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yimg.com/bt/api/res/1.2/uNUDZoFiyYxDM5CydN0fAw--/YXBwaWQ9eW5ld3M7aD04MDt3PTYzMA--/http://media.zenfs.com/155/2011/05/04/society_102508.jpg)
九合一大選結束,我將繼續用「蔡里長」的名義在此發稿,感謝選民支持。
這次選舉的結果帶來很大衝擊,全國性的影響電視政論性節目每天都在談,里長沒有能力加入討論,來談談選後地方上的一點小變化。
不談藍綠兩黨,只談火災現場。
嘉義市有一位市議員,行事特殊,她喜歡衝火場。在我擔任記者的年代,衝火場是新聞界的職業術語,意思是火警發生時,社會記者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抵達現場,才能拍到最完整的畫面,那是觀察力和判斷力的大考驗,必須很快知道哪裡有新聞,才能採訪到好新聞;必須知道哪裡有危險,自己才不會危險。
記者衝火場是為了工作,而議員衝火場,政治效應如何?大家都在看。
第一次看到她衝火場是在數年前的西門街,民宅火警,老婦受困,被救出時已經嗆傷,搶救過程中,我遠遠看到一名女子跟在擔架旁,邊跑邊喊,
「大家讓開,大家讓開,趕快送她去醫院…….!」
我一開始還以為是受災戶的家屬,近前一看,原來是她。心中納悶,
「當議員都得這麼拼嗎?」
還有一次,接近農曆過年的傍晚,一名獨居老人家在客廳看報,忘了自己正在煮飯,結果家裡燒得精光。無家可歸的他,縮在寒風狂襲的牆角邊,那議員見狀帶他到附近的飯店安置,還買了晚餐讓老人家充飢,之後又安排他到機構安身,直到北部的親戚將他接去同住。火災的那一晚,她買給老人家的晚餐是肉絲炒飯和海鮮湯,因為我從頭跟到尾,所以印象很深刻。
之後的幾次火警,都有見到那議員的身影,臉上總是焦急,彷彿給她穿上消防裝備,就要衝入火場救人一般。久了之後,大家都知道衝火場是她「為民服務」的項目之一,當然,她也協助民眾解決許多其他疑難雜症,不在話下。
那議員在此次選舉中,沒有競選總部成立大會,沒有找任何里長陪同拜票。她說不想給里長帶來困擾,其實我的見解是,她根本不需要里長陪同,每個地方她都有熟人,拜票時,挨家挨戶,好像找老朋友聊天一般,輕鬆自在。
選舉結果,那議員拿到該區的最高票,超過八千,票數在該區足以當選兩個市議員,撼動政壇。
前幾天的晚間十點多,本里附近的小巷發生火警,我越區前往關心,火勢猛烈,燒了一整排。因為斷電,現場一片漆黑,在手電筒照射下,我發現除了那習慣衝火場的議員外,還來了另外兩個市議員,以及一個即將卸任的市議員和一個前市議員,加起來總共五個。有人協助安置災民,有人當場捐助,有人與區公所長官協調善後事宜…….,大家都很忙。
那一夜有點冷,衝火場的議員們個個頭上、身上都淋溼了,非常投入。是什麼因素讓衝火場的議員從原本的一個,變成一次來五個?我想是那八千多票帶來的衝擊,參選的人對選票非常敏感,大家發現,原來衝火場是有票的。
衝火場只是政治表現的一種,但它具有深刻的意義:當苦難突然來襲時,有人願意伸出援手並陪在身邊,對民眾而言,這很受用、很有感,有感就有票。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