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ReNews/20170625/640_0a0c4c199ba4aeb305b8a34d4ded1796.jpg)
王敬言、阿倆、吳宗哲/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主筆室日前一則李茂生教授對女警查訪不滿之新聞,其實正突顯著警察勤務冗餘、業務包山包海的惡果,除了使員警嚴重過勞,更造成警民衝突、警察尊嚴折損。本會深知基層員警受到績效壓迫及過量冗餘業務的困境,在今年6月7日警政署前的記者會,便已要求警政署承諾刪減冗餘雜廢業務,而其中也明列此項早已徒留形式的業務:家戶訪查。何謂家戶訪查呢?過去政府在應動員戡亂時期為嚴密戶口管理,在民國58年推行戶警合一,將地方戶政業務劃歸警察機關掌管。民國81年7月1日因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實施「戶警分立」,讓戶政業務回歸民政體系,落實民主法治精神。時值今日,長官依然抱持戡亂時期的思維,要求派出所勤區警員監控轄區人口狀況,制定諸如清查暫住人口、防情諮詢等勤務,要求員警獵搜各種情資線報,並設定專案績效標準,加重基層早已沉重的負擔。然而此種想法可謂天真。人並非植物,怎可能居家等候員警按鈴訪查?遷移戶口至他處、居住於親戚家或租屋處,在我國甚為常見,又有何可議?在《憲法》保障遷徙及一般行動自由下,連戶政機關皆已廢止流動人口登記,警政單位卻仍在侵犯人民權益。上級指使基層警員以行政勤務掩護刑事偵查,而家戶訪查的基層員警本就無權搜索,只能誘騙蠻橫的詢問、搜索。真有犯罪行為的人怎可能傻呼呼開門邀請員警進入?若當事人是無端被指控於住屋處從事非法活動,對於前來家戶訪查的員警,極易造成今天像李茂生教授一樣的反彈,致使民眾困擾與不悅,讓基層產生挫敗與無力感。其他冗餘業務情況亦不惶多讓。當勤務成為績效催繳的工作,基層警察非得變出成果不可。但在無法如期完成業務下,只能被迫在上級及績效的壓力下遊走規則邊緣,試圖探問鄰居親友,對人民生活多有滋擾,或者敷衍推塘得過且過甚至有造假情事,根本無助於犯罪防治的實現。這樣的狀況已經成為基層警察的勤務日常,要不是得罪人尊嚴掃地,便是作戲騙人,當被拆穿時,尊嚴更加蕩然無存。
警政署長官必須面對現實,承認在警力吃緊、社會潮流的現在,以「家戶訪查」之名行「戶口查察」的行為,已該徹底脫離警政體系了,走出威權的台灣不應該再讓警察管控人民的一舉一動。若連高層都自覺站不住腳,而在103年將「戶口組」更名「防治組」,那麼繼續要求各項戶口業務豈不是陷基層於不義?26年前的戶警分立,戶政與警政仍藕斷絲連;10年前改為家戶訪查,仍是行使戶口查察之實;4年前改為防治組,至今仍繼續插手戶政業務。警察繼續被冗餘工作壓迫、民眾依然不信任警察。本會在此沉重呼籲:刪減冗餘雜廢業務,讓警察回歸專業,讓警察真正走向民主時代。這樣的政策方向其實是自相矛盾的,在社區警政的概念中,社區「治安諮商」跟帶有攻勢的「犯罪情資蒐集」是兩個不同的項目,在實作上的效果也不同,現在之所以家戶訪查,就是對於這兩個性質沒有釐清而造成的爭議,而現在行政院又似乎要將「犯罪預防」放入家戶訪查之內,這樣的修法方向將重新造成戶警合一的結果,不得不慎。警政署已在本會在今年6月7日之記者會上公開允諾,會在今年7月7日前針對本會列出的所有冗餘雜廢業務清單做出檢討回覆,蔡英文總統也在6月15日警察節發言表達正面肯定。7月已近,本會誠摯期望警政署的鄭重回應,在此也邀請所有關心的朋友們,與本會一同努力改善基層員警的困境。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