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警察制服已有近30年歷史,從1988年設計以來就未改變,警政署今年啟動警服改革計畫,並利用線上問券方式,讓基層員警也能表達意見。
警政署在10月20日,透過NPA署長室臉書發起一份試題,要選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警察制服的未來。警政署貼文表示,他們出了一道選擇題,想邀請大家一起來動動腦。沒有正確答案,只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這是警政署發起的「警服改革」,委託設計公司,提出3種新的警察制服款式,並提供服裝初樣及意見調查文件連結,邀請員警選出「最尬意」的那種。警政署表示,希望能讓每一位員警都能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也讓設計回歸最原始的需求。
夏不涼、冬不暖,警察制服「彆扭」像穿西裝
關於現行的警察制服,許多基層員警表示,目前的制服是西裝樣式,雖然好看,但是不符合人體工學,不僅夏不暖、冬不涼,不保暖也不排汗,尤其南部的天氣炎熱,制服透氣力不足、無法吸汗。而警察制服背心的口袋,缺乏置物空間,還比較像是「裝飾性設計」。
受訪員警也表示,希望新制服的設計,能符合警察追趕跑跳的工作性質,可以提升機能性和功能性。也有女警表示,新制服應該考量女性生理期、設計符合女性身形的褲款,並改善制服的透光性。而針對新制服的顏色,受訪的員警也表示,希望還是以深色為主,「比較耐髒」。
警政署表示,在今年3月到8月,透過不同管道聆聽第一線同仁對制服的需求,請設計公司針對大家的需求和意見,並參考國外的警察制服,提出3款新警服的初樣設計。
第1款:舒適簡約型
考量警察長時間在外執勤,有天候、各樣勤務狀況的考驗,設計公司以運動機能服飾發想,以便於員警值勤活動,上衣採用POLO衫設計,較傳統襯衫彈性,讓員警穿著劇烈運動(如追補人犯)後也能迅速將汗水和熱氣蒸散出去,也考量值勤時經常加穿反光或防彈背心,除基本配掛需求外,褲子則採用簡約型戰術褲,將口袋等配掛需求移至褲裝。
配色則參考荷蘭警察現行制服,以減少視覺刺激而帶有安全感的藏青色為主,搭配較亮的螢光黃、灰、藍配色輔助。
第2款:專業戰術型
以特勤警察的勤務狀況為考量,為便於反恐、快速反應,參考各國特勤單位與市面戰術商品,以強化保護、提升安全為主。上衣以短版單件式軟殼衣為設計概念,將舊有鈕扣改為方便穿脫的拉鍊款式,另外也取消了在值勤時容易被拉扯、實用性低的制服肩帶,並設計可以夾掛麥克風及密錄器等設備的上衣口袋。褲子腰帶參考市售魔鬼氈式交叉氈黏,可快速拆卸。配色參考紐約市警局、洛杉磯警局採用全套單一顏色,以藏青色、銀灰色、鐵灰色為主,目前最受矚目。
第3款:傳統改良型
「傳統改良型」則就現行的警察制服做改良,民眾在識別上也無須重新適應。外套參考韓國警察軟殼衣外套改良,上衣鈕扣也改為半拉鍊式,褲子的部分雖保有直筒褲版型,但為符合警察活動量,特別在膝蓋的部分做打摺設計,比較不容易撕裂。配色則仍維持台灣民眾熟悉的淡紫白色為主。
針對設計公司的3款提案,警政署也開了2個方式進行投票,警察能到NPA署長室填寫網路調查表單,表達對新制服的意見,同樣也可登入警政署知識聯網,並進入「我的專區〉待處理工作〉問卷填寫」,表達對新制服的想法。調查時間自10月20日起,到10月30日上午10點為止。
警服改革用意良好,但問題出在「配發制度」
警政署積極推動警服改革,從一開始的意見調查、員警座談會、公開招標設計公司,看起來令人滿意。但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會員、同時也是現職員警的「小木偶」,在20日投書《蘋果日報》,指出官方似乎僅提及「警服設計」的改良,而未提到「警服配發制度」的改革,認為混亂的配發方式跟時程,以及制服的「財產歸屬」問題,都應該一併列入討論。
他表示,希望未來新警服能在「正確的時間」發放給執勤員警,而不是一如往常等上許多年才拿到起初套量的制服,造成到任及調動的員警無法確實領取到配發的警服。另外,比起每年固定套量配發制服存放,員警更希望能及時申請新制服,來更換消耗破損的制服,才對執勤員警有意義。
他也指出,現存的警察制服屬於機關財產非個人所有,造成執勤員警穿著機關及單位所留存下尺寸不合的防風外套、反光背心。他表示,希望新警服能夠確實依照員警所需要的尺寸、質料製作,合身的制服及舒適的質料才是員警需要的,而不是一如往常地收到不合身、質料差的制服又無提供管道退換,導致執勤員警還要自費訂做警服。
不過,NPA署長室的臉書上,也有許多網友對警服改良表示肯定。
有網友表示,只要不圖利廠商和收回扣等弊端,一定可以設計出適合員警需求的服裝,「不要像當兵一樣穿那些根本不耐穿,又欠缺功能性的服裝」,並說員警們的服裝有精進,民眾也受惠。也有網友表示,曾看過警察「穿皮鞋和沒彈性的制服用跑的」,在旁邊看得快昏倒,拜託警政署制服弄好一點,好的制服,對警察值勤來說非常重要。
核稿編輯:羊正鈺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