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pinion.cw.com.tw/sites/default/files/blog_articles/main_image/images/1212_%E9%BB%83%E5%93%B2%E6%96%8C_%E4%B8%BB%E5%9C%96.jpg)
兩星期後,柯文哲將是1972年高玉樹以來,第一位無黨籍台北市長。在此同時,柯準市長已經捲起千堆雪,七先生寫下七點筆記,先寄在壁頂。
一,以選舉日為分界點,「柯文哲現象」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義,選前,意指「一名無黨籍政治素人如何崛起、擊敗腐敗的執政黨及其富三代候選人」;選後,轉為「沒有行政經驗及班底的首都市長,如何從雲端掉回地面、如何兌現選前的美麗承諾,並在巨大落差矛盾中掙扎前進」。
二,候選人柯文哲曾列出台北市六大願景:公義社會、文化城市、健康安全、關懷分享、社區營造、公開透明。接下來,市長柯文哲的首要挑戰是,他的用人、政策構想、執行風格,凡此種種,將與他宣稱的六大核心價值,一一對照檢證。
例如,當他「兇一點」的都更願景與「公義社會」出現扞格、當文萌樓(或捷運威脅下的樂生)等搶救古蹟態度與「文化城市」出現扞格、當北宜直鐵等重大工程與「健康安全」出現扞格、當勞動局長遴選過程與「公開透明」出現扞格。柯市長必須選擇調合,妥協,或堅持價值理念;他的言行與決策,將實際證明他的理念核心,或者,證明他沒有理念核心。
三,截至目前,柯準市長馬不停蹄拜會政治人物、商界領袖,並未聆聽公民團體的建言,這與他競選期間自傲的「公民力量」顯有矛盾。截至目前,他及幕僚的發言,暴露出他們對公民意識的漠視,甚或敵視,被喻為「國師」的政策總監張景森,公開宣稱「環保團體屬於宗教團體」,即是一例(請各界注目張景森,他絕不是政治素人,他是吃葷的)。
因此,民間陸續傳出呼聲,柯市長不應只找政治人物或企業大老來開「天王補習班」,他最需要補修的學分,其實是「公民課」。
四,柯市長有極佳的歷史機緣,可以樹立全新的政治人物典範,但他必須明快勤懇,主動歡迎並引進民間力量,他若能放低身段,主動拜會並聆聽文史、社造、人權、性別、環境團體的籲求與經驗,他更能避免失言,避免犯下政策錯誤,避免引發社會爭議。
他若無法主動求教,可以想見的是,未來任期內,他將不斷被動面對各種抗爭、不斷被動直面遭遇各種社會力的反撲,他會發現,自己的得票率或高民調像是海市蜃樓、沙灘城堡。他若不信,可以問問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位前輩。
五,柯文哲最應自我警惕的是,將他推上市長寶座的首要力量,不是他的競選團隊,不是他的網路策略,不是他拉攏結盟的政客與企業主,也不是友善的新聞媒體,而是捉摸不定、翻臉無情的民意潮水。
這股浪潮推得越高,退潮時,就可能摔得越重。包括競選對手恨之入骨的網軍,一夕之間可能從「推爆」變成「噓爆」,請記住一件事:「世界上沒有任何善意,應該理所當然」,無論是選民的善意,或是網民的善意。
六,柯P是個民主之夢,他提供了某種「本夢比」,多數人應會希望,這夢境成真,至少不會太快醒來。未來有一觀察點,就是他四處禮聘而來,第一波就多達四百多人的「市政顧問團」,名單中不乏具備理念清望的第一線行動者,但若柯市府未能善盡諮詢之責,顧而不問,不過拿來妝點門面,功能還不如新書上市的「掛名推薦」,未來,勢將有更多類似詹順貴的公開質疑,甚或辭去顧問職,這些反彈聲浪將如一桶畢畢剝剝的爆米花,加速摧毀市府團隊的形象。
七,希望我是錯的,至少這次是錯的;萬一,柯市府上軌後,繼續朝向野蠻荒謬愚蠢霸道傲慢的道路奔去,選民的失望憤怒還是其次,最令人擔憂的是,當藍綠兩大黨都失去民間信任,即使試圖另闢蹊徑的白色柯文哲,都成為一齣不好笑的鬧劇,連帶牽引的政治冷漠、集體虛無,將再度重創我們稀微的民主生活。
萬一不幸如此,真正的公民力量或第三勢力將益發重要,草根公民團體若能活潑誠懇積極,承接這股期待落空的民氣,讓政治力與社會力真正接軌,台灣民主才不致走向黑暗荒原,走向漫漫長夜。
歡迎光臨柯文哲,無論好或壞,這是他的時代,歷史正等待他的下一步棋。
【歡迎光臨七連結】
● 賴香伶臉書
● 孫窮理臉書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