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1.thenewslens.com/2016/7/6iiop6u9uamy22en4dv9p0zstcvhdt.jpg?fit=crop&h=600&q=100&w=1000)
如果你愛好生活時尚寶典《Kinfolk》雜誌的植栽風格,多肉或琴葉榕,簡單的容器散發自然優雅,那麼你一定會喜歡嶺貴子(Takako Mine)的植栽設計。一臉青秀,說著流利英語的嶺貴子,來台四年,服務的對象包括小器生活、VVG好樣集團等等,高雅簡約,不落俗套的風格贏得外界一片好評,但是嶺貴子的背後卻有著鮮少人知、不平凡的曲折。
到紐約念藝術,看見藝術的無限可能
嶺貴子出生在東京六本木,家中經營的印尼餐廳一直是左鄰右舍交流的據點,擁有日本與印尼血統的父親宛如里長般熱心,總是教她見到人就要打招呼,養成她見人就笑的習慣;也許流著父親愛交朋友、愛冒險的基因,比起念書,嶺貴子更愛認識新朋友、探索新視野,她在日本的大學幼教系念了半年後就決定放棄,執意往海外看看,於是她隻身到了紐約,全世界時尚藝術最競爭的城市。
她在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接觸了雕塑、女性藝術、櫥窗設計,開啟了她對藝術的想像,「只要堅持原創性,藝術可以非常多元,並沒有一定的形式。」畢業後她還是不習慣長住在紐約,選擇回到東京,原本父親還打算安排她去瑞士航空做空姐,同時間,街坊的花店店長要自己獨立開設花店,問她要不要來幫忙,向來與店長友好的嶺貴子一聽,心動答應,她的植栽事業從此開始。
兩年間她嘗試換了幾間花藝店,直至找到日本時尚界的select shop代表H.P. FRANCE集團,才待了下來。藝術背景讓她的品味受到重用,拔擢為時尚單品的採購,往返巴黎、比利時各地,快速累積眼力和經驗,幾年的灌溉下來,雖然仍覺得時尚產業還是不適合自己而回到花草本業,她的美學品味卻因此更豐富了。她的植栽設計也因此讓歷史悠久的風格雜誌《Magazine House》、頂級超市如DEAN & DELUCA傾心不已,事業一飛沖天。
地震山河變色,「我當時根本不知道台灣長什麼樣子」
好景不常,四年前一場三一一大地震,日本頓時間天地色變,嶺貴子抱著懷中才三歲的寶貝女兒,望著電視新聞,惶恐地坐立難安,索性聽從丈夫在台灣的日本友人建議,暫時飛到國外避一避。「那時的我從沒來過台灣,我歷史很爛,甚至不知道日本統治過台灣,我想像中的台灣應該和香港或中國比較接近,但到了這邊之後,我覺得台灣和日本還比較像。」她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在那個對於異地毫無認知、沒有親友的狀態下,她抱著恐懼和責任,為了告訴自己要勇敢,一直在心中喊話:我們只是來待幾天的。
不會講中文,沒有朋友圈、沒有工作、沒有目標,有時候半夜沒來由地便會掉眼淚,推著女兒上街散步竟成了一整天中的大事。直到有一天,她迷了路,路邊的女士剛好會說英文,熱心地向她說明了方向後就消失在人海中,竟然隔一天,她又在車站遇到同一位女士,女士禁不住好奇地問嶺貴子怎麼會來到台灣,嶺貴子好久沒和人暢聊了,嘩地傾心倒訴,沒想到女士下一步就像向嶺貴子要手機電話,說要幫忙她找房子,「我當時心想,天啊,媽媽從小就教我不可以給陌生人電話,我到底該不該相信她?算了,反正她應該只是講講,也不會打給我。」她描述著當時的心情。
隔天嶺貴子的電話響了,另一頭是昨天熟悉的聲音,就這樣,她因為那位路人的引見,租下了一間有一樓車庫的民宅,從此在台灣定居。命運彷彿一直牽引著嶺貴子,與台灣的羈絆越牽越深。
送女兒上學後,女兒同學的家長總是對她臉書上的植栽設計照片讚不絕口,她也樂於和他們分享花藝知識。日後過沒多久,她服務的日本雜誌和台灣日系生活風格品牌小器生活有合作,某天她幫忙送貨到小器,和店裡的人聊起生活美學相當投緣,等到嶺貴子登記花藝設計公司之後,就這麼巧地,小器28也正籌備著開店,她就受邀一起加入他們的空間,作為她的門市,也是在台灣事業的里程碑。
走進她在小器28的空間,你會很訝異發現眼前層層疊疊的綠色,竟然都是台灣本土的植物。「台灣的植物非常特別,尤其高山上的植物,生命力很強、可以活更久、更美,只是很可惜在一般花市中最常見的都是康乃馨、玫瑰花或日本進口的花,台灣人自己都不知道本土的東西這麼美。」
需要什麼就勇敢去爭取
有一次逛花市時發現一位花農擺出的植物質感出眾,過去採購的經驗告訴她:源頭必有好貨,於是她厚著臉皮拜託花農帶她參觀花圃,花農卻再三婉拒,她乾脆直接殺到山上的花圃,「台灣人就是這麼好,花農看到我只瞇著眼睛說:『吼你來囉。』」
後來花農甚至載她下山,而她的眼光也沒錯,高山花圃上有著有機可食用的花朵與蔬菜,以及平地見不到的高山植物,「老實說,我在植栽設計上沒有太厲害的技術,厲害的是我的供應商,我總能利用採購的經驗找到獨特的植物,來讓我的作品獨一無二。」
有問必問、有人必訪的她,有空的時候都會去「好家在台灣」這樣的設計圈活動逛逛,看看新品牌,拓展人脈,有時候需要特定的蠟燭、布、燈光設計,就向設計師問一問,她就這樣一一認識台灣設計圈的朋友,「我非常享受和台灣的年輕設計師一起工作,英文可以溝通,想法很多元。台灣的生活產業在過去四年抬頭,我當時來的時候花藝設計品牌沒有幾個,現在好多新的牌子如後春筍般地出現,而且發展蓬勃。」
踏在台灣剛起步的生活產業浪潮上,嶺貴子大嘆自己幸運,更讓她感激的是雖然客戶日漸增多,但她依舊能兼顧生活與事業,「這樣的步調大概只有在台灣才辦得到吧。」她遂舉例了許多「台灣獨家」的體驗,只要誠心拜託台灣人幾乎會盡力協助到底、颱風夜後街訪鄰居會主動詢問安好、下不了班朋友還能幫忙帶小孩……數不完的好,她都感激在心頭。
當然,事出必有因 ,當運氣降臨在一個人身上時,往往不單單是靠「運氣」,而是那個人必有可愛之處,嶺貴子雖然總是謙虛地說她只是愛交朋友,但是真正讓她融入異國環境的,和她那勇往直前的個性脫不了關係吧。
About 嶺貴子(Takako Mine)
1976年生,NY School of Visual Art大學視覺藝術系畢業後,曾在紐約的櫥窗設計公司和花店研習,回日後進入當地的歐系select shop集團H.P Group擔任採購。婚後轉以花藝設計師,從事花藝佈置、花藝教室、服飾花藝搭配設計的工作。四年前移居台灣,現為Nettle Plants花藝設計師以及Florist violet菫花花藝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
本文經Beyonder Times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