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中國時報】張亞中:軍公教抗爭的下一步 (4068)

$
0
0

軍公教的大遊行已圓滿結束,約15萬人湧上凱道,他們的理由卻是如此卑微,只是「反汙名、要尊嚴」而已,但從整個年金改革的過程來看,軍公教的年金問題只是代罪羔羊,是政治場域中的政治鬥爭工具。

「搞分別心」一直是民進黨鬥爭的手段。回顧歷次選舉,在族群、省籍、統獨問題上搞敵我矛盾,民進黨從來不手軟。2000年民進黨獲得政權以後,開始對軍公教開刀。把軍公教放在勞工的對立面,原因很簡單,民進黨認為軍公教是藍軍最忠誠的支持者,而勞工族群的人數遠遠大於軍公教。

陳水扁率先對「軍公教保險優惠存款」所謂的18%開刀,歷經十多年的修正與調整,18趴早在1995年便已凍結,並於2011年初公告廢止,但民進黨從來沒有放棄拿此來消費、羞辱軍公教族群,將他們塑造為不義的米蟲,貪得無饜的「恩俸者」。曾經主導18趴改革的前考試院長姚嘉文,在2006年喊出「恩俸亡國」論,將軍公教年金視為可能「亡國」的罪魁禍首。

2012年勞保破產風波後不久,在財政日益困窘的情況下,「退撫亡國」的說法甚囂塵上,輿論風向開始將軍公教年金當成拖垮國家財政的頭號罪人。2015年6月,有心政客媒體再抓住希臘財務危機時刻,提出「年金不改革,台灣將會希臘化」的口號,將台灣財政危機歸納為軍公教的貪婪。「世代不正義」的聲音開始出現,同時媒體也不斷渲染國家負債嚴重,如不解決將「債留子孫」的危機意識,從此軍公教人員不僅是貪婪者、亡國者,更是對不起下一代的忘義者。

改革是為了追求正義。但資料顯示,主導這波年金改革的蔡英文,卻是用410萬元本金,領取18趴,連續領了14年,一直到她準備選總統,因受質疑才被迫放棄。相對於工作逾30年的公務員,只能用本金的幾十萬領18趴。這種「口罵手拿」的貪婪與不正義的領導人在西方社會,早已名譽掃地。

事實上,台灣年金最大的潛藏負債是勞保。勞保人數超過千萬人,而軍公教的保險與退撫人口總數才138萬左右,如今將台灣財政困境、以及亡國、世代不正義的責任全放在軍公教的身上,這公平嗎?

財政出了問題需要大家一起坐下來討論。但在謀求改革的同時不要忘了,一個民主法治社會的基礎是「契約」,一個理性公民社會的根基是「道理」。年金不是不能改革,但不能傷及現有政府與公僕的契約;年金必須改革,但整個社會必須講道理。政府既沒有能力開源,又不能節流,有權者搶食現有的小餅,卻把罪責推給一生為國奉公守法的軍公教,這還是一個有理的社會嗎?

民進黨的策略很清楚,繼省籍、族群、統獨後,再一次用打擊軍公教的方式來分化他們與勞工、年輕世代的關係,因為他們認為其結果有利於民進黨未來的選舉。

「反汙名、要尊嚴」的大遊行已結束,「重契約、講道理」才是未來年金改革道路上,軍公教應有的堅持。不讓民進黨的「分別心」策略奏效,才是確保台灣團結和諧的重要法門。(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