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百年招牌,受到嚴峻考驗。圖/取自台北巿政府官網](http://image.peoplenews.tw/news/7015f5c2-8def-4ac2-922a-ddffa04e2bf0.jpg)
去年10月17日,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在臉書分享替一名「植入性胎盤」的高危險妊娠產婦接生,為防範產後大出血,使用2萬多的止血醫材,但產婦是低收入戶,泣訴可能無力支付。施醫師秉持「救人第一」的醫師天職仍替產婦用上了自費醫材救治,事後寫下:
雖然今天的刀,絕大多數都是做義工,很多都無法跟健保請錢、一定讓醫院賠,但我相信我們親愛的院長還是會支持。
因為,救人真好。
年賺20億 醫師卻為用2萬元醫材而憂心
仁醫精神令人感動,該文經由各大媒體大幅報導、引用,吸引38萬網友按讚。儘管,事後健保署官員說明,雖然生產列在健保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中,但2014年7月1日起實施的第二階段DRGs,已將植入性胎盤、產後大出血排除,可實報實銷,即便這名產婦使用非健保給付範圍醫材,一般院方也有急難救助基金可以提供弱勢民眾提供協助。結果,健保署基層官員被民代、民眾罵得灰頭土臉,署長李伯璋還得親自出來滅火,稱同仁「不食人間煙火」。
集合國內最頂尖的優秀人才,擔負急重症醫療最後一線把關、學術研究及技術研發最先鋒任務的台大醫院,100多年來,一直是台灣人心裡信任度最高、期望值也最高的高塔。台大醫師待遇遠不及長庚等私立財團法人醫院,相對獲得的社會尊崇卻更甚。台大醫師為了救治貧婦擔心醫院賠錢,是一種對台大的驕傲也是憂心。驕傲台大可以不以營利為考量救治病人、憂慮台大會做賠本醫療。
然而,儘管每年預算規模近2、300億、近年國家預算編列降至每年約僅7億元,但台大財務狀況真需要醫師使用一支2萬多元止血劑而憂愁嗎?
由台大醫院105年預算書來看,光是醫療主業的業務收入,103年決算數 296 億 1,093 萬,較預算數 274 億 5,893 萬增加21 億 5,199 萬元,約 7.84%。104年度業務收入較預計數增加 10 億 8,634 萬元,增加 7.83%。105年度預計業務收入 308 億 2,406 萬元,較上年度預算數 287 億 6,938 萬元,計增加 20 億 5,468 萬元,約 7.14%。
收入「超出預期」的原因,預算書白紙黑字寫著:「醫療單價」超出預期,致醫療收入實際數超出預算數。
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分享了救治貧婦的感人故事。圖/取自施景中臉書
急重症不賺錢?還是都在看輕症?
至於105年的業務外收入也高達12 億 1,311 萬 4 千元,業外收入包括存款利息收入、營業場所租金收入、停車場收入、指定用於學術研究之受贈收入及臨床試驗計畫經費收入等,較前一年度9 億 7,235 萬元,增加 2 億 4,075 萬元、約 24.76%。
如此來看,健保署前日(1月5日)公布104年最賺錢醫院,台大醫院整體盈餘達20.84億元,非「一夕致富」,然而,一口氣比下長年的健保吸金機林口長庚醫院19.43億、近年擴展快速的中國附醫20.35億,一個公立醫院、一家醫院龍頭變成賺錢龍頭,仍令人心驚。
這個數字基本巔覆了幾個過往醫界訴求邏輯:
1.如果台大仍是一本初衷、照顧最棘手而複雜的急重症為主,那麼高盈餘即代表,健保急重症給付標準不如醫界過往主張的「不合理」、甚至「賠本」?
2.如果急重症給付確不合理,台大仍具有強大的「獲利」能力,即代表其照顧的病患分布,輕度病人或者遠遠超過急重症病人?
無論上述何者為然,台大明明近年來獲利能力極佳,卻仍令第一線醫護有強烈不安全感,更反映出,院方獲利未能用於提升照顧病人品質最關鍵的醫療人員勞動條件改善上。依其105年預算書來看,台大一年的門診達 470多萬人次、平均每人次醫療單價為3,810元、總收入180億;住院病人則達140萬人日、總收入140億。病人滿滿,但護病比卻未能提升。
護病比排行全台倒數第二差
健保署去年7月首度公布2014年全台各醫療院所護病比排行中,台大醫院竟然也只超過今次獲利排名第二、醫護血汗第一(1名護理人員照顧9名病人)的中國附醫,平均每名護理人員要照顧8到8.7個病人,位居全台灣第二名的血汗醫院。
醫療就是一項以「人」為本的工作,科技、儀器再新穎,沒有人無法傳達溫度、沒有人無法提升專業技術、沒有人無法按部就班確實執行。人有了,專業不足、技術不足、態度不足,醫療與照護不一定到位;但人不足,醫療服務不可能到位。
早有台大醫師指出,「EMBA(經理人企業管理)化是台大醫院最大的危機。」近年一堆台大管理階層紛紛進修EMBA,用獎勵金制度鼓勵醫師做獲利較高的醫療行為。醫院地下街亦「百貨公司化」,2003年SARS爆發,台大急診出現失控的院內感染,破天荒百年首度關閉急診,事後檢討,台灣醫療機構巨型化,醫療過度商業化、企業化、營利績效導向,扭曲醫療專業本質與倫理,讓醫院聚集過多非必要進出的人群亦成感染管控最大的危機,而今,慘痛的教訓已全然遺忘。
台大醫院官網上,寫著醫院「使命」是 秉承優良傳統 , 培育卓越人才, 發展前瞻性的研究 , 提供高品質與人性化醫療,樹立醫界典範。定位;則是「世界第一流的大學醫院」。
「105年度收入、成本與費用及賸餘」資料來源:105年台大醫院預算書
「最近5年收入與費用」資料來源:105年台大醫院預算書
學術領頭羊 論文涉假還涉賄
是的,教學與研究的火車頭,一直是台大被寄予帶領國家醫療發展前進的期待,亦是身為教育部轄屬最頂尖教學醫院的責任,盈利是否亦投注在研究領域呢?105年度研究計畫預算編列 2 億 4,500 萬元,研究計畫約 388 案,而為鼓勵醫療人員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SCI、SSCI),提升教學與研究水準,105 年度預期發表 SCI 論文篇數約 1,788 篇。事實上,許多台大「明星學者」,身上掛著多項科技部、中研院等研究計畫案,根本不靠院內經費。
但看看,近來台大的國際論文帶給了台灣怎樣的成果?先是遭學術網路社群平台「PubPeer」揭露,2004到2016年間,刊載在包括《自然細胞生物學》國際一流癌症期刊論文涉嫌造假,而問題論文中相關作者包括中研院院士洪明奇、院士兼台大校長楊泮池、擔任過國科會生物處長的高醫大副校長郭明良、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燦、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譚慶鼎等,都是重量級學者。日前再遭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主動公布郭明良擔任通訊作者,林明燦任第一作者,於2008年所發表的一篇論文,因有太多複製轉貼之處遭到撤稿。
事件爆發至今近2個月,如學術版「屍速列車」,一個拉一個,不僅掛上邊的重量級醫師與教授與被掀出的論文愈來愈多,甚至還扯上「論文代工」、「收賄醜聞」,迄今僅郭明良辭去台大教授一職,其餘人士均靜待「調查」,本身亦涉其中的台大校長、台大肺癌名醫楊泮池,今日還呼籲社會不要忘了過往台大許多教授的研究成果對社會的貢獻,事件發展至今,已讓人分不清,論文涉假情節發展或相關人的反應,哪一個更離奇?
醫院經營、利益第一,學術研究、投機取巧,領導風範、蕩然無存。曾有一名台大醫師說,「自尊、自信、不畏世俗名利,是我們台大醫院屹立百年來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一百年來,台大醫院是台灣社會的圖騰,令台灣社會仰慕。」而如今,台大過往在公衛、在疫病、在診治、在研究裡打造出社會公信所在的尊崇圖騰,如何毀敗?夙昔的典範,是誰給遺忘了?
對了,說這句話的台大醫師,如今已成了首都巿長,脫下了他曾認為「台灣最值得投入的工作」、台大醫師的白袍,導火線亦是台大愛滋器捐事件。台大招牌,風雨飄搖,許久了。
郭良明為論文涉假案公開道歉。圖/《中央社》
也捲入論文涉假風波的台大校長楊泮池。圖/《中央社》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