗地震力,「完全由柱子承受」。而當建築物的重心偏移,當地震來時,建物隨著「勁度中心」扭轉,因此無法承受。

    婁光銘認為,屋齡20多年的雲門翠堤大樓也與統帥大飯店一樣適用早期標準,由於設計年代較早,當時要求也沒那麼嚴謹,低樓層有阿官火鍋、漂亮生活旅店等,店面或飯店的開闊空間牆量相對較少,因此形成軟弱底層才傾斜。2年前維冠大樓倒塌,也是這個原因。

    地震再來前,老舊建物要再補強「耐震度」

    國震中心主任黃世建指出,政府推動老舊私有建築物耐震補強,始終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建物的所有權人多,要取得100%同意十分不容易,需要公權力介入,防災都更不應只是拆除重建,也要鼓勵耐震補強,建議立法簡化程序。

    黃世建表示,由於拆除重建或全面補強取得共識不易,在達成共識前,建議先進行階段性補強,排除軟弱底層狀況。並要求這種住商混合型且具一定規模以上的建築,沒有經過確認耐震能力者,不得提供公眾使用。

    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江文理表示,台灣經歷921地震後,建築法規趨嚴,因此之後的新建築較不需擔心,921前蓋好的大樓,則要確定是否經過補強。

    相關新聞:

    【花蓮強震】血液、物資都充足,關心災情的你能做些什麼?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



    原文連結

    【關鍵評論】Abby Huang:德國50萬工人大罷工「輪到工會要求雇主了」:每周28小時「平衡工時」怎麼要到的? (1584)

    $
    0
    0

    德國最大工會組織、擁有390萬勞工會員的「金屬產業工會」(IG Metall),昨(6)日正式與資方代表完成談判:自今(2018)年4月起,旗下的成員企業將調薪4.3%,勞工並可以照顧家庭為由,提出最多2年「工時縮減」的申請,而得到申請的員工,每周固定工時將由35小時,下縮到28小時。

    「我們希望雇主認識到,現代家庭中的傳統性別角色正在發生變化,我們希望工人有機會去做對社會很重要的工作。」工會的發言人表示,在過去,在工作上要求更多的「彈性」,其實是犧牲了勞工。工會希望能調整一下,讓勞工也能反過來,受惠於工作上的彈性。

    工會於去(2017)年年底開始進行談判,訴求包括了:

    • 加薪6%
    • 每周28小時平衡工時
    • 育嬰、長照等社福補貼

    不過,當時資方代表認為,加薪的談判不是不可行,但一口氣調升6%「真的太多」,只願意承諾2%的加薪幅度。而對於28小時平衡工時方案,產業界更是強烈抵抗,資方擔心將有三分之二的勞工符合條件,會使得工廠大開天窗。

    不過,勞方也不是省油的燈。

    經濟成長、低生育率、製造業缺工:德國勞工談判的最佳籌碼

    《轉角國際》報導,目前德國的人力市場,技術勞工早已是「供不應求」,根據聯邦政府統計,當前全德國就有110萬個技術職缺,近3成的製造業苦於「缺工」,而被迫限縮產能。甚至超過半數企業主都認為,「勞動人力不足,是影響企業發展的最大威脅」——也因此,在勞資談判的當口下,工會才能如此據力以爭。

    報導也指出,德國目前也陷入了生育率極低、高齡人口增加的社會困境,育嬰、高齡長照等問題,也壓迫著勞動人口,因此工會才會如此積極爭取彈性合約。

    工會建議,申請每週工作28小時以照顧年幼子女或年邁父母的工人,資方每月應給予200歐元(新台幣7,060元)的額外津貼。而因工作高風險而暫時縮短工時者,每年可以得到750歐元(新台幣2萬6,475元)的補助。

    雙方多次談判破裂,「金屬產業工會」於1月份連續發動「罷工警告」,抗議談判進展緩慢。包括來自保時捷、空中巴士、Bosch家電等大型企業的生產線都受到影響。工會更於1月31日號召50萬來自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與金屬生產等部門的工人,針對戴姆勒(Daimler)、保時捷、奧迪、寶馬等汽車大商展開為期3天、72小時的大罷工——這也是德國近34年來,由工會所發起的最大抗爭。這可能會使德國公司損失數億歐元的生產成本。

    資方代表與勞方代表,從5日開始進行最後談判,而「金屬產業工會」於昨(6)日宣布,已為德國工人贏得了「靈活挪移工時」的權力。

    根據勞資雙方妥協的內容,有家庭照護需要的員工,可申請6-24個月的工時縮減(之後將自動恢復週工35小時),但期間薪水將不會比照全職給付,工會爭取的「照護津貼」也將直接折抵成「有薪假」使用。

    工會方面也讓步,未來德國企業將可以「缺工」為名,在特定階段與勞工簽訂「40小時工時合約」,而不需比照現行的35小時門檻,希望減緩德國製造業缺工的困境。

    不只如此,在工資方面,從今年4月開始,工人的薪水將被調高4.3%,是原來資方同意的漲幅(2%)的2倍。至於其他的一次性分紅,則從4月開始算起,將在未來的27個月內逐步給付。不過這對工會來說或許稍嫌不滿—他們原來的要求,是調薪6%。

    這項協議最初會先從德國南部巴登 - 符騰堡州(Baden-Württemberg)的「金屬產業工會」會員開始受惠,但預計最終將讓全德390萬名會員皆受惠。

    「金屬產業工會」領袖霍夫曼(Joerg Hofmann)表示,這項協議是走向現代、自主工作世界的里程碑。而代表資方的「南金屬電氣僱主協會」(Südwestmetall)裁判長沃爾夫(Stefan Wolf)也認為,這項協議是「合理的平衡」:「員工可以有更多的方式來縮短工作時間,而公司有更多的方法,來增加工作時間。」

    公司曾經擔心,如果過於寬鬆地達成交易時間,將會大幅削減可用的勞動力。不過,資方因為勞方工時減少短缺的勞力,可以藉由和其他勞工簽訂一周40小時工時的合約來解決,讓想賺多一點錢的勞工,能用這種合約和資方「各取所需」。

    而這樣的彈性,也能暫時減緩德國缺工問題,解決製造業高達110萬個技術勞工的人力缺口。

    「金屬產業工會」的勝利,也可望為德國其他中小企業帶來漣漪效應,包括了一直持續爭取更彈性工時的建造業、電信業、化工業等產業。

    德國罷工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金融時報》指出,德國勞資這紙協議具指標性,代表年輕一代對工作的態度有所轉變。

    柏林赫爾提行政學院(Hertie School of Governance)公共政策教授施望德(Hanna Schwander)說,愈來愈多人會在人生中有幾段希望工時減少的時期,例如照顧長輩、自我充電或留職停薪。

    「勞工年紀輕輕就進一間公司,全職工作近一輩子,然後提早退休的時代,早就已經過去了。現在民眾調節個人與職場生活的需求,是愈來愈重要。」

    2017年,德國經濟增長了2.2%,是六年來最快的一次。2018年1月份失業率,更是創下新低,僅有5.4%的人失業。不過,在經歷了10年的平均工資增長率僅為0.81%之後,工會感覺到輪到他們要求雇主了。

    不過,《南德意志報》認為,在新制申請之後,到底有多少德國勞工願意主動縮減工時?給雇主方便的40小時合約,會不會比給勞工選擇的28小時合約更多?假若勞工缺乏縮減工時的意願,那會不會加劇德國工會本已式微的勞工代表性?誰才是勞動現場真正的贏家,還要再過一兩年的觀察。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



    原文連結

    【蘋果日報】伊洛人:中國交換生:在地震中活命 首先不能做中國人 (4618)

    $
    0
    0

    伊洛人/來自河南的交換學生

    在發生地震導致人員傷亡時,正常人一般會表示關切或進一步給予力所能及的援助。但在2月6日晚花蓮發生地震後,一些來自中國的網軍在Facebook等社交媒體或各大報的網站發佈幸災樂禍的留言。而一些擁有台灣國籍,平日卻自稱中國人,災後則立即用古代帝王「德不配位」的讖緯學說來攻擊台灣民選總統。

    「德不配位」顯然沒有什麼根據,但從公開數據的死亡人數和死亡率可以簡單對比台灣和中國地震的結果。在921大地震的遇難者統計資料中,中寮鄉石岡鄉等偏鄉的死亡率最高約為1%。而在幾年前中國統治的青海玉樹不幸發生的相近規模地震中,遇難者占當地總人數高達4%。很明顯如果不想在地震中提高4倍的死亡機率,除了準備好求生包之類的自救工具,最重要的是避免被中國統治。

    死亡數字背後是中國殖民統治的恐怖。顯然青海玉樹的房屋過於脆弱,甚至學校和醫院倒塌是造成人民不幸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建築物的脆弱則是由於中國政府的吸血。中國政府控制各省資源加上高稅收低福利政策導致內陸偏遠地區經濟凋敝,同時高階官僚居住的北京上海等地則建設的愈發安全舒適。

    各地民眾因此不得不進入大城市尋求生計,但中國的統治者,被稱作「趙家人」的黨國權貴像《海賊王》中的天龍人那樣,不喜歡與占人口大多數的底層國民居住在同一個城市。所以在毛澤東統治時便利用戶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動,以不提供教育醫療等基本生存資源的方法,迫使偏鄉居民不敢移居大城市。面對經濟壓力他們即使在大城市生活溫飽,也大多只能居住在易發生火災的半臨時建築中。而在2017年冬季北京政府卻以此理由,強制驅逐了超過三百萬的外來人口。窮人回到家鄉後在缺乏資源的中小城市不得不再次選擇廉價卻危險的房屋,最終在天災降臨時遭遇不幸。但不幸的真正來源是被中國殖民的人禍。

    同樣花蓮和921的震中附近在台灣屬於絕對的偏鄉,但更大規模的地震並沒有造成更為嚴重的人員傷亡。雖然台灣人也能感覺到台北為主的大都市在吸血,但終歸不是天龍人的命更值錢。若台灣不幸被統一,南投花蓮甚至台北等地成為中國的偏鄉之後,人命就真的和被中國殖民的青海人那樣一文不值了。


    【即時論壇徵稿】你對新聞是否有想法不吐不快?歡迎投稿本報即時論壇,對新聞時事表達意見。來稿請寄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並附真實姓名、職業、聯絡電話,一經錄用,將發布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區,惟不付稿酬。請勿一稿兩投,本報有刪改權,當天未見報,請另行處理,不另退件或通知。

    原文連結

    【聯合報】鳴人選文:蔡宗翰/地震時先開門?避難包用在受困?——談避災的兩個誤解 (1987)

    $
    0
    0

    全力搜救0206花蓮強震造成統帥大飯店塌陷,搜救人員徹夜搶救失聯的兩名民眾,...
    全力搜救0206花蓮強震造成統帥大飯店塌陷,搜救人員徹夜搶救失聯的兩名民眾,並使用機具破壞建築結構體,全力營救。 記者陳柏亨/攝影

    台灣時間2月6日晚間11點50分,花蓮發生規模6.0強震,震央位於花蓮近海深10公里處,花蓮市震度更達7級,至截稿為止,已造成6死,254人傷,失聯人數下修至88人,總計有四棟建築塌陷、封閉兩處橋樑,多處停水停電,救災人員自各地投入救援,希望在黃金時間盡快找到失聯的住戶。人們驚恐之餘,紛紛談論地震究竟應如何避險?本文將針對以下兩個誤解進一步加以說明:

    • 誤解一:地震來時先開大門,再找掩蔽,否則門框變形會受困在屋內。
    • 誤解二:平時備妥緊急避難包,瓦礫堆活埋受困時,就可以維持生命。

    誤解一:地震來時先開大門,再找掩蔽,否則門框變形會受困在屋內?

    「地震時當然要先打開大門,不然門變形會逃不出去!」真的是這樣子嗎?

    認為地震時要先打開大門是國人習以為常的觀念,事實上無論是美國、日本、紐西蘭的國家官方防災機關,都主張地震發生時應立刻找掩蔽。

    根據統計,會致使門框變形的地震震度至少約5級以上,同時這個震度也是地震「造成傷亡」的開始。造成傷亡的主因有二個,一個是被掉落物砸中,另一個則是移動中摔倒或碰撞受傷,再更嚴重一點才是房屋倒塌。所以,當地震開始搖晃建築,一定會先發生東西掉落、傢俱位移、翻覆,因此當你嘗試去開門的過程中,就先讓自己暴露在高危險環境之中!

    不去考慮地震中最容易受傷的情況,反而先去關心門框是否變形,在緊急應變的輕重緩急上,都顯得很不合理。縱使真的門框變形打不開人因此受困屋內,也不會立即有生命安全的疑慮。

    況且,開門的目的是為逃出建築外,亦即所有通往戶外的路徑上的門都要開才有效用,假設我今天住在二樓以上,我在開完二樓的門後,還必須走到樓下,將樓下的「大門」也打開,才算是通往戶外。在地震瞬間的幾十秒內,在身體不穩的情況下要移動如此長的距離、面對更多掉落物擊中的危險,實際上完全做不到!

    因此,地震發生時找尋掩蔽,避免移動是基本原則!必須等到地震稍歇後,再去做開門及後續關電源的動作。

    0206花蓮強震,花蓮市中心商校街2號的雲門翠堤大樓嚴重傾斜,雲門翠堤大樓右側為...
    0206花蓮強震,花蓮市中心商校街2號的雲門翠堤大樓嚴重傾斜,雲門翠堤大樓右側為美崙溪。 記者杜建重/攝影

    誤解二:平時備妥緊急避難包,瓦礫堆活埋受困時,就可以維持生命?

    緊急避難包是家家戶戶在面對地震災害,都應該做的一項事前準備。然而,許多人誤解以為「緊急避難包是在人被瓦礫堆活埋受困時,支撐生命使用的」。

    地震時,立即就地避難是首要原則,因此當下絕對沒有時間跟機會去拿緊急避難包,況且,無論建築物有無倒塌時,我們無法確認緊急避難包就剛好在我們手邊。

    所以,緊急避難包真正的使用時機,是在地震結束之後,當我們發現建築物有嚴重的結構損傷,必須「離開到避難收容所暫時生活」時使用的。

    地震大國,防災意識極高的日本,家家戶戶都有準備防災包,備妥生活及延續生命所必須的物品,一旦出狀況必須離開自己的家,拎了就走。

    避難包應該具備哪幾項物品?

    根據研究機構Net Mile今年九月調查,日本民眾認為防災包必備的十項物品包括:

    1. 手電筒
    2. 飲用水
    3. 立即可食的口糧、罐頭等
    4. 備用電池
    5. 迷你收音機
    6. 現金
    7. 面紙、衛生紙
    8. 火柴、打火機
    9. 蠟燭、固態燃料
    10. 手套

    因應民眾的需求,日本防災包已逐漸形成產業,並細心考量災害發生時的人性生理需求與心靈撫慰。除了可即時以水加熱的食物外,更延伸出簡易廁所器具、兒童零食、布偶、簡易濾水器...等。台灣雖不像日本地震如此頻繁,但面對災害不能心存僥倖,防災包概念,應大力加以推廣。

    其中特別談到「手電筒」,手電筒除了放置於避難包外,也同步應放置於床邊或是家中定點,因為地震來臨時,家中各種傢俱可能到處散落、破損,加上停電,當下萬一無適當的照明,很可能衍生二次意外。

    許多案例顯示,在震後驚魂甫定的情況下,容易因急忙下床時跌倒或者採到碎裂物因而受傷,部分921大地震的案例更顯示,有些民眾沒有想到樓梯會被震斷,在一片漆黑的情況之下往下移動,結果卻造成雙腳骨折。因此,在床邊準備手電筒就是必要的措施,可考量購買本身就具有螢光的手電筒,便於尋找。

    雖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重創全台,但在台灣地震災害的發生頻率不定的情況下,事隔17年的今天,台灣民眾回憶起地震,除了驚恐外,在防災知識觀念上,卻仍多有誤解,顯示台灣地震的避難防災教育,我們都還需加把勁。

    0206花蓮強震,花蓮市中心商校街2號的雲門翠堤大樓嚴重傾斜,雲門翠堤大樓右側為...
    0206花蓮強震,花蓮市中心商校街2號的雲門翠堤大樓嚴重傾斜,雲門翠堤大樓右側為美崙溪。 記者杜建重/攝影

    |延伸閱讀|

    1. 地震來襲躲桌底,誰說一定有桌子?
    2. 地震殺人還是迷思殺人?當「黃金三角」變成「死亡交叉」?
    3. 從「邏輯概率」破解地震黃金三角迷思

    • 文:蔡宗翰。畢業於中央警察大學,現服務於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兼任內政部消防署防火宣導教官。
    • 本文原發表於作者部落格,授權轉載。


    原文連結

    【關鍵評論】讀者投書:在紐西蘭,我見證了因地震串起的「台日友好」情誼 (4050)

    $
    0
    0

    文:Leo Chang(駐外人,兩個女兒的朋友)

    在你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手的那位,是你最好的朋友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現在住/駐在紐西蘭的奧克蘭(Auckland)。

    雖然紐西蘭跟台灣現在有五個小時的時差,然而今晨在花蓮發生的大地震,我也在紐西蘭無時差地追蹤了。

    看到臉書上幾位住在花蓮的朋友家中的照片,櫃子東倒西歪,好像我女兒玩過的樂高玩具一樣,散落一地;幸好上傳照片的人都稱平安,我心頭也稍微放鬆。

    為了統一處理一切與地震有關的諮詢問題,我請辦公室的同事在接到類似電話時候全部轉給我來處理。

    大概接近中午的時候,我的辦公室電話響起。

    接起電話後習慣性的先寒暄幾句,對方也稍微回應一下,不過很快就切入了主題。

    「我想要知道目前在花蓮的狀況,是不是有什麼要幫助的地方?」他這樣帶點急切的心情跟我說。

    「政府各部門都已經緊急投入救災,目前也有很多縣市派出搜救隊到花蓮去,請您稍微放心。」我憑著看過的資訊這樣回覆。

    「我打算在這個禮拜日辦一個活動募款,不知道你們辦公室願意收下款項嗎?」他接著詢問。

    對於這類的問題,比較好的制式回答不是同意,也不是反對,而是先表達感謝再回答視情況而定;我受的訓練下意識的讓我不加思索回覆他。

    「我們當然很感謝,我相信你的心情一定非常的急,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是的,我希望能夠為台灣做些什麼。」

    從我接起他電話的那一刻,我便察覺到了一絲絲的不同。雖然他的中文說的非常好,可以仍然帶有一種腔調。我心想,或許是這邊出生長大的台灣人吧,中文說的稍微比較不好一點,但是對於父母出生的地方仍帶有情感,因此想要做些什麼來回饋。

    「聽你的口音,你是台灣人嗎?」帶著一點好奇心的我,就這樣讓問題從嘴中跳出。

    對方似乎有點不好意思。

    「我是日本人。」

    「台灣之前在東日本大地震的時候幫忙很多,這次我看到新聞,我也想要幫助在台灣的人。」

    我從來沒有想到第一個打電話進來詢問花蓮地震事情的人,居然會是一個來自其他國家的人,而且是抱持這樣心情的一位外國人。

    因為個人因素,日本對我來說不是一個遙遠的國度,但是我對於311大地震後兩國國民情感上的拉近,始終是有一點遠的距離。或許是在2011年的那個時候,我還是個沒有什麼存款的學生,看著便利商店中那些為了日本大地震所設立的捐款箱,我始終掏不出零錢投進去,總覺得有更多人應該會願意捐吧,不差我這一個。

    也因為我過去沒有實質上的貢獻,因此雖然近年來看著「台日友好」相關的新聞不斷出現在生活之中,但我感覺我無法沾那一點光,我也一直有種把311後台日交流的故事當做一種談話參考資料的心態,遠遠的看著。

    冨樫史生(Fumio Togashi)先生的這通電話,一下子把我從很遠的地方拉近到電話的這頭:一個在紐西蘭奧克蘭的日本人,看到台灣地震的新聞後,不只關心,還在短時間內準備好募款的規劃,更為了款項準確送達需要的人,聯絡了他認為應該會負責的單位。

    我聽著他的聲音,想起那個站在零錢箱前猶豫不決的我。

    一種複雜的情緒瞬間從心中衝了上來,快速的通過喉頭、鼻腔然後淚腺。我握著電話無法講話,我沒有受過這樣的訓練,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謝謝,真的很謝謝你。ありがとう...」我只能出自本能的回應。

    在你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手的那位,是你最好的朋友。

    後記

    冨樫先生將在本週日(2/11)紐西蘭時間早上11點到下午3點,在奧克蘭市The Spreading Tree(地址:37 Mount Eden Road, Grafton, Auckland)為台灣花蓮震災舉辦募款活動。

    他曾經花了79天在台灣徒步環島,他是第一個徒步環島的外國人,也曾經在台灣「國際若石健康研究會」學習腳底按摩的技巧。2月11日他將會與其他兩位日本朋友在活動現場提供按摩服務,10分鐘、10紐幣。所得款項將會捐給相關單位。

    如果你在紐西蘭有親戚朋友、或是認識在紐西蘭打工度假的台灣人,甚至是那時候正好在紐西蘭旅行的台灣人,或日本人或任何關心台灣的人。請你把這個訊息讓他們知道。

    冨樫先生的聯絡電話是+64-210-269-1786,如果你想要安排按摩,因為有服裝的要求,請先跟他聯繫(他中文很流利)。當然如果你只是想要到現場給予支持或直接捐款,也都非常歡迎。

    如果你也想要在奧克蘭一起貢獻什麼,也都可以跟我聯繫。

    如果你有日本的朋友,可以轉發冨樫先生的臉書訊息給他們看。


    2月11日(日)台湾花蓮地震チャリティリフレクソロジー開催のお知らせ

    既に報道にもある通り、昨晩6日午後11時50分(NZ時間7日午前4時50分)台湾の花蓮でマグニチュード6.4の強震が発生し、花蓮市内では倒壊した建物に閉じ込められた人が続出、これまでに4人が死亡、日本人2人を含む200人以上が負傷しています。
    また、現在も余震が続いており、昨晩以降、100回以上の有感地震が観測されています。

    花蓮には友人も住んでおり、今回1、2階部分がつぶれて倒壊した統帥大飯店は台北で仕事をしていた時に度々利用していたホテルということもあり、報道を見ているだけでとても胸が痛みます。

    今回の地震により被災された台湾花蓮の方々に心よりお見舞い申し上げます。
    被災地で行方不明になっている方の一刻も早い救出と、復旧を心よりお祈り申し上げると共に、微力ではありますが、被災地支援のために少しでも出来ることを実行していき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

    そこで大変急ですが、2月11日(日)午前11時~午後3時にチャリティリフレクソロジーを行うことにしました。
    これまでにも、台南地震、熊本地震の際にチャリティリフレクソロジーを開催していますが、
    今回も収益は全て被災地支援のために寄付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当日はニュージーランド若石リフレクソロジーの有志が施術いたします。

    尚、義援金の適切な寄付先については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Auckland
    (駐奧克蘭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に確認中ですので、適切な寄付先が決まり次第
    追って、Facebook上に追記いたします。

    日時:2018年2月11日(日)AM11:00~PM3:00

    チャリティ料金:10分 $10~

    場所:The Spreading Tree
       37 Mount Eden Road,Grafton,Auckland
       地図:https://goo.gl/maps/VNd2fH2D3a12
       Mt Eden駅からSymonds St方面に歩いて徒歩3分
       ※Mt Eden Roadは日曜日は無料で駐車可能です。

    *事前予約を承ります。ご予約は、027-7018770(Momijiリフレクソロジーのkyokoさん)までご連絡ください。
    *当日は、膝上まであげられるラフな服装でいらして下さい。
     会場のトイレで着替えていただくことも出来ます。
    *当日参加出来ないけれど何か協力したい、という方は、義援金のみのご協力も承ります。
     
    皆様のご来場をお待ちしております。

    原文發表於作者臉書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原文連結

    【關鍵評論】羊正鈺:搜救犬「鐵雄」救出2人卻急性發炎,為何牠們不穿鞋也沒防護衣? (2859)

    $
    0
    0

    台中市搜救犬「鐵雄」、「腿腿」6日深夜與搜救隊趕赴花蓮救災,7日清晨4時30分抵達後,隨即展開救援,下午救出飯店2人,「鐵雄」再度立下大功。這次花蓮地震,消防署共調度17個消防機關,總計出動搜救人員391人、搜救犬20隻。

    台中市消防局長蕭煥章在臉書上發表一支影片,他說「鐵雄」發揮專業,在領犬員帶領,連吠三聲尾巴直搖,示意找到受困者位置,這次發現一名生還者,這名生還者是20歲梁書瑋,隨即被救護人員送往慈濟醫院救治。

    而在影片裡,鐵雄在災難現場一點也不畏懼,穿梭在布滿凌亂鋼筋的倒塌房屋裡,一點也不擔心自己受傷,而聽到梁書瑋發出的搜救訊號,順利找到受困者。

    搜救犬得具有聯合國認證,訓練並不容易,得通過重重考驗才能成為符合標準的搜救犬。而按照搜救列別的不同有各種不同的搜救犬,「鐵雄」屬於瓦礫倒塌建築物的搜救犬。

    蕭煥章接受採訪時也表示,「鐵雄」的犬種是拉布拉多,現在已經4歲了,牠在2歲的時候開始受訓,現在已經擁有「高級瓦礫堆」及「亞洲區搜救犬」認證,而在這次順利找到受困者,未來配階可能會從一線四星晉升為二線ㄧ星,這對搜救犬來說是種榮譽。

    台中市長林佳龍7日晚上則臉書發文,「​一整天下來,搜救弟兄們和腿腿、鐵雄身心肯定都累壞了。辛苦了,謝謝你們!」也上傳一段「鐵雄」猛抓耳甩頭的影片,擔心牠因天氣溼冷致耳朵過敏,9日一早將先就醫,其他人員7時再投入雲門翠堤大樓搜救。

    台中市長林佳龍今天進一步表示,「鐵雄」因天氣濕冷不適,經就醫確診為右耳急性發炎,經治療、用藥後,已返回花蓮特搜臨時隊部待命,持續投入救災。領犬員李俊昇說,花蓮震災是牠實戰首役,表現勇敢,但難免心會揪一下。

    台中市目前共有4隻搜救犬,分別是「鐵雄」、「腿腿」、「MELODY」及「斯斯」。鐵雄和腿腿獲得國際搜救犬組織IRO認證,其中鐵雄拿下「原野中級搜救犬」;而腿腿則在瓦礫堆項目中總分200分拿下198分的高分,獲得「高級認證」,登錄在IRO官網的名冊中。

    另外2隻搜救犬Melody和斯斯2017年6月在國內評量取得瓦礫堆高級認證,其中Melody更拿下275分的成績,並取得IRO國際搜救犬世界錦標賽參賽資格,預計今年挑戰世界盃。

    內政部消防署搜救犬隊教官周聰吉接受訪問時表示,由於這次災區在東部,交通耗時,經考量黃金救援時間,全台搜救隊都是緊急出勤,共計出動約20餘隻搜救犬,並依搜救區域劃分,不斷機動調整任務。由於搜救犬執勤時需高度專注分析氣味,非常耗精力和體力。

    周聰吉解釋,搜救犬出勤一次只能20分鐘,隨即至少需休息30至50分鐘後,才能再度出勤;加上災區現場雜亂,搜救犬除容易被異物刺傷或摔傷外,也可能會誤食災區殘留的有毒物品,執勤相當辛苦。

    他提到,像是「鐵雄」這次耳朵不適症狀,多因執勤操勞,造成長時間體力無法恢復,加上天候差、下雨濕冷,造成抗體變差。

    搜救犬功能不只有搜救,周聰吉指出,牠們還肩負有先驅任務,通常會先派出兩、三隻搜救犬到災區跑幾圈飆點,先行確認有無受困者,透過排除狀況可有效節省救援人力。

    2年前高雄美濃地震,也有搜救犬南下救災,當時搜救犬Sunny在漫天飛塵和玻璃瓦礫滿布的現場,被玻璃刺傷腳,不得已要退場包紮。可是,牠卻不斷地汪汪大叫,不是因為疼痛,而是為了吸引現場人員注意、想繼續救災。

    不同於人類搜救隊員可以全副武裝,搜救犬依靠靈活的四肢以克服各種艱難地形,可是倒塌建築物四周,通常盡是些碎玻璃、破磚瓦、各種尖銳物。但是「牠們」沒有防護、也無法防護,搜救犬通常不能「穿鞋」,也不會穿「防護衣」。

    日本搜救犬協會指出,「狗狗的腳底其實是牠們對於環境的情報來源,如果把腳底包起來,搜救犬可能會因為無法掌握地形而發生意外,因此在穿鞋的時機判斷上是需要非常謹慎的。」

    國際的搜救犬組織也都沒有強制規定搜救犬穿鞋,一般都還是交給現場的領犬員判斷:

    • 強迫狗狗穿鞋會造成無謂的壓力
    • 長時間穿鞋會造成狗狗無法散熱、體溫升高
    • 意外受傷的機率反而會增加
    • 無法用爪子牢牢抓住地面

    至於狗狗「穿衣服」則是會發生被物體勾到的可能性,所以穿鞋子或衣服可能不能保護牠們,反而會影響狗狗執行任務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搜救犬「Dayko」曾救出7人後,中暑殉職

    2016年4月16日,位於南美洲的厄瓜多發生里芮氏規模7.8強烈地震,造成大約650人死亡,數千人受傷。

    dogspot.in報導,在厄瓜多地震救援中,除了當局全力搜救生還者,而搜救犬亦不遺餘力,多隻搜索犬在日夜搜救中受傷,其中有一隻4歲的白色拉不拉多搜救犬Dayko,從廢墟中英勇地找到7名被困人員,但不幸的是,在成功救出被困者之後,Dayko卻突發中暑而殉職。

    Dayko生前所服務的消防隊透露,Dayko在返回營地的路上突發中,獸醫也沒能挽救牠的生命,後續進行解剖發現死因為劇烈的心臟病發作,以及呼吸衰竭,這些都是犬隻在高溫環境下中暑所引發的效應。

    當消防隊向外界宣布達科殉職的消息,並在消防隊網站上發文講述Dayko給他們留下的美好回憶。工作人員說,Dayko在剛剛滿1歲的時候就開始接受訓練,這裡的人都非常喜愛這隻眼神溫柔、性格友好的狗狗。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

    【商業周刊】洪雪珍:40歲中年大叔應徵工讀生...致年輕主管:中年求職,不是他不努力,自願淪落 (3690)

    $
    0
    0

    我的同事小黃要找工讀生,工作內容是攝影與剪輯。我每天問他進度,他都說沒人應徵,即使有小貓兩三隻,也都不合適。拖了一段時間,我就上線看那幾隻小貓到底有多麼不合適。

    結果,看到幾名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學歷優,經歷豐富,在電視台擔任攝影記者都超過十年以上,來做工讀根本是「過度合格」,哪有不合適?不過我馬上抓到問題的癥結:

    卡在年紀上!

    年輕主管,不想用中年屬下

    小黃三十歲不到,要他帶大十幾二十歲的人,確實會有心理障礙,我花了點時間跟他溝通,發現年輕的小主管在用人上,有以下3個心理傾向:

    1.年輕主管喜歡跟年輕人工作,排斥跟年長者共事

    2.年輕主管對年長者有刻板印象,總覺得他們固執不易溝通

    3.年輕主管面對年長者,顯不了威風,擺不出主管架勢,就認為年長者帶不動

    另外,小黃當我是可以說話的對象,跟我吐露內心的真實想法,使得我終於找到一般人對於中年人求職預存的成見,小黃說,都已經四五十歲,在職場二三十年的資歷,有口碑與人脈,怎麼會「淪落」到要找工作,更何況是應徵工讀,表示這些人一定是怪怪的,哪裡有問題。

    我聽了也不多說什麼,只是反問小黃,他的父親現在做什麼工作?

    他回答,父親年輕時進報社工作,正是報社的黃金時代,父親在印務部負責的工作是撿鉛字,就著記者寫來的稿子,把鉛字一個一個挑出來,正確無誤地排成一整篇新聞。後來電腦化,記者可以打字,撿字人員第一批被裁掉,父親不幸失業。

    不斷求職,是因為不曾放棄努力

    為了養兒養女,窮則變,變則通,和母親兩人到花蓮開民宿,剛開始生意還挺不錯。但是近兩年民宿遍地開花,供給過量,生意清淡,加上年紀大了,幹不了床務等粗活,不得已賣掉。現在,兩人轉賣網購水餃。接著,我和小黃展開以下這段對話:

    我:「你覺得你父親以前工作有不努力嗎?」

    小黃:「他很努力,養大我們兄妹,只是產業變化,再也沒有撿字的工作,才被迫失業。」

    我:「那,你的感受如何?」

    小黃:「我覺得父親很無辜,心疼他有志難伸,再也找不到適合他發揮的舞台。」

    我:「在這過程中,你的父親有放棄努力嗎?」

    小黃:「他當然沒有放棄努力,一直在找尋新的機會,像是開民宿、賣水餃。」

    我:「如果你父親現在要來求職,你覺得他找得到工作嗎?」

    小黃:「很難…應該沒有人要雇用他…」

    說到這裡,我問小黃,父親淪落至此,是父親個人的錯嗎?小黃搖搖頭說:

    「不能責怪父親,他盡力了。」

    中年人求的,不過是養大兒女

    小黃點點頭說他懂了,回座位連絡這幾位中年求職者來面試。隔天下午來了一位,是國立藝專畢業(現在的台藝大,是當年唯一的藝術大學,不容易考進去,後來電視台從導播、編輯到攝影幾乎是藝專的天下),最後一份工作在大電視台做了14年攝影記者。

    四十多歲時,由於孩子陸續出世,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未來,和朋友計畫聯手創業,於是辭掉電視台的工作。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離職不久發生重大車禍,撞斷兩條腿,復健多年,現在行動比較方便些,想再回到職場,卻是人事全非,處處碰壁。看著家裡嗷嗷待哺的兩個幼兒,萬般不得已來應徵這份工讀工作,他說:

    「至少是做攝影與剪輯的本業,感覺上還能接受。」

    我問他後不後悔當年做了離職的決定,他說不會,為了孩子一定要勇敢,而且就算不主動辭職,近年電視台經營困難,人事縮編,中年同事也一個一個被資遣,於是他嘆了一口氣說:

    「早走或晚走,最後都是要走,還不如早走。」

    這就是人生,看似無常,其實都在運行的規律裡,走到中年時,很少人不會遇見中年危機,只不過危機的樣貌各有不同,難以辨識罷了,也就不容易提早預防與準備,跟這個人是不是努力、或是不是幸運無關。

    有一天你也會走到中年,何妨將心比心

    下次再有中年人求職,請少一些刻板印象,多一些同理心;請少一些預存成見,多一些理解與支持。沒有人知道明天自己會發生什麼事,那麼對今天別人發生的事,能盡力就盡力,能幫忙就幫忙。一份工作,比什麼都珍貴,圖個溫飽,給孩子穩定的生活,他們求的不過如此。

    當一個人開始了解人生是無常,體會到每個人各有難處,有時候能做的相當有限,只能盡力而為,才算是真正的成熟。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心裡會浮起一個問號,公司又不是開救濟院,工作也不是來做功德,不能夠因為對方的身世或遭遇可憐就錄用他,這個觀念是對的。我今天講的重點,不在於要改變公司的錄用標準,而是要改變看待中年人求職的預存立場,而有更多元的選擇、更客觀的決定,錄用到更有能力與合適的人才,也就是說—

    不要因為年紀,而錯過任何一名優秀的人才。

    想想看,終究有一天,每個人有幸都會走到中年階段,都會認為自己還是可用之材,卻因為年齡而被刷掉,一定感到被歧視而憤怒。而年輕不就是用來改變世界的嗎?那麼當你還年輕時,就可以先來改變這個年齡歧視的用人習慣。

    洪雪珍的最新力作《哪有工作不委屈,沒有工作你會更委屈》

    ●博客來 https://goo.gl/iBHnHV
    ●誠品 https://goo.gl/eMDCME
    ●金石堂 https://goo.gl/QqWDPA
    ●TAAZE https://goo.gl/BCywDe
    ●時報悅讀網 https://goo.gl/7miwRC
    電子書獨家預購
    ●樂天KOBO https://goo.gl/GajNts



    原文連結

    【商業周刊】蔡康永:智慧隨年齡增長?哪有這種便宜事,如果年輕時笨,到老更笨 (2840)

    $
    0
    0

    我以前從來沒有懷抱著這種心情,為書寫過序,這是第一次。

    我第一次寫序的心情,混雜了一種小無賴的態度,跟一種孺慕之情。無賴的部分,很好懂:「我蔡康永就是要在這個老傢伙的書裡插上一腳,再小腳也要插一腳。」至於孺慕之情的部分,更好懂—我希望這位老先生是我爸。

    並不是我自己的爸爸有什麼不好,更不是我爸在金錢上委屈了我。而是在我從小到大的教育裡,完全沒有人提過錢這件事情。這當然不全然是件壞事,起碼這容許我長成一個比較自由跟放鬆的人。只是,當我了解地球上有這麼多人要跟錢搏鬥一生的時候,我又很希望我能在適當的年紀,受到好的金錢教育,能對金錢的習性熟練些、世故些。

    然而,一位稱職又優雅的金錢老師,談何容易。我就認定科斯托蘭尼正是不二人選,如果不是他這一級的金錢老師,那恐怕金錢教育也就沒什麼好嚮往的了。

    錢,是一個人人愛談,卻人人談不好的話題,我認識一些有錢人,老派的、新派的、當紅的、過氣的,沒有一位能表演「談錢」這件事,沒有一位能像科斯托蘭尼這麼老於江湖,卻不帶江湖味。沒有一位能像他這麼自矜自貴,卻不討厭。我甚至覺得,即使只拿「老人」這個身分來衡量他,他也名列前茅。很多人誤以為老人有智慧,這真是太抬舉老人了。如果年輕時是個笨人,那就到老還是笨,或者更笨,哪有什麼「智慧隨年齡漸增」這種白撿便宜的事。

    老,再加上有錢,尤其容易笨如頑石,又臭又硬。科斯托蘭尼說錢不臭,那是靠他幾世修為,老君爐裡煉成了火眼金睛,西天繞了一圈取回了經,才能大剌剌說上一句錢不臭。看看跟他交過手的人,臭氣沖天的可多了,焦頭爛額的更不少。

    至於這本書,到底能不能為你帶來更多錢,金錢白痴如我,實在說不上來。我覺得看這本書的人,恐怕也沒機會複製老先生的經驗。他書裡處處有吉光片羽,堪折便折。

    我最看重的倒是他賺到錢後,自我約束跟自我提醒的習慣。他一定也有許多隱瞞和吹噓,但他的幽默和情趣,足以值回票價,遮住後台的狼狽與瑣碎。

    這是一個有水準的人,寫的一本有水準的書,作為讀者,豈能要求更多?除了要求認他作爸之外?

    (本文作者為作家、主持人)

    書籍簡介_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書名: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增修版)
    作者: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譯者:唐峋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8/02/01

    本書特色

    1、科斯托蘭尼的交易所研究課,啟發所有投資人
    世紀投機家安德烈.科斯托蘭尼,在慕尼黑咖啡館暢談,也在德、奧大學授課,分享他80年來看穿全局、掌握人心的投機智慧。直至今日,混沌詭譎、一片迷霧的市場中,科斯托蘭尼的課堂,仍是投資人養成眼光、練就手感、鍛鍊心理強度的必修課。

    2、揭密!小散戶這樣成為世紀投機家
    因為科斯托蘭尼,「投機」一詞被重新定義,增加了深思熟慮、摸透大眾心理和趨勢,繼而逆向操作,不憂不懼等待獲利或翻盤的智慧。「投機」蛻變為一門藝術,而他永遠是史上最特立獨行、眾人追隨的散戶投機家。

    3、台灣三書長銷逾18年,銷售達80萬冊,新版上市!
    增修版2018年重磅上市,老中青讀者、從新手到骨灰級投資者,人手一冊!

    4、台股漲跌、景氣起落之際,該進場?該空手?看科斯托蘭尼!
    希望與不確定性雜陳的年代,一個永恆不變的指引──科斯托蘭尼的投機智慧。教你改造自己的投資基因,摸懂市場起落的道理,學科斯托蘭尼「在槍炮戰火中買進,在悠揚音樂中賣出」。

    作者簡介

    德國知名投資大師,嫻熟金融商品和證券市場的一切,被譽為「20世紀股市見證人」、「20世紀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

    1906年生於匈牙利。13歲隨家人移居維也納後,開始著迷於歐洲各種貨幣的不同變化,從而展開其絢麗多彩的投機人生。他在德國投資界的地位,有如美國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他的理論被視為權威,德國的投資人、專家、媒體記者,經常詢問他對股市的意見。

    18歲時,父親送科斯托蘭尼至巴黎學習股票,影響其一生的人生觀與金錢觀皆於巴黎建立,並立志成為百萬富翁。此後他持美國護照、在德國工作,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遭逢兩次徹底的破產。但科斯托蘭尼說:「投機者要提得起、放得下。」每一次衝擊的谷底,都讓他彈跳得更高。

    70年代開始,科斯托蘭尼多了一個新頭銜「股市教授」,他開始在德國和世界各大都市的咖啡館中,教授股市知識和預測,上自王孫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都是科斯托蘭尼咖啡館講座中的學生。咖啡館講座回響熱烈,不但學生人數大增,連各大金融機構、銀行也爭相邀約演講,而科斯托蘭尼也成為德國、奧地利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

    科斯托蘭尼不僅是成功的投資者,也是廣受讀者喜愛的作家。雖然在35歲就賺得足以養老的財富,但過人的精力,使他不甘就此退休,轉而發展第二事業,將自己的證券交易經驗與理論,寫成一本本實用且平易近人的書籍,廣受讀者喜愛與推崇。60年代以來,30年筆耕不輟:《這就是股市》一書被翻譯成7 國語言,還拍成了電影,從此躋身暢銷作家之列;1991年的經典之作《證券心理學》一書,更是德國大學經濟系學生必讀書籍。從1987年以來共出版13本著作,在全球賣出300多萬冊的佳績,包括台灣、中國、韓國、希臘、丹麥,都有翻譯版本。此外他也是德國經濟評論雜誌《資本》的長期作者,供稿長達25年。

    1999年,見證百年金融發展的科斯托蘭尼因病辭世,留下財富給繼承者,但留下典範給所有的讀者。

    ☛想學會投資?買書回家,經典慢慢讀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618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