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蘋果日報】呂秋遠:我們對超商店員的期待 (7208)

$
0
0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在首都防災會議上提出訴求,認為「政府可以指定某些職業,要求這些職業體系底下必須有部分人員具有防災師證照,像7-11店長、大樓保全、計程車司機,當災害發生大樓保全可以即刻給予支援,7-11店長能盤點物資,計程車司機可負責運送,這些人能成為救災種子,可以給政府很大的幫助,重點是不會增加政府財政太多負擔。」此話一出,引起相當多的議論。

首先,李鴻源與其他部分卸任閣員都有相同的爭議,也就是在任時,並未提出類似的主張,而是當卸任後,才在各種場合提出興革的意見。李鴻源曾擔任內政部長,然而其於在任時,並沒有提出「高瞻遠矚」的災害防治計畫,或是有提出修法的建議,卸任的原因更不是因為有志難伸,在這種情形下,雖然在野後不是不能提出改革意見,但是總會讓人質疑,是不是因為本來這些想法就是窒礙難行,所以才不能在執政的時候落實。
即便我們就李先生所提出的意見分析,其意見內容本身也有待商榷。以防災師認證制度為例,就日本的防災士認證制度來說,目前的設計是要求被認證者必須參與至少12次的講座(每次講座必須至少1小時),並且提出修業證明,再接受防災機構的考試認證,或者是到各政府機構或紅十字會上課後取得認證,這樣的設計或許可以提供我們思考。然而與日本不同之處在於,由於我們對於防災師的整體配套措施尚有不足,許多參與救災的民眾往往就只是兼職的志工,目前內政部已經針對救災團體有登記備查的規定,如果再要求救災團體的內部兼職參與者,都必須有防災師證照,否則不能參與救災,恐怕對於整體救災指揮系統不一定是好事。換言之,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是常態性的救災中心是否必須成立,而不是僅有臨時性的中央災害防救會報,以及如果施行救災師的認證制度,是否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否則將來恐怕對於救災體系的健全並無立即性的正面影響。
其次就是為人所批評的「超商店長必須具備防災師資格」的說法,則是意外點出我們對於超商店員的不合理期待。隨著國人對於生活便利性的要求,便利商店成為生活運作的重心,而雇主對於超商店員的工作內容要求,以及顧客對於超商店員的期待,則是越來越超乎想像。平常超商店員要服務的工作,至少有代收繳費、結帳、訂票、發票兌換、資源回收、外送服務、預購服務、宅急便、租借DVD、煮咖啡與手搖茶、影印傳真、代收網購、各種禮券卡務、通訊服務、烤地瓜、關東煮、做鬆餅、茶葉蛋,還要處理U-Bike的業務。對於這些不只十項全能的店員而言,他們的工作早就逸脫原本單純結帳與進貨、盤點的工作。然而,就薪資而言,雇主還是習慣以120元的時薪聘請工讀生,而非將這些辛苦的員工當作人力資產來看待,甚至會以「給你機會學習」這樣的說法壓榨員工。
李鴻源希望防災體系中可以加入超商店長,當然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然而如同前面救災士認證制度的設計,當我們要求過勞的超商店長,也必須具備防災士資格時,我們給了他們什麼?如果我們要求專業必須兼職,本來就是一種違背人性的矛盾制度。以供需制度來解釋薪資水平,本來就已經是一種資本家的看法,如果還要求這些基層員工必須具備相當的防災認證,才能符合開設便利商店的要求,是否失之過苛,這是在制度設計上必須全盤考量的重心。
「如果只給香蕉,就只能請得起猴子」,這是我們強調尊重專業時,最常說的一句話。面對救災的問題,我們不能只是要求兼職人員不斷的進修、取得證照而已,這種類似「全民救災」的觀念,不僅恰好與「專業救災」的概念相反,也讓基層的便利商店服務人員,成為另類的被壓榨對象,這是退休官員在發言時,必須考量的重要問題。
更多呂秋遠文章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