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蘋果日報】​番紅花專欄:餐桌上的緣份不是永遠的 (2541)

$
0
0

番紅花/作家女兒前幾天下課後和同學閒聊,大考在即,幾個孩子湊在一起天南地北是紓解壓力的好方法,或許食物是最能激起共鳴的,於是他們話題聊到了晚餐。女兒說:「我家昨天晚上喝老母雞湯」,同學們聽了睜大眼睛問,「是你媽煮的湯所以叫做老母.雞湯嗎?」,女兒回答:「哈,當然不是啊,老母雞湯就是用一整隻老母雞去煮的湯,不管是誰用老母雞煮的湯都叫做老母雞湯……」。同學們這才恍然大悟,囁嚅著說,「哇我從來沒聽過老母雞這種東西,我以為你家阿母煮的雞湯就叫老母雞湯。」這時他們完全拋下惱人的英文單字和數學公式,聽女兒用她有限的常識解說日常吃的雞,有公雞、母雞、蛋雞、老母雞、肉雞、土雞、閹雞等等,用來下蛋的母雞養了一年多以後,即是老母雞,這時她下蛋的能力大減,算是功成身退,雖然體型很小,沒多少豐厚的肉,但養了那麼久的雞,肉味是很濃郁的,煮湯特別甘甜,你必須親自喝過比較過,才能體會。這席話雖然沒有什麼高深學問,但聽在這群同學耳裡卻已屬「美食達人」等級,很難想像這些十七、八歲的孩子,從小到大不知吃過多少雞料理,但對於雞肉的理解與想像,卻相當貧乏。女兒回家一邊吃消夜一邊轉述這件趣事給我聽,我接著問他,明天早餐要不要吃「雙層海苔飯」?我從來沒做過這款飯料理,孩子問,什麼是「雙層海苔飯」?我從書架上取出日本作家川本三郎所寫《少了你的餐桌》,翻到第三十七頁「母親做的便當」,他說昭和三十年代初期,讀中學的他最喜歡媽媽做的便當口味,就是雙層海苔飯和三色飯。「雙層海苔是在飯上鋪一層淋了醬油的海苔,然後覆蓋一層白飯,最上面再鋪海苔,或許可以說是海苔飯的兩層樓建築吧。」雖然川本三郎這一段的描寫非常清簡,依然流露出戰後一般庶民維持生活品質的心思,儘管媽媽手邊的食材資源有限,仍不放棄為孩子的成長發育,設計出一份飽足的便當,我看到這一段,想到家裡剛好也有海苔片,只需拿出來烤一下,照著川本三郎媽媽的步驟,最後我再鋪上一顆豬油荷包蛋,就成為台灣一戶小人家從日本川本家延伸而來的家之味了。女兒聽了覺得很棒,畢竟米飯、海苔、雞蛋、豬油,都是台灣物產的強項,和食料理也好,台灣料理也罷,只要家人能夠圍坐在一起,閒聊眼前餐桌上的這道菜是怎麼來的、怎麼做的,家人在外奔波一天的疲憊或闇黑,想來也會退散不少,或許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作家在中年以後回顧來時路,總會藉由昔時餐桌的點點滴滴,懷想生命裡重要的那些人……年輕時不曾理解餐桌上的人,終會隨著人生階段的變化而來來去去,我以為那些和我一起吃飯的人是永遠的,其實不是!童年時和我一起在餐桌上搶吃雞腿、虎視眈眈一小片蘋果的弟弟妹妹們,後來各自嫁娶、成家立業,如今想要再齊聚吃飯,都要用約的。陪伴我們長大的阿公已經過世家父也在二十年前辭世,因此,媽媽現在的餐桌既沒了公公、也早就沒了老伴,五個子女也為了生活各奔東西,如果媽媽識字、也來讀這本《少了你的餐桌》,想必她老人家會和我一樣,不自覺悄悄流下熱熱鹹鹹的淚,人到了一定年紀、經歷某一些失去,方能領略《少了你的餐桌》的況味。記得我曾在下班後的深夜,站在瓦斯爐前,為正在長牙的孩子熬煮蛋黃米糊和香蕉布丁呢,一轉眼當年那總是形影不離的孩子,如今已因高中生活忙碌,很少出現在家裡的晚餐桌上,但他們終究是帶著家裡豐厚的飲食記憶奔向前程,因此才會跟同學侃侃而談我曾經做過的那些雞料理,我想像他同學聆聽時發亮的眼神,我女兒述說時她所墜入的回憶。最近台北水牛書店正展出川本三郎的特展,台灣目前共出版了他的三本著作:《我愛過的那個時代》、《遇見老東京》和《少了你的餐桌》,他的文筆一點也不華麗,極觸動人心,平實中洞見真情,讀來毫不費力,卻勾著讀者的心不斷悸動。我和孩子分享這本《少了你的餐桌》,人生能夠聚在一起吃飯是緣分,不論是家人或朋友,每一次餐桌上的相聚都不是永遠,但那些共飯的時刻會永遠收在我們內心的一個小小角落,這人世能讓我們快樂、珍念的事不多,餐桌上的緣分絕對是其中之一。

看更多番紅花文章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