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的檢驗錯了嗎?)
餿水油中槍企業1400多家。
把名單稍微看一輪,不得了,我鐵定吃了不少。我第一,噁心。第二,憤怒。第三,急著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後遺症。我想,妳也一樣。
照食藥署(衞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檢驗結果:「全統香豬油」成品「竟然」都過關。不只過關,坦白講,「全統香豬油」的「表現」好極了。這讓政、媒、輿論突然駡不下去,開始集體生悶氣。
一、它的「酸價」0.3,比「食用豬油」1.3毫克的容許值低很多。
二、被認為是油品致癌成分指標的「苯駢芘」0.7ppb,也比政府監測容許值2ppb低很多。我們的監測標準大多採用國際標。歐盟的容許量也是2ppb。就是說,「全統香豬就算出口歐洲,也會過關。」
三、更厲害的,它連重金屬都驗不出。黃麴毒素驗不出。總極性毒物驗不出。
四、「全統香豬油」品項叫豬油,但它連牛羊豬雞的動物性成分都驗不出。
以我對食安問題和食品科技的粗略了解,這玩意兒很厲害。連要說它是「劣質豬油」都有點害羞。
除非,它送驗的檢體有問題,被調包。或是,食藥署的設備有問題,驗不出來。簡單講,如果檢驗結果正確,那麼,如果你我根本不知道油源是餿水,就油論油,就數字論品質,就巿場論巿場,誰能說「全統香豬油」不好、不能用?
食藥署的檢驗結果讓我困惑三件事。一、眾怒難犯,人人皆曰可殺,殺了胡信德、郭烈成、強冠就算了,為何誠實公布,徒然招駡?食藥署挺理智的。二、如果檢驗結果正確,除非強冠知情餿水油,否則,以品質而言,強冠的GMP認証有什麼問題?三、這種事態,最無辜的當然是下游店家,不要說「疏於防範」,連食藥署檢驗都合格的原料,你要下游店家防什麼?怎麼防?
這種「眾人皆有感,無人敢說理」的事件一發生,有「兩控」一定進來亂。一種叫「政治控」,像蔡英文:「這件事一定要有人負起政治責任!」請問誰?是民進黨執政17年,食安一直出大包的屏東縣長嗎?或像柯文哲:「GMP已經破產!」我更好奇,換一張認證標章就不會再出事?這些「政治控」除了噴點政治口水,發言內容空洞無物,先駡先贏,連基本問題都弄不清楚。
還有一「控」,叫「情緒失控」。尤其是專業人士的情緒失控更令人失望。除了台中東海教授蘇正德之外,發言盈庭的學者專家、消保團體都是「打蛇隨棍上」式的情緒發言,投媒體消費之所好,跟著受驚民眾一鼻孔出氣,完全失去就事論事空間。
食藥安全以檢驗和效果為行政管理和法律約束的全部基礎不是嗎?如果檢驗結果就是過關,我除了佩服業者厲害之外,我不知道如何重罰?「大統香豬油」如果不是惡意加入餿水原料油,一個食藥署檢驗合格的油品,連「受害者」都很難定義。因此,眼前重要的,是確認食藥署檢驗的可靠度。學者專家或消保團體除了每天配合媒體表演「慣性痛批」之外,沒有更科學的態度嗎?
每次出了事,各種陳腔濫調的意見就搬出來再唸一遍。對「亡羊補牢」毫無助益。蔡英文當過副院長,2016鐵定二度挑戰大位,柯文哲是台大名醫。我請問:現在全國食管人力連臨時聘雇500人左右。絶大部份人力在地方。食管稽查人員三年流動率幾乎百分之百,簡單講,根本沒人要做。稽查人員如果不循私舞弊,爆肝稽查,平均7年半才有機會把各廠查一遍,請問怎麼辦?
再問:健保每年預算近兆,但94%都被醫療拿走,公衛只佔不到4%;衛福部一年預算500億,食藥署的佔比也不到5%。該怎麼辦?台灣公衛、食安的支出比是極落後國家水平。
如果認為食藥署油品檢驗項目不夠,那就拿出專業來,要加檢什麼?一樣一樣講清楚,反式脂肪、自由基...都可以。而且,所有油品都適用。
這件事,有2個環節是非重要的。一是製程的技術性:強冠如何把極髒的餿水,製成足可販售的油品;二是檢驗的精確性:食藥署是否善盡了把關者的責任,對一個非自然且逆向生產的油品做夠做好了檢驗?
長期放任「政治控」、「情緒失控」主導公共議題,每天只會表演「失望」、「痛批」,讓社會輿論越來越沒深度。也讓多數無辜業者付出不成比例的代價。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