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Yahoo】蔡里長:鄉愁美食 (1278)

$
0
0

最近元旦連續四天假期,嘉義市的各大美食攤人滿為患。碰巧里長受邀撰寫嘉義美食的文章,因此即便排隊不是我的強項,還是擠入幾處人群聚集的攤位,品嚐一下排隊美食的魅力。

排隊過程中,我發現有些消費者並不是外地來的饕客,而是本市旅外返鄉的遊子,就算人擠人,也要吃上一客懷念的滋味,一開始我無法定位這種現象。直到有一次遇到某人滿臉欣喜走入一家米糕店,向老闆說道,「每次回到嘉義,一定要先到你們這家吃米糕,才有回家的感覺!」

那次以後,我對這種現象有了定義:鄉愁美食。

每個人的鄉愁美食緣起各自不同,有人也許是因為從小吃到大,少了這一味,人生似乎有所缺憾,因此在外地打拼時,魂縈夢繫,思念到夢裡都會流口水,一旦踏上故鄉的土地,哪有不衝上去吃個心滿意足的?有人也許在攤上遇見終其一生都難以忘懷的人,每回返鄉去吃,都抱著還能遇到那人的期待;有人也許是小時候與家人到某家餐館吃飯,腦海裡滿滿都是歡樂的親情回憶,而今家人不在身邊,只有靠著吃相同的東西,一解思親之苦。

我有一個高中同學,綽號「孔子」。他的鄉愁美食是嘉義市某家魯肉飯,老闆以前是郵差,公餘與妻子在家門口賣魯肉飯和黑輪湯,老店一開始只賣這兩樣,卻吸引無數客人上門,老闆有時下班後制服都來不及換下,就忙著在攤上招呼客人。孔子下課後喜歡亂晃亂吃,意外與郵差魯肉飯相遇,一吃成主顧。

負笈他鄉讀書後,每次回來,孔子會先到郵差魯肉飯吃上兩碗,再配上一碗黑輪湯,飽足之後才回家,簡直是愛到成痴。即便郵差魯肉飯後來搬家也換成第二代經營,孔子照樣探聽尋獲,這一生恐怕是跟定了。

我陪他去吃過一次,他吃飯的姿勢很誇張,雙腳、雙手大開,像是雲門的舞者,用充分伸展的肢體來告訴世人,吃魯肉飯也可以如宗教獻祭般莊嚴。不但動作大,他吃飯喝湯的聲音也很大,不管旁人如何側目,他也不改其志,他說吃飯大聲,是對老闆的一種讚美。

對孔子而言,吃魯肉飯的動作有多大,聲音有多響,他的鄉愁有多深!

我自己的鄉愁美食是家附近的龍龍四川涼麵,龍龍年少時隨著父母賣涼麵,歷經數十個寒暑,早已家喻戶曉。東西好不好吃見仁見智,但常常客滿是真的。這家店最吸引我的是龍龍的那張嘴。當里長之前,我在台南當記者,每次回家,都會向龍龍報到,不用開口,他老早知道我要吃什麼。在吃麵喝湯之間,他會娓娓訴說我離家的這段時間鄉里發生了什麼事?哪位老人家過世了,哪個小屁孩又闖了什麼禍,最後如何收場;某人愛慕的女生,已經找到歸宿嫁到遠方,該人吃麵時,顯得有點落寞……等等。

吃他的涼麵,撫慰鄉愁是最大的附加價值,這比什麼珍饈大餐都還珍貴,他的四川涼麵加了很多調味料,其中一味無人可以取代,叫人情味。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鄉愁美食,你的是什麼?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