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3.thenewslens.com/2016/11/n1gscen80yvyf6gwco7fhmak8vqejz.jpg?fit=crop&h=600&q=100&w=1000)
編按:
許多人渴望去愛,也有許多人渴望被愛;但弔詭的是,有時當喜歡的人也喜歡上自己之後,你卻覺「沒那麼愛了」。這是為什麼?真的是你看錯人了嗎?就讓The School of Life用影片解答大家的疑惑吧!
有時候,「單戀」會比「得到愛」更加簡單、踏實。儘管「不被喜歡的人注意」會讓你既興奮又恐懼,但當這份懇切的盼望佔滿了你的心思,感覺多半是正面而美好的。
耐人尋味的是,等到確定對方真的喜歡自己之後,你卻可能開始感到不安──開始患得患失,怕未來某天可能會失去這份愛。此時與他們有關的一切,都將令你心煩意亂;在煩躁蒙蔽之下,你也許會開始自我喊話:「一定是我看走眼了!」告訴自己,對方不如你想像中的那麼值得欣賞。
但其實問題不在於他們,而來自於「你看待自己的眼光」。對缺乏自信的人來說,因為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所以當有人對自己付出這麼多,反而會不習慣,甚至有點反感。
這樣的人,往往容易反覆結交「以熟悉方式讓自己感到痛苦的人」,因為這與過去經驗相符。但是,若長時間沉浸在負面的身心狀態中,你就可能將「被傷害」視為一種常態,而不願逃離困境;反之,若偶遇珍視你的人,也自然會想著這位好人「是不是搞錯啦?」,甚至可能想著「他的眼光怎會差到來欣賞我?」。
「為什麼愛我?」如果你曾反覆追問這個問題,也許是因為某種程度上,「被愛」並不是你的習慣;也許是你潛意識中認為自己不夠完美,因而不該被愛。一旦愛你的人因為你的拒絕或刻意的負面表現,而選擇離開,儘管你可能感到難過,卻又會莫名地滿足和釋然──因為這恰恰符合了你對自己「不值得被愛」的認定。
但跳脫自怨自艾的觀點,人與人的相處本是「有來有往」。一段良好的、踏實的關係,絕不可能只依賴單方示好而憑空產生;而這位「好人」會喜歡你、愛著你,也自然不是出於軟弱、搞錯或別無選擇,更可能的是因為在你身上見到光芒,發掘出你自己沒有留意到的優點。
當你認為自己不該被愛,日子一久,自然也會對愛你的人感到不耐;所以比起聽從自己的懷疑、衝動行事,你可以試著為愛你的人多留一分信任。帶著信任經營你們的關係,不多做無謂猜忌,時間自然能驗證一切。
實習編輯:廖芸嫻
核稿編輯:吳承紘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