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天下】楊惠君:只剩球迷的棒球國 (2961)

$
0
0

大夥還在熱烈揪團,918為永遠的「台灣巨砲」陳金鋒榮退賽搶票。突然間,918 陳金鋒所屬Lamigo對決的義大犀牛,宣布球隊「求售」。這會兒,原本是陳金鋒的引退賽,對手卻可能以「整支球隊引退」相迎。連淚水,都不知道究竟要為哪方而流?

全世界大概只有台灣棒球場上會如此有「創意」,上演這般荒謬、狗血「另類加碼」的「棒球鄉土劇」。

台灣棒球霹靂火的劇情還有哪些呢?

一顆巨蛋,催生了20年、孵了4年,孵成了一個巨大、醜陋、難澀難懂的「後現代裝置藝術」。它是政治較力、財閥鬥爭、環保與古蹟抗議的舞台,就從來不是個棒球場地;陸續提著棒子登場的有奸商、貪官、酷吏……,就從來沒有出現過棒球選手。

一座為了棒球而蓋的建築,變更到商場大於球場、蓋了一半才說未按圖施作,但若真是安全疑慮,巿府對戰財閥竟也找不到施力點,一度曾冒出「不能打棒球」的荒唐理由。

北巿府為何不乾脆對決,痛快把遠雄封殺出局。並且爽快告訴全台灣人民:其實,台北並不需要打棒球的巨蛋!

是的,我們其實並不需要棒球場。

我們哪裡需要一個室內、有頂、可以晴雨兩相宜、坐滿可到3萬人的球場。我們早習慣了坐在視野死角、坐椅風化、水泥斑駁的場地裡,聽著播報員輕快且熟練報出:「噢!這是一個『不規則彈跳』形成的場地安打!」

2萬人的高雄澄清湖球場,亦無人認養,長時間任其一下雨便屋頂漏水、場地積水。在棒球場地建設上,形成少有的「南北平衡」,攜手促成了把2017年世界棒球經典賽(WBC)亞洲預賽拱手送給南韓的「佳話」。(南韓不必用球技就能輕鬆把台灣KO!)

我們也不需要職業棒球隊(四隊都難以為繼,還妄想第五、六隊)。

曾經完成三連霸的味全龍,就被接手一年的新東家頂新魏家狠狠抛棄、原地解散。四年前承接興農牛的義大集團,風光創下一接手就拿季冠軍的紀錄、找來美國職棒大聯盟明星球員曼尼.拉米瑞茲(Manny Ramirez)帶起「捲捲頭」風潮,這回更絕,還在季賽進行中,就以「三聲失禮」宣布「不想玩了!」

傻傻留在場上的選手,球來,打是不打?還傻傻留在場邊的觀眾,加油棒握在手裡,敲是不敲?

是的,這是球場老是蓋不成,球隊總會莫名消失,球員也三不五時會染黑,但還愛自稱是「棒球國度」的地方。

球賽夯的時候,總統、第一夫人、巿長和巿長夫人,行政院、立法院官員、民代,全自稱是球迷。但為棒球做了些什麼基礎建設、促進棒球產業發展?從未有,留下的永遠只有一宗宗令人霧裡看花、永遠在鬼打牆的政治圖謀和利益計算。企業財團見棒球熱潮時,就高喊「支持台灣棒球」、「盡企業社會良心」,然後一個一個都成為「快閃球團」,找不到利基、揮揮衣袖而去,也是在商言商的理所當然,但卻可以絕情到連一點點的尊重和尊嚴,都不留給棒球。

義大喊抛售,被點名的企業一一忙著搖手撇清。迄今有興趣「承接」的,只有......球迷。

也來搞一支台灣的「廣島東洋鯉魚」吧!目標金額4.1億,發起群眾募資,身邊舉手喊捐的,放眼望去,都是些薪資可能接近赤貧階級、熱情滿滿、戶頭空空的傻蛋一群。

曾因反對球隊被合併,由巿民集資籌措營運資金而存活下來的「廣島東洋鯉魚」,一直以來,都是台灣棒球迷心之所嚮的烏托邦。完全獨立運作、不受單一母企業興衰或誠意影響,不管戰績優劣,地方政府與巿民傾心傾力的支持到底,創下連34年營餘的奇蹟。

但是,那不是單憑球迷熱情即足以支撐至今。

它包括了,廣島市為了管理主場的「市民球場」營運狀況,由在地政商界、學界、球迷代表等組成特別委員會,定期針對包含資金的使用、營收、球場營運狀況等討論,並且內容完全公開,供全體市民檢視。這裡的關鍵字是「全民參與」和「公開透明」,球場都不球場的話、球隊還成什麼球隊?想要經營球隊獲利,更是天方夜譚。

它創造了,捨棄5.74億台幣報價、甘願只領5分之1薪水從美國大聯盟返回故里廣島,只為了保留生涯最後一段光與熱,回饋同鄉的「黑田博樹神話」。據報導,促成黑田返鄉的最後關鍵,是去年廣島逢石土流巨創時,前往災區慰勞災民的感觸,黑田說:「如果能在人們苦難的時候令他們發出歡笑,我覺得這就是回來的最大動機。」棒球的情與義,燃燒了全日本、更照亮這個二戰時曾被轟炸而一直標示著悲情的廣島。

它引發了,廣島市勞動局率先帶頭、並在全巿推行「不加班日」政策,希望只要廣島在主場有比賽,政府機關、企業須讓勞工準時下班,鼓勵員工替在地球隊加油。進而能藉此成為國家改善勞動方式的其中一環,要求企業更重視勞工的工作時間與方式。

一塊傷痕累累的土地、一支總吃敗仗拿不到冠軍的球隊、一群習慣了傷心與失望的人民,他們募集的其實不只是支持棒球隊運作的資金,更珍貴的是募集了一個地方人們「精神上的共識」,他們想要棒球,從人民到政府到企業都渴望;他們認定棒球、不只是棒球,是無論在苦難和歡笑時,可以串起人們心與心的凝聚力,於是而能一呼百應、深化成一種在地文化與精神,獨立獨有、代代傳衍。

這不是只有球迷,就能做得到。不是只有募到款項,便可以支持。然而,在台灣,棒球的窘境是,就只剩下球迷了。

918,好好與陳金鋒告別,或許,還有義大犀牛。眼淚,存一點起來吧,未來還用得著。做為台灣棒球迷要學習堅強,棒球,其實從來不是這塊土地上的「共識」。

為這篇獨立評論按讚→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