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yimg.com/bt/api/res/1.2/uNUDZoFiyYxDM5CydN0fAw--/YXBwaWQ9eW5ld3M7aD04MDt3PTYzMA--/http://media.zenfs.com/155/2011/05/04/society_102508.jpg)
最近的柯P實在太紅了。電視新聞台的朋友告訴我,只要播柯P的新聞收視率就飆高,只要一談到馬英九,收視率肯定下跌。所以電視新聞一再看到記者拼了命的追著柯團隊找梗,柯文哲用line、柯文哲七點半就開晨會、柯文哲搭捷運、柯文哲走路很快、柯P辦公室門口的警察究竟是站著還是坐著值勤之類的。
一小時的新聞中,充滿了柯P柯P柯P……。就連這篇文章的主角,也得挑柯P。
有些部分確實令人激賞,例如拆公車專用道的速度。但是柯文哲走路很快也能做成新聞,就實在讓人懷疑新聞取材的水準了。
以網路打贏選戰的柯文哲團隊,深知網路時代的政府回應速度必須是光速,所以像在快轉影片一樣,搞得人目不暇給。哪像矯正署,送個公文還會塞在高速公路車陣!
這場速度革命帶給其他政府部門好大的壓力。柯P說要拆違建,新竹市馬上跟進;新北市恍神了兩天也跟進了;內政部也很不爽光環被柯P搶走,趕緊拿出公文說我們比柯P還早就在拆違建了!這些政府單位好像個個都被柯P電到從睡夢中驚醒,原本習慣公務單位拖拖拉拉性格的市民,也才想起來,其實政府機關效率也可以這麼快,十六年前的台北市,不就是這樣子嗎?只不過時間久了,大家也都忘了,馬郝兩位市長,把市民的脾胃給磨平了。
但這次快的不只是台北市,柯P顯然從選戰期間到上任之後,都充滿著外溢效果。
此刻柯P的明星地位是無庸置疑的。一個人一旦成了明星,他的光暈可以是很大的助力,炫目效果讓人無法直視他的問題。
但這也可能是一場災難的開端,因為被過度吹捧的明星有一天會摔得比別人都重,媒體養你也是為了有一天可以痛宰你的,痛宰時的狠勁會讓人痛得哭不出聲,這幾年我們看多了這類的例子。
商業媒體的邏輯是,觀眾喜歡看,我就拼命報,找不出題材我也可以自己找角度。「柯P新政」是好題目,於是記者每天都要生出一條新的「新政」來。「柯政猛於虎」是個不錯的標題,於是柯政中的小枝小節也成了大做特做的好題材,但其實,用LINE討論市政、下指令,其他縣市早就在做;早上七點半開晨會,別的縣市也開了好多年,但就是只有柯P做,才會變成新聞,變成吹捧的焦點。
收視率好,代表有民意,但民意是浪。站在浪頭上的人可以享受群眾的歡呼,也承受浪退後的墜落風險。
現在的柯P,掀起了一波行政革新的巨浪,叫好聲不斷,卻也隱隱透著一股專制壓榨的批評。褒和貶通常相伴相生,雖然批評的意見目前還無法成為主流,但站在浪頭上的柯P,得比其他縣市長更如履薄冰,現在媒體捧你,不代表會一直捧下去;網路鄉民捧你,要戳死你也很容易;浪頭尖兒上不好站,柯P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