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蘋果日報】番紅花:”遊民”,不是給孩子的幸福指標參考 (2566)

$
0
0

番紅花/作家1月21日是我家高三孩子參加學測大考的日子,這麼重要的事情,我早早就輸入手機行事曆,告訴自己當天謝絕所有活動,只為陪考而存在。但孩子發現今年1月21日也是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人生百味、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和我愛你學田市集所發起的「台北火車站無家者尾牙音樂會」,去年我曾受邀為這場音樂會煮了一大鍋韓式泡菜炒年糕,以酸香辣的味道,豐盛北車寒夜的街友尾牙;孩子很嚴肅地告訴我,他考大學是這社會最微不足道、不値一提的小事,但歲暮寒冬為街友煮一鍋熱騰騰的食物,卻是一件不容推辭、有意義的好事,他認為我不需把時間拿來當陪考媽媽,而應該在家裡廚房為五十人份的泡菜豬肉鍋揮鏟奮戰,準時在下午五點多的時候,把這拿手的泡菜豬肉鍋,趁熱載運到北車的無家者尾牙音樂會。孩子這堅毅的態度,不禁讓我想起去年在一個公開演講的場合,我在談到如何與孩子分享生命的價值時,舉了街友的例子,我在台上說,我總是告訴我的兩個孩子,當你們經過或遇到弱勢者時,請永遠不要冷漠,如果可以,請盡量用你們的能力來表達出你們內心的仁慈,我提醒孩子,如果你願意投一點零用錢給街友,那麼投錢時,動作務必要輕,不可以用丟的,要盡量彎下腰來靠近放錢的碗,慢慢投進去,再自然和緩的舉步離開。在台下有位媽媽對我的這段話不以為然,他認為鼓勵孩子這麼做是危險的,他說許多街友四肢正常卻不願意付出勞力求職謀生,有些街友甚至可能是通緝犯或有暴力傾向,因此他會告訴孩子如果在上下學的路上遇到街友,則保持越遠的距離越安全,也會告訴孩子,若小時候不認真讀書,長大就會像他們一樣流落街頭、貧窮無依。這位媽媽的話始終在我內心迴盪,透過他的焦慮與坦誠分享,我才有機會了解到即使我們這一輩父母受過較高的教育,對於街友的理解,對於教養的方式,可能還停滯在幾十年前的想法。一來我始終很避免拿他者的不幸,來當作要孩子惜福的”教材”,所以我不會以街友的困頓來激勵孩子說看看你有家有新衣的幸福,我也不喜歡拿小說《貧民百萬富翁》裡,印度孩子不能上學的悲慘童年來刺激孩子說你不好好讀書就去當童工好了;當孩子挑食或剩食時,我更避免語出”讓你像非洲小孩一樣餓得吃泥巴,你就知道你現在有多幸福了”。我並不想把他者的苦難或不幸福,當作教養孩子的案例,因為這樣的”消費”模式,既不仁慈,也打動不了孩子的心,更不可能讓孩子體認到正義與作為。我也回答這位母親,我們確實不能保證每一位街友對孩子攻擊性的有無,但過度的焦慮是沒有必要的,那也可能是因為內心不自覺的歧視,因為絕大多數讓孩子受到傷害的案例,是來自家庭、親人、校園和公共場所的非街友陌生人,因此我仍舊會告訴我的孩子們,上下學途中看到街友時,你不必嫌惡或害怕的走遠,帶著你正常的步調,摸摸你口袋裡有沒有多餘的錢。後來孩子告訴我,他在台北車站和忠孝東路四段,每月初都有找特定街友買《大誌》雜誌的習慣,雜誌好看,街友人也熱情。如何和孩子以包容、理性的態度,討論街友這議題,父母需要事先做一些功課,我們永遠要知道得更多,才不會被愚弄,了解國外是怎麼做的,也觀察台灣的現況。例如獨立新聞媒體《報導者》曾經做了一篇國際時事的深入報導:《2020年 ,美國真的不再有遊民了嗎?》,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積極推動名為「打開家門」的十年計劃,目標是讓所有流離失所的美國人,可以有自己的家。當美國開始主動解決燙手山芋般的街友問題;而向來長期主張自律、奮發、敬業的共和黨,也支持民主黨的街友政策。究竟他們在街友議題上是如何思考,而兩黨又如何達成共識?這篇報導讓我看到不同的視角,和我的孩子們有更開放的討論。讓幼兒和小學學童透過繪本來思考”無家者”,是最友善、健康的方式,和英出版社的《小紙箱》,和東方出版社的《我想有個家》,都是在國際童書出版上獲得好評的街友議題書,讓孩子以溫和、理性、溫柔的方式,慢慢理解街友在這世界的何以存在,以及我們個人和國家的公共政策,可以有哪些做法和可能,協助街友脫離現下的生活,重返社會或是重返家庭。孩子看待街友的方式,或許也是他對待生命的方式,我決定接納孩子的指示,1月21日不當陪考媽媽,在家裡廚房工作為街友尾牙煮泡菜豬肉鍋。當天晚上除了各方人士獻上百道滋味豐美的菜,還有林生祥、羅思容、陳明章等音樂人為街友獻唱,這是許多年輕志工籌備奔走甚久的年度活動,希望這一夜,當街友們從城市各角落來到這裡,能夠坐下來沒有壓力地吃頓熱熱的飯,不論明天在哪裡,今夜他的生命不是被世界遺棄的。

看更多番紅花文章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