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appledaily.com.tw/images/ReNews/20170728/640_4289756a94470a51901314dfff3ebec3.jpg)
李至堉/第三屆中部共生青年組合總召政府滅香議題持續燃燒,從7月中旬各家媒體搭上這波討論熱潮開始,隨著事件發展產出一篇篇採訪報導,除了事件脈絡與成因、各大宮廟的反應、施政要角的態度之外,連發起人的生長背景和陰謀論都成為新聞報導撰寫的題材之一,又因為政府第一時間並沒有妥善處理來自民間的異議之聲,竟導致這場「香火戰爭」演變成現今這種局面,這其中,媒體的報導扮演了十分關鍵的角色。理想中的媒體應當中立客觀的呈現事實,但由於台灣媒體長期遊走在財團與政黨之間,特別容易受到利益團體的影響而選擇立場。這次「眾神上凱道」遊行由於訴求對象明顯,更能看出各家媒體在這場倡議運動中的著力點。首先,由旺旺中時、聯合報系組成的泛藍系統,明顯針對政府的施政和發言進行打擊,他們的報導不見得是支持主辦單位「捍衛信仰守護香火大聯盟」的訴求,但民眾反對的聲音以及憂慮大多有透過報導表達出來,再觀察社論與民意論壇所刊登的文章,也多是站在政府的對立面進行書寫,只偶爾摻雜一、兩篇立場相異的文章以達平衡報導之效,整體表現與過去社會上各個重大議題發生時相近。相對表現平平的泛藍系統而言,以自由時報為主的泛綠系統報導面向明顯較為多元。首先,新聞標題和字裡行間常安插「謠言」、「流言」、「澄清」、「闢謠」等字眼,散發為政府辯護的濃厚意味。同時,發出多篇配合減爐、封爐宮廟的正面新聞,相對於站上凱道、倡議燒香化金的主辦單位,似乎想要用形塑其他宮廟的健康形象來打擊「眾神上凱道」的正當性。不只如此,遊行前幾天更大動作發表「白狼愛將」、「中國網軍」、「有心人士」等臆測型報導,意圖帶入「中國因素」以模糊討論焦點,同時也加強「中共陰謀論」的公眾接受度。遊行後,又為了凱道上以蔡英文總統之名擺設的香案進行臆測報導,更為了民進黨內是誰掀起滅香風波進行探討,這些手法同樣都達成模糊焦點的功效。這次「眾神上凱道」遊行以政府方的角度來看其實不難處理,端看是否有心面對罷了。各宮廟早在七月初便已自發性成立一個集體聯盟,更拋出具體的四大訴求,只要政府當時願意出面與聯盟接洽,便有尋找替代方案,進而化解干戈的可能。但是,可以看見這次事件中以民進黨為主的府方和泛綠媒體,有意無意地冷處理、模糊焦點,甚至挑起猜忌與對立,卻不針對訴求與問題核心進行探討,等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7月19日中常會上震怒後,才看見各部會首長手忙腳亂地開始處理,不過為時已晚,各式真假消息與立場因為媒體刻意的協助播送,早就對這個社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於是,倡議的宮廟被污名化、民眾對執政者的信任也不復以往,到最後連減少金香替代方案的討論跟「宗教團體法」草案都不被重視,媒體在這事件上的推波助瀾需要負很大的責任。【即時論壇徵稿】你對新聞是否有想法不吐不快?本報特闢《即時論壇》,歡迎讀者投稿,對新聞時事表達意見。來稿請寄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一經錄用,將發布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區,唯不付稿酬。請勿一稿兩投,本報有刪改權,當天未見報,請另行處理,不另退件或通知。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