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鞠躬!」
最近到了要畢業的季節了,所以我們要唱首歌,但不是驪歌,是牽亡歌。因為即將有很多有機會擁有大好前程的年輕人將會因為「回家」而被葬送掉原本有辦法實現的夢想。所以,大家燈籠和竹子準備好,冥紙開始灑,我們今天就來招魂兼過橋。
「再鞠躬!」
- 朋友一
我有一位朋友,他家「就外觀上」看起來是俗稱的模範家庭,和平、溫馨。高中畢業之前,他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叛逆」的事情。但是考大學時,他故意在分發的志願卡上面全部都填中部以北的學校,他也如願以償地去了超遙遠的地方讀大學、研究所。問他為什麼,他說:「我不想離家太近,很煩。」在研究所畢業前,不管是寒暑假,他能不回家就不回家,除非是過年,拖到最後一刻,他才會回家待個幾天。
當兵放假時,他都到我這邊住,他不想讓家人知道自己放假。退伍後,他短暫回到家裡住。他的父母希望他留在家住,在本縣市工作,但他毫無意願。他很快就找到外縣市的工作,一份令人稱羨的高薪工作,然後立刻毫不猶豫馬上「閃人」。但就算如此,他放假回高雄,基本上絕大部分還是來我這邊住。他就是不想回家,因為「很煩」。他覺得他從小被關在家裡太久了,他就是要過他自己的生活。他現在是我們這群朋友中之中成就最好的人。
- 朋友二
我有一位朋友,他是成績非常好的優等生,他是我們這群朋友中成績最好的,從小到大都是。他從小就被家裡嚴格管教,包含體罰,而且是讓人聽了會覺得「你他媽腦袋有洞啊?」的那種體罰方式。他的媽媽致力於把他栽培成頂尖好學生,他也確實一路這樣「配合」媽媽的要求,一直到研究所畢業。
一開始,他也找到一份非常棒的,在外縣市的工作。但因為太血汗,他考回家鄉的國營企業。他搬回家,但為期不久,他很快就受不了待在家的生活,於是他搬出去自己租套房。儘管他因此而離工作地點變得更遙遠,多出了好一大段距離要通勤,但是在這麼多年的「隱忍」後,他堅持:我就是不要住在家裡了。現在,他過得很好。
- 朋友三
我有一位朋友,他和上面那位朋友一樣是屬於成績非常頂尖的「好學生」。他跟我一樣,在求學路上有過一些波折,不過最終還是從頂尖大學的研究所畢業了。畢業後回到家,他就一整個阿雜,因為家中某位成員非常地廢。
他試著待在家裡面陪伴、照顧家人,但最終還是完全受不了了,他選擇搬出去住。他搬離家裡,住在家附近的套房。自從他搬離家之後,他整個運勢就變好了。找到了工作,日子過得還算不錯,最近還被從分公司召喚調職去總公司,這是一種升官的概念。他很開心。
- 朋友四
我有一位朋友,他因為家族出身和父親職業特性的關係,從小就被家裡綁得死死的。他家的管教方式,是連班導師都會搖頭嘆氣的那種。他從學生時代就一直鬱鬱寡歡。他父母從來不允許他自己做決定,所以他一直顧慮很多。就算畢業長大了,他還是沒辦法好好思考做決定,總是猶豫不決。
就算他已經脫離父母實質上的壓迫,他父母的陰影還是陰魂不散在他頭上盤旋著,以至於他自信心嚴重低落,就算有我們這些朋友一直在身旁鼓勵打氣,有我一直分析情勢跟整理方案給他,支持他,他還是沒能完全擺脫自幼被父母綁上的枷鎖,一直持續到今天。
- 朋友五
我有一位朋友,她自幼家貧外加長期受到家人的家暴。不知道是上天眷顧還是傳說中的基因多樣性,她的個性並沒有因此變得扭曲,反而成為一個體貼又善解人意的溫柔女孩。但是她從以前的願望就是「嫁給外國人,離這鬼島越遠越好」。
她在大學畢業後回家住過一段時間,但也是很快就受不了,衝突越演越烈,直到她突然臨時打電話給我,請我幫忙。所以,她曾是我長期收容的急難救助當事者之一。幸運的是,後來她如願以償地嫁去了外國,成功遠離那糟糕的家庭。
- 朋友六
我有一位朋友,也是我急難救助的當事者之一。她父母自幼離異,他的父親後來交了一位阿姨當女朋友,而那位阿姨非常會發酒瘋。他的父親不管事,只會要她多忍耐。她遠在北部的母親則是一直以「我是為妳好」的強硬態度要把她硬套進符合她母親期待的工作裡。
在父母雙重夾擊之下,她崩潰得病,我帶著她去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醫生,她也在我這裡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好不容易才漸漸恢復到可以出門、工作、甚至願意自己去學習新技能的地步。只是一直都有新變數,波折不斷,所以這是「現在進行式」的,目前還在持續支援中。
- 朋友七
我有一位朋友,她父母非常重男輕女,而且會體罰。嗯,體罰聽起來似乎頗常見,但他父母之所以會被我拿出來鞭,是因為她到「都已經是大學生成年人了」,還會被體罰。而且不是因為做錯任何事情,單純只是因為她爸腦袋有洞自己在那邊不爽,所以就打她,她就這樣莫名其妙被打。她從小也是被綑綁到極致的案例,最經典的例子是,她小學還國中的時候,連要去「巷子口的同學家」一起做老師交代的「分組作業」,都被禁止。
這讓她無法交朋友,所以她根本不會交朋友,不知道要怎樣交朋友,好不容易交到了朋友,也不知道怎樣維持友情。所以她一直是班上的邊緣人,被排擠、欺負、甚至霸凌的對象。她自幼承受的壓力極大,以至於她個性被扭曲到一種很詭異的地步。當她大學畢業前半年,我就提早警告她:留在原地工作,或先來我這裡。但是她選擇了最糟糕的路線:搬回家。她的說法是:「我相信我爸媽現在不會這樣了。」
嗯,結果她一回家,她的妄想立即破滅,父母故態復萌,完全沒有認知到她已經是一位大學畢業的成年人,而還把她當小學生在嚴格限制。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GG。雖然她現在已經離家到外縣市工作,但後果已經不可逆,一切都要歸功於她父母那變態的家庭教育。
- 朋友八
我有一位朋友,她是單親家庭。她的母親喜怒無常,而且也是「把大學生當小學生在管」。她母親很容易毫無理由生氣,動輒打罵。但當她考了什麼好分數或拿到什麼好成果的時候,又四處去張揚說自己教得好。
她的狀況一直都不是很好,原本一直都是別人在照顧。但最近她的狀況突然急劇惡化,惡化到必須由我親自出動輔助介入的地步。因為:大學要畢業了,媽媽變得比以往更雞掰了。所以,電話鈴響,我收到了來自於原始照護者的求援。因此,接下來,前置作業開始,預備處理。
- 朋友九
我有一位朋友,她從小就是在家裡負責「搭塞」(編按:背黑鍋之意)的那個人。家裡小時候就負債累累,她從小就幫忙做所有的家事,還要被父母遷怒責打。為了體諒家人,她高中選擇就讀公立夜校,她從國中就開始工作,高中開始更是一天兼好幾份差事,但她的父母還是依然一直天天機八她。
她好不容易離家讀大學,最近也是要畢業了,她想留在就學地發展,然後來自於父母的各種白痴語錄就通通出爐了:「妳回家一樣可以發展妳的夢想啊!」夢妳老母,所有人都知道她一回家就只會被綁死在家裡,然後什麼事情都不用妄想去做了。
「妳難道都不肯為家人犧牲一點嗎?」犧你媽的B,從小全家她犧牲最大。「妳只顧自己,難道都不為父母著想一下嗎?」著你他媽的去死,從小全家就她最為父母著想。「到底是家人比較重要還是朋友?」「妳不在我就不安心啊!」馬的,連這種標準「道德騷擾」、「情緒勒索」的句子都出來了。這一件也是現在進行式,還沒「處理完畢」。或者說更難聽的:真正惡劣的戰役還在後頭。
「三鞠躬!」
至於我個人最痛恨的,最極端的,家長超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是我花錢養大的,你當然要聽我的!」
最近要畢業了,一大堆這種白癡家長紛紛現出原形。這一份有關於鬼島家長是如何愚蠢犯賤到極致的故事清單還可以再無限延伸下去,名單可以用十號新細明體塞滿好幾張A4紙都沒問題。不為什麼,因為台灣的家長「就、是、這、麼、混、帳!」
所以我最近被氣到整個怒,超想翻桌。我先講結論,我身邊的親朋好友,我自己的學生,和我手頭上當事人案例,大致上分兩種:
- 畢業後就直接離家發展的都功成名就。
- 畢業後回家的都必死無疑,幾乎沒有例外,一個比一個還要淒淒慘慘淒淒。就算之後好不容易「逃離」家裡,除非真的幸運到一個極致,否則那也來不及了,跟第一類人的成就差距就是大到幾乎無法逆轉。
一號到四號朋友的父母,都曾對我下達禁令。也就是,他們都被父母命令「不准再跟蕭奕辰有任何往來」。不過很抱歉,十幾年來,他們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家長這種生物的智商到底可以低落到什麼程度,以為自己可以、有權,去干涉、限制自己的孩子要跟誰交朋友?別蠢了,你孩子自己會判斷,而且判斷地絕對比你精準,因為你一點都不瞭解「那位朋友」。你只是靠著自己的「妄想」在那邊耍蠢而已。
別在那邊推卸責任說什麼「我家小孩都是因為交到壞朋友,被朋友帶壞的。」拍謝,把自己孩子壓迫到整個人格扭曲的就是家長自己,孩子會產生「反作用力」是很正常的,會去尋求願意接納自己的朋友或團體是很正常的。講人話:你他媽家長自作孽,不要牽拖到別人身上,自己低能還怪別人,真他媽犯賤。
我發現台灣的家長真的是一整個幼稚到無法形容,完完全全「長不大」。還在那邊說什麼小孩不成熟不懂事,我聽你們在放屁,真正不成熟不懂事外加幼稚的就是家長自己。明明是自己根本離不開小孩,想把小孩永遠綁在自己身邊,用一大堆五四三的唬爛藉口。講道理講不過,動不動就想要開大絕「斷金援」。馬的,有種就斷啊!斷下去試看看啊!
對於已經找到工作的人來說,沒在怕的啦!啊對於還沒找到工作的人來說,會有兩種發展路線。一種是孩子就乾脆不回家,然後就不知道去哪裡發展自己的夢想去了,從此完全斷絕關係。好運的,成功了;不好運的,就此走上冤枉路。
另外一種就是被迫搬回家,然後從此被綁死在家裡,一事無成、鬱鬱寡歡,到最後甚至演變成精神疾病、自我墮落、自殘、自殺的也大有人在。啊不管是哪一種,都是悲劇,所以你家長有種最好就給我斷金援,斷下去我保證你親子關係永遠破碎。或許過了一陣子之後會重回「表面上的和平」,但你也永遠不用妄想孩子會「總有一天會懂你的用心良苦」。因為你們已經親手葬送掉孩子的人生了。
用你老母,時代不一樣了啦!現在孩子早已遠比當年你們還在同樣歲數的時候,不管是知道的、學會的、經歷的,都遠遠比家長還要多太多了啦!你們那個時代的認知在現在早就已經不適用了啦!老屁股閃一邊去,不要一天到晚只會在那邊說「我幾歲就自己離家出來工作,很辛苦⋯⋯。」
他馬的,那就比照辦理,讓你孩子同樣離家去打拚啊!不是很愛講?那就比照辦理啊!結果咧?一邊說著自己以前多小就離家工作,用這個來唱秋自己「社會經驗豐富」,一邊又不准孩子去累積社會經驗。
可憐了那些回家的孩子,就是因為太體諒、太為家裡跟父母著想,犧牲掉了自己,變成父母失敗人生的陪葬品。然後回到家之後還要成天被父母雞雞歪歪,碎碎唸這個,碎碎唸那個。最後孩子不是被逼到瘋掉、人格扭曲,就是罹患精神疾病,連工作都沒辦法了,就此成為人生失敗組。
還有啊,一堆家長把孩子「親情綁架」回家之後,就只會叫小孩去考公務員跟國營企業。北七,你以為公務員很好考喔?你以為公務員待遇很好喔?再說一次,時代不一樣了,你們過去的認知,跟現在的現實社會狀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說難聽一點,「什麼都不懂」的變成是家長,不是孩子,家長已經完全跟時代脫節了。
說穿了,叫小孩去考公務員或國營企業還不是只是為了把孩子像關鐵籠一樣綁在自己身邊。為了孩子好?麥騙肖啊啦,就大方承認你家長就是自私自利,想要孩子回來做家事,想要孩子回來分擔家計,想要孩子「把錢掏出來」,都只是「想要為了自己好」而已啦!都是為了你好?
啊不是很愛說孩子都不獨立,現在孩子要獨立了啦!啊怎麼變成家長一點都不獨立了?依賴成性,需索無度,幼稚至極。家長就是不願意「正視」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在學識上還是經驗上還是成熟度上都比家長還要高了,家長就是不願意承認孩子已經是法律上認可的「成年人」了。孩子有權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孩子有權決定自己的人生。
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要去過,你家長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不用跟我扯孝順!也不用來跟我扯成熟,最不成熟的就是家長自己。再說一次,孩子是獨立自主的個體,孩子只屬於自己,孩子「不屬於你」。孩子是獨立自主的個體,不是你養的狗!
再說一次:孩子有自己的未來,有自己的人生。我管你家有什麼狗屁困難,有困難那也是「家長自己搞出來的」,可不是孩子造成的,關孩子屁事。想要孩子「幫忙」的話,前提是將對方視為一個跟自己平等的人,接著再來談能怎樣「互相幫助」。
一心只想要把孩子拉來搭塞,表面上說好聽叫討論,實際上缺根本毫無討論餘地,還是單方面的想要逼迫孩子必須接受自己的決定,否則就把孩子扣上各種道德騷擾的大帽子,讓孩子終生活在陰影下的,那種根本不叫做回家,那叫「坐牢」。
自己拉的屎自己擦,「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啊那種一哭二鬧三上吊想要以死相逼的,麻煩一下,那麼想死,那就趕快去死。要死自己趕快去死一死,不要把孩子拖下去跟你一起陪葬!
「家屬答禮!」
好,譙人譙完了,現在來交代理由。為什麼我支持大學畢業生留在就學所在地就地發展,或者去別的地方發展,而不是回到家?
第一,在「離家」讀大學之前,孩子的一切生活作息和大小事情幾乎都是父母在決定,台灣很少有父母有那個意願和能力從小培養孩子「做決定」。
台灣人把「聽話」視為孩子應該要有的美德,而聽話的意思就是「絕對服從」。不能有自己的意見,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更不能反制抵抗,否則的話就是不聽話,就是頂嘴,就是「沒大沒小」。
這不僅僅只在家庭裡面發生,高中以下的學校教育更是如此。台灣的主流教育還是停留在「坐好、閉嘴、不准動」上面。就算是思想比較新穎的教師,有所不同的也只是改變在教材教法上面而已,把學生「關在教室裡面,關在學校裡面」,然後單方面接收來自於教師的講授,以及「必須要在考卷上寫出符合出題老師設定的唯一正確答案」的狀況,並沒有改變。
因此,學生並不被允許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被允許有自己做法,更不被允許在課堂上真的去「翻轉」什麼,那叫做「破壞上課秩序」。就算是在一般範圍內,學生只要一直提問,不少老師就會不耐煩,其它的就更不用說。從小到大我們都只能站在大太陽底下聽校長主任講廢話,明明根本就都是毫無內容的屁話連篇,師長們還是要硬拗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培養、磨練學生的「耐性」。
幾點上學,上什麼課,寫什麼答案,幾點放學,幾點到幾點去補習班,什麼時候回家,幾點洗澡,幾點吃飯,幾點睡覺。除了睡覺做夢以外,所有的一切都被大人強制設定好,以美其名為「教育」,但實質上根本是「虐待」的方式。
但離開家裡上了大學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好不容易呼吸到自由的空氣,原本就比較有個人想法的學生,就會開始安排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雖然為人詬病的毫無意義必修課還是一堆,但選修課的存在,讓學生們終於能夠「自己選擇,自己決定」。不管選那堂課的理由是老師教得好,還是特別好混,光是「能夠自己選自己想要上的課」這一點,就產生了根本性的差別。
當然,除了上課之外,社團、打工、志工等等之類的,讓學生們能夠享受到的「選擇、嘗試、體驗」的機會也大幅增加。有些人會反駁,很多大學生根本就只是在混學分,幾乎都在翹課、睡覺、玩遊戲。
所以說你們這些大人蠢啊!要混,也是要靠頭腦的!哪個老師的課不點名,哪個老師的課點名規律和方式是怎樣,計分方式是怎樣。這門課一個學期可以翹掉多少堂,分組報告該如何跟同學ㄅㄨㄚˇ感情,這些都是需要動腦去思考,需要「精密計算」的。所以我自己班上很多神龍見首不見尾,一年也沒看到他幾次的同學,竟然就這樣順順利利畢業了,這就是才能!
而「做決定,並且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這兩項能力,不管是以積極的選擇,還是消極的逃避方式,都會在大學生涯當中慢慢,或迅速被建立起來。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管不到的地方,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活模式。因此,當學生畢業回家,那絕對是跟家裡會產生劇烈衝突。因為孩子已經在大學中弄出了一套自己的方式跟規律還有價值觀了,回到家之後,家長沒有認知到這一點,卻還是用以往的方式在「管教限制」自己孩子。
父母會一直碎碎唸著阿怎麼這麼晚了還不去睡覺,啊都不好好吃飯⋯⋯。廢話,人家孩子們已經脫離家長起碼四年以上,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了,你還在用過去的方式想要硬套回去,強迫孩子回過頭去遵守過去那套他們其實自幼就打從內心就根本賭爛到死的規則。在生活上,在做決定上,孩子已經「獨立」了。已經獨立了,又要強迫他們做回父母控制下的附屬品,不准擁有自己的自主人格,那當然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就是不會合的。
第二,或許好些人覺得自己很「邊緣」。但起碼,在大學也認識了不少人,不管是同學、學長姐弟妹、社團的朋友、老師……。多多少少,一定會有些交情。這些就是俗稱所謂的「人脈」,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不管是社交女王還是極致邊緣,其實都有自己的「生活圈」以及人脈了。而強迫孩子在畢業後必須回到家,其實就是在「斬斷」這些花了至少四年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並擁有的,寶貴的生活圈和人脈。
回到家之後,就等於一切歸零了,要再重新建立起人脈,是很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在還把大學畢業生當小學新生東罵西罵的北七父母的限制下。不是叫小孩去蹲補習班考公務員,就是一直在那邊碎碎唸唸唸怎麼都不去找工作。
不,不是不去找,而是父母家長們完全沒有認知到:徹底破壞了孩子已經建立起來的生活圈和人脈,是多麼毀滅性的嚴重打擊。原本是可以找到工作的,但被摧毀了,那就找不到了。
就算找到了,父母通常還是覺得「這工作不夠好」,然後繼續碎碎唸。最後還是北七北七地叫孩子去蹲補習班考公務員或國營企業,然後蹲個三年五年十年還是考不上,寶貴人生和金錢全都白白浪費在「坐牢」上面。
第三,現在的工作,跟以前的工作,不管是型態、內容、本質,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以前可以一份工作做到退休老死,我們現在不行了,整個時空背景、主客觀條件因素,大環境都通通不一樣了,以前那套「行不通」了。
絕大部分孩子們在大學還沒畢業前就已經認知到這一點了,但家長還停留在五十年前的神話當中,認為找份「穩定的工作,擁有可靠的收入」才是唯一正途。是,五十年前那叫做正途,現在那叫做死路。你硬逼孩子去找那種血汗又完全沒前途的工作,那就是在送孩子「安~心~上~路~」。
父母家長必須要認知到,你們眼中所謂的「不務正業」,才是推進世界往前的主力。你們眼中所謂的「那不能當飯吃」,才是孩子真正能當飯吃的東西。因為那是孩子所想要的,所選擇的,所學習的,所擁有的「專業」。
說到這個就得講到我家。我家三個男生(沒有妹妹,哭哭),我排行老二。我哥從小的興趣就是玩電腦,他在國中的時候就有能力自己去建國路買零件回家自己組裝電腦,還可以兼差接案幫同學組電腦賺零用錢。
在那個沒什麼人家裡有電腦,電腦還是稀有貴重物品的時代,他就可以自己去買書回來自學,成為電腦高手,甚至會寫程式、架網站。沒人教他,通通是他自己學來的。我父母的態度?當然是「先去把參考書寫完」啊!我家老媽子一直反對我哥玩電腦,結局?徹底失敗,後來我哥就靠電腦吃飯,而且我老爸的電腦掛掉了還得請我哥回家來「緊急救援」。
啊我弟從小就愛看動漫畫跟小說,也愛畫漫畫。他是我們家中最有藝術天份及能力的人,他從國小就開始在紙上畫,到了國高中進階到用繪圖板。我父母的態度?當然是「先去把參考書寫完」啊!我家老媽子一直反對我「煽動我弟」去追夢,叫我「不要阻礙破壞我弟的前途」。結局?徹底失敗,我弟在雄中的時候就是漫研社社長,後來去讀多媒體設計系,在大學的時候,他老師就會介紹他外面的案子去做。
換句話說,在還在就學的時候,我弟的程度就已經是可以獨當一面的設計師了。於公於私,我弟都是我最信任的人,所以他是我的御用插畫跟設計師,我的新書封面和接下來的名片就是全權委任由他操刀。順帶一提,他「現在就是應屆大四畢業生,即將在這個月從大學畢業」,靠他熱愛的繪畫設計吃飯。
那我呢?啊你們現在在看三洨?看我開地圖砲啊!對嘛,就是這樣啊!我從小就愛看書愛寫文章,在小學時代就一直參加校內外各種作文比賽。不過幾乎都沒有得過優選,通常都只是佳作,所有比賽的所有評審的理由「全部都是」:
內容很有個人想法,但太過偏激。我去他媽的太過偏激,偏你老母的,這叫「故意用這種方式呈現出來的寫作技巧」。啊不然你以為開上萬字的長篇地圖砲很簡單?寫一篇來給我看看啊!
在還沒有自己電腦的小學和國中時期,我會寫新詩、散文、小說。通常是寫在筆記本裡,而我家老媽子非常痛恨我寫那些東西。所以我媽會趁我不在家的時候去「抄我的房間」,把我的筆記本搜出來,然後在全家人面前把內容唸出來羞辱我,再把筆記本丟到垃圾桶。
當時還沒有垃圾不落地這項政策,大家垃圾都堆在巷口或電線桿下面。所以我就三更半夜偷偷摸出門,去垃圾堆裡面翻找,把我的寶貝作品撿回來,就這樣跟我媽玩「妳丟我撿」的遊戲,直到我有自己的電腦。我媽努力想要阻止我朝寫作這條路邁進的結局?當然是他媽的徹底失敗啊,現在我就正在靠寫作(或該說:策幹譙)吃飯啊!不然你到底現在是在看三小啦?
所以,我媽的「野望」,也就是阻止他三個小孩「不務正業」的所有努力,到最後通通以「徹底完敗」告終,現在我家三兄弟全部都是靠著當年被我父母視為「沒辦法當飯吃」的專業知識技能「吃飯」。該怎麼說呢?她生的三個小孩都「很……嗯……超叛逆,一點也不聽話」。
不過另一方面其實也得多謝我父母,其實是刀子嘴豆腐心,在看到「大勢已去」之後,他們還願意一直提供「後援」,也就是「摳摳」,支持我們,我們才能將「不務正業」持續累積、發展能力、到最後變成「自己的專業」。
這就是父母所能提供的最大幫助了:讓孩子學習自己去選擇,讓孩子學習自己去負責。如果孩子需要什麼,那就幫他一把,提供輔助或支援,直到他能夠在「經濟上」自己站起來。這就是為人父母者最偉大的意義所在。
你們希望你的孩子成功嗎?我指的成功不是那種大富大貴光宗耀祖的那種,我說的成功是「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平安、健康、快樂,並以自己所會的,所擁有的為傲」。
還是,你們依然希望孩子能「照著父母安排好的道路走」?因為這樣最「安心」?那只是你們自己爽而已,孩子一點也不爽。如果父母執意要強迫孩子當自己管轄的附屬品,那麼你們得到的,已經不是你們的孩子了,而是一具只會呼吸的屍體,因為他的人生早已死去,被自己的父母親手葬送。這樣有比較好嗎?還是你們要跟我說「我就是要他媽的一具屍體,也絕對不能偏離我的期望半步」?
再問一次:你們想要孩子好好活著,擁有自己的人生,還是要孩子被關在你們建造出來的牢籠中,提早死亡,成為鬼島的亡靈?這,就是「選擇」。現在,家長們,「學會做決定」吧。記得,做了決定,就要「負責」喔!
禮成,奏樂!
本文經Objection-蕭奕辰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