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地產大亨,卻從伏特加賣到冰淇淋;他是摔角的愛好者,當過選美主席、節目主持人、開過賭場。億萬富翁很多,但涉獵如此之廣,舉世只有川普一人。驅動他做如此多事的動力並非什麼高深哲理,只是簡單的理由──做喜歡的事。「單純的偏執」正是他能走紅數十年的關鍵。
川普是蘇格蘭移民後代,父親靠著為低收入戶蓋廉價公寓起家。從川普會走路起,父親就帶他去工地,回家路上,他還順便撿空瓶做資源回收。日後川普列出經商成功三要件,其中一條就是「從年輕時就開始工作,我就是這樣的。」
鏡頭前川普語出驚人,他認為只是實話實說。小學二年級,他就給音樂老師下馬威,「音樂老師根本不懂什麼叫音樂,」為此他差點被學校開除。
「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是他畢生習慣。有次,好友老婆打電話來訴苦,抱怨自己婚姻一塌糊塗,「妳幹麼和我說這個?我什麼忙也幫不上。」某次他的飯店請滾石樂團來表演,「我覺得這根本是一群愚昧透頂的傢伙。」
他十三歲被父親送去軍校,培養出紀律。雖已身為億萬富翁,他仍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花一小時讀報,九點到辦公室,打五十至一百通電話,回家後又再打數十通電話。他無不良嗜好,「休長假、喝酒、吸毒,所有這些都有損紀律。」他的子女也和他一樣嚴以律己。
軍校畢業後,川普本想去南加大讀電影,「既然要上大學,乾脆上最好的,」於是他申請華頓商學院。他在華頓最大收穫是「我發現我的同學根本沒那麼了不起。」他稱華頓文憑在他眼裡沒什麼,但很多和他做生意的人,卻把它看得很重要,「這大學我念得很值得。」
蓋低收入公寓的父親對成本錙銖必較,川普也是如此。若哪個廠商對他要價過高,哪怕只是五千或一萬美元,他也會向對方提出。有人曾勸川普不必計較這些小錢,「若哪天我不拿起電話,花二十五美分電話費留下一萬美元,我就等著破產了。」
熱中做秀
《紐時》負面報導當免費廣告
父親教他效率,母親教他引人矚目。
川普母親是蘇格蘭人,小時候某天她在電視看到英國女王加冕典禮,為此看了一整天。「她被那盛大華麗的場面吸引住了,」川普父親在旁不耐煩的踱來踱去,「天啊瑪麗(川普母親),把它關掉吧,他們不過是在做秀而已。」川普母親毫不理會,「我母親認為豪華氣派有時也是很重要的。」
他從母親處得到啟發,「多數人都喜歡那些最重要、最大、最氣派的東西。」所以他語出驚人,目的是「引起別人好奇心」。一九八五年他買下紐約西區地塊,當時沒人知道它。後來川普宣布要在此地蓋世界第一高樓,《紐約時報》將該消息放在頭版,許多人開始議論紛紛,讓該項目成功獲得關注。
川普不怕批評,因為被罵等於免費幫他做廣告。「在商言商,能經常上報總是利大於弊。」在他看來,與其花數萬美元在《紐約時報》版面登廣告,公眾也未必會看;但若《紐約時報》用負面語言報導他,「不但不用花我一毛錢,還能為我帶來超過數萬美元的效果。」
但川普不是只會做媒體宣傳,他能走紅三十年,源自他做生意的熱情。「我不是為了錢才做這些事,我做這些是因為我喜歡。」他喜歡做生意,「做生意就是我的藝術表現形式。」他視生意為作戰,「好的交易不是雙贏,而是你贏。」他喜歡在交易中打倒對手獲利,「這比做愛還爽。」
絕不吃虧
上六個法庭告政府,獲判勝訴
他一點虧也不吃。某次政府唯獨取消他的賦稅優惠,但其他開發商仍有,「我在六個不同的法庭控告他們。」雖然花一大筆錢,很多人也認為必輸無疑,「我卻覺得這官司打得很值得,」最後他贏了官司。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