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關鍵評論】李修慧:世大運原民選手獎牌貢獻12%起跳,阿美族「米田堡」血型成討論焦點 (2837)

$
0
0

2017世大運開賽至今台灣選手金牌豐收,其中不少人都是來自後山花東的原住民子弟,其中破世界紀錄的「舉重妖精」郭婞淳、「台灣最速男」楊俊瀚和跆拳道品勢金牌蘇佳恩,都有阿美族的血統,也引起「米田堡」這種特殊血型的討論。

根據世大運官網,截至目前為至,台灣在世大運共拿下49面獎牌,由項目來看,拿下最多獎牌的是滑輪滑冰(23面)、其次是跆拳道八面、第三是舉重七面。

貢獻這49面獎牌選手數有58位,而其中至少有七位是具有原住民血統的,像是舉重方面,有布農族江念欣、卑南族洪萬庭、排灣族陳士杰、與打破世界紀錄的阿美族郭婞淳,跆拳道則是有兼具阿美族和泰雅族血統的蘇佳恩,滑輪有排灣族宋青陽,田徑則是有阿美族楊俊瀚。以人數來看,在台灣人口僅占不到3%的原住民族,在世大運的獎牌貢獻度竟有12%。

原住民之光,得牌後獲部落耆老「賜名」

中央社報導,21日晚上,女子舉重58公斤級,由郭婞淳以抓舉107公斤、挺舉142公斤破世界紀錄,這位「台灣之光」正是來自台東的阿美族女孩。

郭婞淳出身貧困家庭,因此她拿出部分獎金捐助母校國立台東大學附屬體育中學,希望學弟妹也能在困境中突破自己,也有機會站上國際體壇,學弟妹甚至幫這位母校之光取名「舉重妖精」。

23日上午,在滑輪溜冰項目獲得金牌的宋青陽,則是來自台東縣金峰鄉歷坵部落的排灣族選手。宋青陽從小離開部落。2010年獲得亞運滑輪溜冰競速雙金時,部落長輩給他取了一個排灣族名,叫「冉阿朗」。

根據Mata Taiwan,排灣族取名的方式是「個人名+家屋名」或是「家屋名+個人名」,其中個人名通常是傳承家族過世長輩的名字,而且這些名字會在家族裡循環使用,不接受創立新的名字。

「冉阿朗」就是宋青陽祖先的名字,長輩認為宋青陽是部落、是排灣族的榮耀,因此有資格繼承他們家族的名字。

同一天下午,台東鄉親情緒再度陷入沸騰,卑南族舉重好手洪萬庭不讓學妹郭婞淳專美於前,在女子69公斤級同樣拿下金牌,鄉長許文獻開心的稱她是「卑南鄉的冠軍女兒」。

24日,來自花蓮玉里的楊俊瀚,在田徑場上男子100公尺決賽,以10秒22跑出台灣世大運史上首面男子百米金牌,被稱為「台灣最速男」。楊俊瀚也是阿美族選手,族名Futing福定,族語是「魚」的意思。

阿美族有先天優勢?「米田堡血型」引發話題

原住民選手貢獻度為12%之際,另外也引起討論的是,原住民是否有不同於其他選手的先天優勢?

Mata Taiwan報導,阿美族之所以出了許多運動健將,可能跟阿美族的「米田堡血型」有些關聯。

米田堡血型(Miltenberger)和傳統ABO血型(例如 A、B、O、AB 型)系統一樣,都是血型的分類方式。ABO血型,是依照人身上的紅血球是否帶有A型還是B型的抗原來分類;而米田堡血型,顧名思義就是看是否有米田堡血型的抗原。

而米田保血型跟運動的關聯就在於,每個人的血液裡,都有所謂的「帶三蛋白質」(Band3)負責二氧化碳代謝;而米田堡血型的人,帶三蛋白質的量比一般人高非常多。

2009年12月(304期)馬偕院訊報導,研究米田堡血型的博士許淳欣表示,米田堡血型與對照組最明顯的差異就是紅血球表面上「帶三蛋白質」量,而「帶三蛋白質」主控二氧化碳的代謝效率。

擁有米田堡血型的人,「可以容忍體內較多的二氧化碳產生,調節血球酸鹼值能力也較佳」,因此可想而知,有米田堡血型的人體力、耐力應該更好。

許淳欣說,台灣人米田堡血型的複雜性很高。世界上,白種人與日本人具有米田堡血型的比例大概只有百萬分之一,一般台灣人有米田堡血型的比例大概3%-6%,但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的比率則高達90%,甚至遠高於達悟族的34%與卑南族的21%。這可能也是台灣從過去到現在,很多厲害的運動員都是阿美族人的原因。

然而,Mata Taiwan也強調,就像歐美白人常刻板地認為,每個華人在數學方面的表現都會很突出,阿美族原住民也不是每一位都有一身矯捷身手。因此,我們不應該抹煞個人後天的努力,或是忽略阿美族中每個個體的差異。

長期關注醫療、營養資訊的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則在FB發文表示,世大運百米金牌楊俊瀚雖然是阿美族,但由於百米是「無氧運動」,基本上選手比拼的是肌肉的爆發力,而不是對於二氧化碳的耐受能力,因此他的奪金可能與米田堡血型沒有太大關係。

另外兩位金牌阿美族選手郭婞淳和蘇佳恩,一個奪牌項目是舉重,一個是跆拳道品勢。根據中正大學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舉重跟跆拳道,也著重在瞬間爆發力,因此也偏向不需要二氧化碳耐受力的「無氧運動」。

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就強調,「要得到這種等級的金牌,絕對不是只靠天份就可以達到,還要選手的努力、團隊的支持,才能把成績推上巔峰。」

沒有花蓮母校的照顧,就沒有今天的「台灣最速男」楊俊瀚

(中央社)

花蓮縣玉東國中是「台灣最速男」楊俊瀚的母校,是由教育部運動發展基金補助的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校長鐘協衡說,學校只有六個班,原住民阿美族學生超過八成,雖然沒有體育班的編制,但全校運動風氣很盛。

「學校開家長會,家長大多意興闌珊;學校辦運動會,家長擠滿學校,連阿公、阿嬤都來參加。」鐘協衡說,可見部落重視運動的傳統。

楊俊瀚的家鄉在玉里松浦部落,母校是松浦國小、玉東國中,皆位在193縣道沿線,是玉里鎮「河東地區」,涵蓋六個里、12個部落,依山傍溪風景優美,但沒有診所、也沒有郵局,全台唯一的行動郵車就在此區域奔馳服務。

10年前,卓溪國小校長田楊橋在松浦國小擔任校長期間,配合當時政策,推動競走運動項目,楊俊瀚從台中轉回老家旁的松浦國小四年級就讀,也加入練習競走。

田楊橋說,競走時的姿勢,對不少男生來說感到彆扭,楊俊瀚不是很喜歡,但他還是拿下全國國小組競走比賽第一名獎牌,當時成績還創下全國紀錄。

「阿美族身材好,相對在跑步上較有天分。」出身卓溪鄉布農族的田楊橋說,在阿美族部落推動跑步、田徑,後來調任到卓溪鄉古風國小就推動結合布農族傳統的射箭。

校長職務會調動,教練謝德川在松浦國小、玉東國中都擔任不支薪的田徑教練近10年,他早上當農夫、下午去學校教體育。謝德川對學生訓練嚴格卻很有愛心,妻子高惠珠也在玉東國中教母語,夫妻倆全力投入幫助孩子,募集資源讓學生訓練結束後有愛心麵包及點心可吃,最後還開車送學生返家。

謝德川說,部落許多孩子對運動有興趣,有心想要朝體育發展,但普遍家境不好,總是盡可能提供幫助,「只是多一雙筷子而已」。

常被問「怎麼教出金牌學生?」謝德川表示,好的「材」很重要,同時要具備很高的抗壓性,因為訓練過程是非常辛苦的,運動員要有堅強的性格和良好正確的心態。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