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民報】張肇烜:【仁醫心路】死都葬在台灣...松喬老爹:一生努力為窮人服務 (3387)

$
0
0
【仁醫心路】死都葬在台灣...松喬老爹:一生努力為窮人服務
松喬是神職人員,把台灣當作他的家,把雲林當作他的故鄉,用父母心把這些慢飛天使捧在手心呵護,期許有一天他們也能自在地翱翔,大家都稱呼他「松喬老爹」。圖/若瑟醫院

有些人賺好多錢,有些人救好多人;對松喬來說,救人的事情比賺錢還重要,他一生都努力為窮人服務。

松喬(1916-2007)這個名字乍聽之下以為他是日本人,其實他是比利時人,他從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系畢業後,繼續攻讀神學,完成學業之後,松喬海外傳教的第一站是中國。

他和雷鳴遠神父到中國江蘇傳教,然而當時共產黨主張無神論,外來宗教都遭到迫害,不僅主教被逮捕拘禁,教堂也關門大吉。走投無路之下的松喬,到了教友開設的醫院,因為院內缺乏X光技師,他就到醫院的X光室充當X光技師,也因此學習到最新的醫學技術。

雖然最後他還是被驅逐出境,回到比利時。然後,他萬萬沒想到,這或許也是注定的旨意,他被派到台灣,要在當時還很落後的台灣,設立一間醫院,濟世活人。


松喬(左一)抵達基隆港,和同行研究台灣地圖(圖/若瑟醫院)

1955年的6月,松喬從比利時搭上輪船,在汪洋大海中航行了三個月後,從基隆港踏上福爾摩沙這個美麗之島。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台灣,來到台灣之後,他便不再離開,從此在台灣落地生根。

當時台灣人多半務農,收入微薄者比比皆是,松喬發現西部的雲林幾乎沒有醫療院所,民眾就醫非常不方便,健康也得不到適當的照顧,於是他們選定雲林的中心點-虎尾,準備在這裡辦一家醫院。

在他們努力奔走之下,尋求教會和其他的資源幫助,同年年底醫院開幕,他們將之命名為「天主教若瑟醫院」。

雖然名為醫院,若瑟開張時,可以說是舉步維艱,人力非常的缺乏,整間醫院只有兩位醫師、兩位護士,和十位神父修女,他們要負責打理整間醫院。

松喬熟悉X光技術,他到雲林的學校和機構做健康檢查,篩檢有無被感染到當時大流行的結核病,最高紀錄是一天要為六百位虎尾中學的學生做X光檢查。當時的放射技術其實還沒有很進步,松喬得自己推著笨重的機器,用各種角度來拍攝X光片,檢查完成還得洗片子,常常加班工作到深夜,他也從不喊苦。

若瑟醫院在松喬主持下,從只有兩位醫師逐步發展,最初只有15床病床,但是內外婦兒急診各科通通都看,簡單的檢驗室、放射室和藥局也一應具全,松喬除了做X光放射檢查,也要包辦醫院大部分的行政管理工作。

「那時候我常常覺得很奇怪,院長為什麼永遠在院長室裡,從來不下班。後來,我才知道院長室裡面有一間還不到兩坪大的小房間,勉強擺一張單人床。」有醫院同仁這麼說。

松喬雖然是若瑟的院長,但是他從不下班,他每每工作到深夜,就回到那不到兩坪的小房間單人床休息。

「當院長的薪水應該很高?」松喬沒有支領醫院的薪資,他靠著教會提供的微薄津貼生活,因此院內同仁看到松喬院長一年到頭,穿的幾乎就是同樣那幾件衣服,襯衫的領口都穿到磨破了,他還繼續穿。有一年,院內同仁在他生日時,集資送松喬一台NIKON相機,這是他第一件值錢的家當,他愛不釋手,喜歡用相片記錄生活的點滴。


松喬是虎尾鎮的義消救火隊員(圖/若瑟醫院)

松喬希望若瑟是「照顧在地人的醫院」,他自己也是虎尾鎮上的義消隊員,他一直做義消救火隊員的工作到年齡屆滿,不能再做為止。

除此之外,他也是雲林的「活動血庫」,因為松喬的血型很特別,是RH陰性血型,所以只要有需要,他立刻挽起袖子,捐出他的滿身熱血。


若瑟醫院「窮人聖母」雕像(圖/若瑟醫院)

在虎尾若瑟醫院大門前,有一尊「窮人聖母」雕像,這是松喬一生努力的目標,也是醫院創院的宗旨:「要為窮人服務。」

松喬努力實踐他的目標,讓無法負擔昂貴醫藥費的窮人,都能夠接受到最優質的醫療照護,民眾沒有錢醫病,醫院想辦法補空。

除了窮困民眾之外,弱勢的孩童也是最優先的照護對象,在早年小兒麻痺盛行的年代,若瑟以遊覽車接送病童北上治療小兒痲痺,他們成立雲林第一個「兒童加護病房」和「24小時兒科急診」,設置雲林唯一的「遲緩兒童評估中心」,同時成立「兒童早療及復健中心」。

松喬是神職人員,一輩子沒有結婚,沒有孩子。

他把台灣當作他的家,把雲林當作他的故鄉,用父母心把這些慢飛天使捧在手心呵護,期許有一天,他們也能自在地翱翔。

因此,大家都稱呼他「松喬老爹」,松喬老爹為台灣奉獻一甲子,超過8萬個孩子在若瑟的呵護下長大,他獲頒第三屆台灣醫療奉獻獎。得獎後,他想回比利時和親友分享榮耀,卻沒有錢買機票,最後還是醫院同仁資助,他才湊齊旅費回到比利時。

返回台灣後,松喬老爹再也不曾離開。

全民健保開辦後,他不以健保給付高低為衡量標準,醫院持續做這些人家不做的、政府看不到,但是社會弱勢很需要的醫療工作

松喬老爹希望這間「為窮人服務的醫院」,能夠在地化,能夠由台灣人來接棒。

虎尾若瑟醫院能夠永遠秉持著創院宗旨:「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

長期的操勞終於成疾,2006年松喬老爹臥病在床,3年後他在一手創立的醫院裡,永息主懷。


醫院同仁和各地民眾送別「松喬老爹」(圖/若瑟醫院)

松喬老爹「死都葬在台灣」,他安葬在嘉義民雄的天主教公墓裡。

這位為台灣奉獻了一甲子的老爹,終於可以休息了...


「松喬老爹」死後安葬在天主教公墓(圖/若瑟醫院)

松喬老爹生前留下了遺囑,過世隔天,醫院同仁拆開他的最後遺囑...

他說:「天主將這事業託付給我,願若瑟醫院首先成為一個愛與慈悲的事業,以服務所有的病人和家屬,特別是為那些最貧窮,常被忽略的以及最不幸的人。」

松喬老爹希望若瑟醫院能夠繼續推動社會服務,繼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同時,「除了身體的照顧之外,更不要忽略了對靈性的照顧,因為人是一個整體。」他祈願:「那些將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奉獻給這個事業的人,在他們因為退休或生病,必須離開工作時,能得到應有的酬報。」


「松喬老爹」的最後遺囑:「要特別照顧貧窮的人」(圖/若瑟醫院)

「開醫院不是為賺錢,是要來救人的!」他生前總是這麼說,他也用盡一輩子的力量,做到了。

他遠從歐洲比利時而來,將一生都奉獻給台灣;他在貧瘠的雲林虎尾創立若瑟醫院,醫院的創院宗旨就是「要照顧窮人」,松喬老爹「一生努力為窮人服務」,到了臨終的最後遺囑,心心念念的還是台灣這塊土地上的貧病弱小...

他就像一位父親一樣,永遠關心照顧著有需要的人。松喬老爹雖然已經離開,但是他的精神與典範永遠長存。他的這份對土地、對人們的愛不能成為「過去式」,我們要一棒接一棒,接下松喬老爹的愛心接力棒,讓這份情、這份愛,永遠都是「現在進行式」!

【相關連結】
張肇烜醫師的臉書專頁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