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紅花/作家現代人生養小孩是很現實的事情,一般人不再能回到過去那種讓小孩「垃圾吃垃圾大」的年代,也幾乎做不到不讓幼兒去接受學齡前教育,不論你打算用多麼儉省的方式養育小孩,如今想要好好養大養活一兩個孩子,都讓現代父母承受極高的金錢和時間壓力,畢竟僅憑藉著一股「愛」並不足以讓孩子幸福長大。許多虐兒的高風險家庭,父母多是失業和貧困的社會邊緣人,養兒無法浪漫,養兒就是一段不斷燒錢的歷程,並索求父母甘願付出最大量的時間,因此這一代台灣年輕人對生育的意願如此低,也就不讓人意外了。為了挽救台灣一再創新低的生育率,最近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提出「婦女需服一年照護役」,以及衛福部打算編列兩億預算送新手爸媽「育兒百寶箱」,這兩件新聞都引起社會廣泛的攻防討論,2016年台灣的新生兒出生率1.07%,是全球最低的出生率,預計今年度新生嬰兒人數更要跌破低於十萬,台灣成為全世界最不願意生小孩的國度,為什麼呢?這是一個非常複雜棘手的大哉問,也因此才會被形容為「國安問題」,國家甚至還為此成立一個「少子化辦公室」。而談到出生率、鼓勵生育,就不能不談到國內的稅制、房價、工時、婦女勞動力參與率、托育公共化、公托政策、性別平等意識等等的面向,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僅想在此大聲呼籲整個社會能夠重視家庭友善政策,開放給國內父母有「彈性工時」「工作地點多元化」「在家工作」的選擇,讓現代高房價、高成本育兒、公托數又僧多粥少的爸爸媽媽們,至少能夠不因為超長的工時而被迫離開職場,為了照顧幼兒而中斷奮鬥了一二十年的職涯發展。根據勞動部今年九月底公布的最新數字,台灣2016年勞工全年工時高達2034工時,和全球近40個主要國家相較,排名高居全世界第6(當然,台灣的薪資所得並沒有因此相對應的排名全球第6),僅次於新加坡、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南韓和希臘,更較鄰近以「過勞」著稱的日本,每年多出304小時,日本以1713小時排第23名,德國則以1363小時,列全球最低工時國家。雖然是如此高的名列前茅的工時,低薪問題卻無情的影響著許多人的家庭。依勞動部最新發布的國際勞動統計,台灣2016年的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勞工平均月薪為4萬8790元,居亞洲四小龍最末。四小龍中,去年勞工平均月薪漲幅最高的是南韓,約台幣9萬元;新加坡勞工去年平均月薪約台幣11萬3000元,香港約台幣5萬9000元。雖然台灣的實質購買力並不輸港、日,但工時長、低薪與高房價卻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情況下,「雙薪」遂成為多數年輕人育兒的重要條件,光靠一個爸爸或一個媽媽的收入,去支撐全家房貸、車貸、學雜費、買菜、水電、保險、醫療等種種花費,委實是難以擺脫的夢魘與焦慮。面臨現實生活的考驗,有些女性可以瀟灑帥氣地選擇離職、回家當全職母親;有些女性基於個性、人生規劃或財務狀況而選擇當職業婦女,但托兒所或幼兒園往往下午四五點就得放學,經常生病的幼兒也搞得父母為了臨時請假而雞飛狗跳。台灣整個社會和絕大多數企業瀰漫著「養小孩是你們家自己的事」,因此幾乎沒有「彈性工時」的選項給家有幼兒的中年上班族,許多長工時女性不得不抱著虧欠孩子的心情出門上班,最後又受不了內心煎熬而被迫中斷職涯高峰期,且踏上若干年後「困難的二度就業」之路。這幾年我經常收到媽媽讀者來信傾吐她們內心掙扎於「育兒」與「就業」的兩難,字裡行間充滿了無奈與徬徨,我們的國家和社會讓那些想當「好媽媽」而卻又必須留守職場的女性,焦慮與憂傷。這一路上讓人不敢生孩子的石頭太多太多了,我們必須搬開一個又一個,如果國家和企業願意提供「彈性工時」(薪資和福利也依照工時比例做機動調整)、「工作地點多元化」、「在家工作」給育兒夫妻,讓他們能夠因應現實生活所需,得以在「雙薪」與「養兒」間努力,落實「友善家庭政策」,我們才有可能擺脫全球出生率最低國家的憂愁啊。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