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1.wp.com/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tnl-static/2016/6/rkgkiy9qsn95vcpqdx29.jpg?resize=1000%2C600&quality=90)
文:陳志金醫師
非凡電視台新聞主播呂佳宜懷孕後出現出血的情況,並前往禾馨民權婦幼醫院急診。其主治醫師蘇怡寧建議終止懷孕並請她回家等候。而後呂佳宜選擇前往林口長庚醫學中心再次檢查並住院,於一周後因嚴重感染而引產胎兒。事後呂佳宜夫婦於網路上po出陳情書,懷疑是否有誤診的可能,而蘇怡寧醫師亦就自己的立場於臉書上進行辯駁。
生理上是吃了同樣份量的批薩,但情感上絕對是12片比較難吞
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段影片:
一塊披薩,被切成8片,女友她才能吃得完,被切成12片,女友覺得太多了,她當然吃不完!
男友不斷地解釋,那是同一塊披薩,女友說什麼也無法接受12片和8片是一樣大,「生理上是吃了同樣份量的批薩,但情感上絕對是12片比較難吞!」
光陳述事實是不夠的
在《蘋果》即時新聞的報導中,呂佳宜的老公不解,「為什麼同一天有兩種不同極大爭議的診斷?蘇醫師說,要終止妊娠,但你的處置呢?」「母體可能會有感染,你的處置呢?3月8日早上小孩幾乎沒羊水了!你的診斷也說羊水嚴重不足,我們今天真的是希望蘇醫師良善溝通回應,讓我們心中的懷疑有一個說明。」「兩家醫院為何準斷天差地遠?」「蘇醫師要終止妊娠,母體有感染風險但處置呢?」「蘇醫師3月8日指羊水嚴重不足,但為何要我們回家等小孩掉下來?」
在醫師看來,終止妊娠,就是處置。方式是等胎兒自己流出來或引產。另一家醫院只是讓她住院等而己,但是情感上,她覺得醫生有「do something」。
終止妊娠,母體有感染風險,但處置呢?風險是不用處置的,是要留意有沒有發生,發生了再處置。第二家醫院,也是在發生了才處置的啊!但是,情感上,她比較覺得後者有處置。
對醫師來說,回家等小孩掉下來,跟住院等小孩掉下來,是沒有差別的。但是,情感上,對孕婦來說,是有差別的!是等的「過程」很煎熬。
需要有「陪伴」
我們需要冰冷的專業以外的「溫暖」,就是「關懷」。病人的「內疚自責」需要被解除,病人的傷痛,需要更多的關懷。
這個事件告訴我們:
#光陳述事實是不夠的,
#必須要病人在情感上,
#願意聽進去,
#才能算是聽懂!
新聞來源
本文獲陳志金醫師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