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蘋果日報】呂秋遠專欄:學校沒收果凍筆是好的教育嗎 (5633)

$
0
0

呂秋遠/律師這兩天在台北市的信義區國小,有一場所謂的沒收「果凍筆」的爭論。起因是有一名教師,因為擔心學生使用高價的果凍筆,引起其他同學的攀比,因此要求學生不得將果凍筆帶至學校使用,否則將會沒收至學期末才會發還。這樣的措施,引發了贊成與反對的論爭。贊成者認為,這是教育者對於學生的責任,畢竟一枝筆的耗費竟然是200元,對於字體的優劣也沒影響,為何要使用如此價格的筆?況且如果不禁止,可能會導致其他同學因為虛榮心的原因,要求家長購買,這對於家長來說,也是很大的困擾。反對者則不如此看。論者有以文化創意的觀點來看,認為200元的筆固然比一般原子筆的價位要高,然而這是因為這項產品的優點,只看到價格,卻忽略一枝筆何以售價可以標高,還有市場供需,並無道理。當然也有從去管制的觀點來看,認為教師似乎管理過多,畢竟使用什麼文具,這是學生的選擇,沒有道理僅以威權的手段沒收,而扼殺學生對於現實社會的理解。畢竟,這個社會,就是存在著貧富差距,即便在學校可以矇上學生的眼睛,難道步出校門,貧富差距就不存在?就禁用果凍筆事件來看,恰好反映出部分教師或家長,對於教育的認知,仍然停留在「保持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美好期待」,而非教會孩子未來的求生技能。對於部分教師與家長而言,課業大抵是最重要的,我們也應該教育孩子社會的美好,至於其他的醜惡或現實部分,就留給孩子出社會以後自行探索,這些部分,學校不適合教導孩子。不是這樣嗎?否則,這個社會就是存在貧富差距,就是有人會因為功能考量、名牌考量,而選擇高價的產品,為什麼學校老師要禁止學生使用高價文具?這位老師,根本就不用擔心傷害孩子或家長的玻璃心,因為縱然真有學童要求父母購買類似產品,這也是父母應該煩惱的事情。這個社會的歧視與差距,無所不在,難道老師在課堂外,也可以禁止學生在假日的時候使用名牌包、到國外旅遊,或是在學生在課餘的時候,三三兩兩聊天炫富?其實這件事情,不是單純的禁止使用果凍筆,而是部分教師在教學時的心態,或許必須要調整。我們的學校教育,並不是只教導孩子光明面,至於黑暗面,則是全面禁止,當作沒這些事情發生,舉例來說,最明顯的就是性別教育。部分教師與家長,對於性別教育,或是性教育,非常反彈,認為不該教導孩子在性交、愛情、同性婚姻等的客觀知識,而是應該要讓這些教育退出校園,以免孩子被「污染」,讓學校保持「純潔與乾淨」。可是,事實勝於雄辯。當學校不教,孩子透過網際網路,以及手機上的各種訊息的流傳,或許知道的事情早就比學校老師知道的多,而更可怕的在於,因為部分老師與家長把這些課題當作禁忌,認為不該教、不用教,小孩長大以後再說,所以衍生出各種法律與社會問題,畢竟理論已經趕不上實務,而孩子透過私下所學到的「常識」,或許根本就是錯誤的,而老師與家長,卻因為規避這些問題,而無從指導起。果凍筆事件,單純以沒收的方式來說,是最好解決爭議的方法。然而,這種方法卻顯示出如同性別教育一樣的缺憾,把學校隔離成無菌室,對於教育一點也不好,這只會讓我想到四個字的成語:「掩耳盜鈴」而已。

更多呂秋遠文章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