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thenewslens.com/images/bg.png)
從兩年前開始負責做新聞網摘之後,幾乎每次國內發生社會事件,我幾乎都是第一個要負責處理的人,即便是休假也不例外。
今天,可能是第一次我完全day off(補休)的狀況下,睡到快中午,接著就回學校找主任、學弟妹和學長姐。
事件發生後,我就像是個一般民眾,斷斷續續地從不同管道接收到新聞訊息,片段的聽到身旁的人們耳語、或氣憤地談論著兇手有多殘忍,那位特別回台陪伴孩子的母親有多可憐。
這一次,是兩年多來我首次不是以新聞工作的角度去接收、感受、思考社會事件的發生,對於一個民眾究竟有什麼影響?
我好奇嗎?
當然,我超想要搜尋各大媒體、影音與各種畫面,去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我憤怒嗎?
廢話,我想爬滿社群名人各式評論,更很想抽空跟臉書上的朋友說點什麼。
但最後我選擇都忍下來,只因為,突然想到才剛看的《動物方程式》。
為什麼這樣說?
有看過的人都知道,Zootopia劇本的亮點是把角色粗分成「獵食動物」和「非獵食動物」兩派。
接著,它進一步利用不同動物的特性,點出「刻板印象」「霸凌與偏見」是如何根深蒂固的存在人們心中,又是如何對是非判斷產生淺移默化的影響。
最初,我們看到茱蒂和尼克為了追查動物失蹤,不斷追捕下先是發現這些「獵食動物」都被抓到精神收容所,而且都變成只剩動物「本性」,例如:美洲豹、熊等等見人就咬,甚至水獺都像瘋了一樣攻擊任何人(不解釋......)
(有雷滲入)
結果,先是下令封鎖線索的市長(獵食動物)疑似隱瞞整個案情被捕。
緊接著,劇情急轉直下,竟然發現「最終大魔王」竟然是一直以來受市長欺壓的副市長羊咩咩(非獵食動物)。
因為長久以來非獵食動物依舊深受獵食動物壓制,於是羊咩咩就一手策畫了秘密行動,派人隨機地注射「狼嚎」讓獵食動物發瘋(或是說回歸本性),再利用大眾的恐懼來撕裂獵食動物與非獵食動物的關係。
「恐懼永遠有效(Fear always works.)」——羊咩咩
茱蒂在破案記者會上一句無心的:「他們(那些發瘋的獵食動物)的瘋狂可能是因為與生俱來的基因...」
於是,大眾會開始排擠獵食動物,而且非獵食動物數量是他們(獵食動物)的數倍以上,順利的話,就可以成功利用多數(非獵食動物)將獵食動物從此趕出方城市。
但事實上,羊咩咩根本沒有唆使大眾排擠獵食動物,只是點燃了大家的恐懼,並且試圖把抓到獵食動物犯案的茱蒂(非獵食動物)塑造成維持方城市安危的英雄。
當羊咩咩撒下懷疑的種子,當少數的獵食動物為惡,沒有人願意再過問發生背後的原因,過去的偏見讓大眾將任一獵食動物視為一個「群體」,並且為他們貼上「標籤」。
是的。
恐懼與偏見,似乎永遠都有效。
*
我不是家屬,永遠無法同理失去親人的痛;同樣的,我也不是執法單位或法律、獄政專家,更不願在這裡奢言死刑或廢死。
「這樣的隨機殺人事件兇嫌當時是沒有理智的,這不是靠立什麼法就能解決問題,我很希望政府能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來...」——孩子的母親:從教育讓殺人犯消失
最後,身邊一位網路媒體的編輯,只想送大家三個建議:
一、對於報導,別過於好奇,別追根究底,我們不是警察,那只會助長媒體的噬血;
二、對於評論,別因人廢言,別以偏概全,任何網路的批評都可能對家屬或是特定族群造成傷害;
三、對於身邊的人,更別喪失信心。不妨問問自己,我們要留給下一代的,是什麼樣的社會?
相關評論: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