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民報】滕西華:低薪、過勞、高風險  總統啊!社工日,誰快樂? (1953)

$
0
0
多個社工職業工會日前才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不要鬆綁社福機構的工時上限,讓社工目前高工時的處境更加艱難。圖/取自台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
多個社工職業工會日前才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不要鬆綁社福機構的工時上限,讓社工目前高工時的處境更加艱難。圖/取自台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

媒體報導,蔡英文總統出席衛生福利部於3月31日舉辦「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表揚頒獎典禮」,總統應邀出席致詞時表示,「政府要做好社會安全網,社工人員是一股重要力量,因此政府一定會努力改善社工人力配置與勞動條件,讓社工沒有後顧之憂,全力去幫助他人。」

不僅有後顧之憂 前線還彈盡援「竭」

我從事社工21年,除了擔任公會理事長任內,因公必須出席社工表揚大會外,我是不參加、也不報名這種表揚活動的,那根本是個「過勞表揚大會」,用一張A4紙做個獎狀給你,有的單位還會請你吃頓飯,然後鼓勵你繼續血汗,為國為民!

全國逾萬名社工人員每日竭盡心力為保住國家的基本尊嚴,與弱勢族群站在一起,支撐全國的社會福利體系,然而不但四高一低,「高工時、高壓力、高危機及高負荷」與「低勞動條件」,而且嚴重呈現派遣化與工讀化,出事還不一定有保障,家訪還沒有安全配備,油錢還要自己出,前線彈盡援「竭」。

這前線欠缺安全保障不僅如此,105年社工的分布公、私部門比約為35%:65%,而公部門的社工中約聘雇人員又占一大比例,私部門多數在小型社福團體/機構任職,因此你可以說近八成社工,如果沒有一個還不錯的穩定收入的家人或家產,她老了就極有可能會變成被社會救助的對象,非常多社福團體和機構的財務能力根本無法負擔社工的退休金,靠勞保與勞退?以目前低薪的結構,看起來似乎也不會太好,所以哪來的「無後顧之憂」?

75社工月領不到35K 8成受暴力威脅

社工執業範疇,從出生到死亡,遍及兒、少、老、婦、障、勞、貧、病等,因此社工執業安全,關乎社福體系發展。根據臺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的研究顯示,約有七成五的社工人員月薪資在新台幣35,000元以下,而且有近半數受訪者表示薪資幾乎不曾調整,此外還有一成五的受訪者表示被遲發薪水。而過勞與不合理的薪資更是導致人力流失的重要關鍵,並嚴重影響弱勢族群權益!

台北市社工師公會問卷調查顯示,「社工師於執業期間近八成曾遭受潛在的或已發生的威脅,其中50%以上皆曾遭受語言威脅,肢體威脅占9%,14%曾遭受語言及肢體威脅,而一年曾遭受威脅的次數為一次占21%,最大值為30-50次,甚至有社工師算不清曾遭受幾次威脅。有63%社工師認為面對風險機構/政府未提供足夠的訓練與支持。」

此種現象影響著工作年資,於過往公會問卷調查顯示年資5年以下占比近5成,年資15年以上占比近3成,社工流動率高,造成年資兩級化及無法久任,中等年資者寡,如果在社福體系為國家提供弱勢者服務的社工人員,長期在不安全的環境下工作,如何能健全社福體系? 唯有「社工安全」,才能「社福安心」,社工日我們需要的不是一紙政府過勞績優的表揚,而是需要政府實質給社工一個有保障的工作承諾!

女人是社工與社福命脈 卻可能成為下流老人

說國家的社福體系是靠女人來支撐的一點也不為過!全國社工人員男女比約為15%:85%,台北市更是嚴重,重點施政的長照體系猶然。

這個女人不但要為國服務,回到家還要撐起家裡的家務,甚至許多同行為此錯過了青春與愛情,她的熱血與愛來不及託付給另一個人,卻都給了弱勢服務,臨老還可能讓自己變成弱勢的下流老人。

我國一年社工系所(不含博士班)畢業生超過3000人,投入市場者約僅3分之1,一年換三個老闆的所在多有,進入社福體系的無法久任,有更多是不願意進入的,對國家的人才培育也是損失。勞動條件的改善不僅僅是薪資的提升,還包含人力負荷的改善、工作風險降低與保障、工作的穩定度等等,加薪說不定還是最便利、最便宜行事的,猶如我給你加薪,加個20%、30%的,然後請你繼續過勞、繼續過著動不動每月案量就破百的生活,提高薪資也許對新人有用,對已經在體系的人先「加人」可能同等重要,唯有增加人力,才能有比較合理的工作量,只是加薪,恐怕是有命賺錢,沒命花。正所謂有「加人」才能有「家人」!


台灣社福系統幾乎是靠女性支持。圖/沈聰榮攝

政府才是元兇 兒少社工甚至1人負責200名個案

說到底,社工的低薪與過勞處境,政府是元凶!包含公權力(如監護調查)在內,法定社會服務超過八成都是委託,包含薪資在內的委託服務金額偏低不合理,委託合約中案量KPI過高、每案服務時程過短不符合人性,還有越來越多的自然人承攬。這些也沒有針對高風險服務領域給予人身安全保障,連個意外險都沒有,任憑社工與社福單位弱弱相殘,情何以堪。而相當多社福是一年一簽的方案型委託契約,加上台灣以小型社團與機構為主力的福利服務型態,募款與財務能力不足,直接導致社工經常面臨「自己寫計畫替自己找薪水」或「明年不一定有工作」的窘境!

人力負荷我以首善之都台北市為例,目前全國缺額與流動率均最高的兒少保護工作,103年官方規畫的人力比是1:30,然而實際案量是1:50左右,每月還必須新增4案,而合理案量是1:15~25,其他縣市動輒1:200多的所在多聞。成人家暴案規劃是1:50,但實際上是1:100~120,合理案量是1:28,這些都還沒算性侵案的服務比。社區精神障礙者關懷訪視實際案量也是1:100左右,合理應為1:28~40。

孩子當真是國家的資產嗎?兒童節即將到來,我們再來看看台北市的國、中小兒童服務的案量比。根據台北市教育局網頁,106年台北市212所國中、小,學生總數185674人,僅有54名專業人力(其中社工師28名,心理師26名),每名專業人員服務比3438人,相較101年,人力不增反減。根據已經過於寬鬆的學生輔導法規範,班級數55班以上「才」應至少設置一名專業人員,106年度台北市國中小班級總數為7113,應至少設置129名人力,短缺75名!

這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還是台北市的數字,我都尚未論及身心障礙、婦女服務、健康服務,與即將如火如荼推動的長照2.0中的人力負荷比,怎一個「慘」字了得。

因此要改善社工與社福困境,不是去揪出那些可能違法要求社工回捐薪水的雇主而已,政府的補助金額是影響整體社福待遇的關鍵!政府自己必須帶頭改善整體的社福委託服務方式與金額,並且應隨年資與工作風險、能力要求而調整,避免社福委託零碎化或方案化,明定法定服務不得使用派遣,公權力委託案件不得以自然人承攬方式委託,改善各領域的人力比等,這都還是前線有沒有子彈的問題而已。

愛心不是慈善的基礎 專業才是

我們在公會只能盡一點力,僅能幫千餘名社工師會員投保意外險給予微不足道的支持,但愛心不是慈善的基礎,專業才是!好的專業包含穩定與安全的工作環境。一個長期四高一低,被國家社會要求要以愛心提供服務的專業,是不可能穩固的!這些都要靠政府與專業體系一起努力。

所以總統啊!沒有後顧之憂不是在社工日跟部長一起喊喊口號,要端出牛肉啊!總統曾說居服員要至少月領32000元薪資才能吸引人才,雖說各行業不同不要比較,居服員確實相當辛苦,也值更好的待遇和專業地位,但總統阿,您心中社工合理的薪資應該是多少呢?又或者衛福部認為的合理服務案量又是多少?1:100、1:80、1:50?還是1:28?我國的社福體系發展究竟要社工如何繼續共體時艱呢?

發展超過一甲子的社工與社福體系,幫助台灣挺過數次社會經濟危機,但一路走來,始終血汗!我的某位好友說得好,社工日為什麼在四月二日?因為社工比愚人還笨,所以在愚人節後面!

所以說,社工日,誰快樂?!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