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ReNews/20151223/640_a24eeb74c58a91b5bcac9e35a007b7a6.jpg)
在蘭嶼,一場由部落青年發起的「拒外資」小革命,正在興起,針對外地人在蘭嶼投資建設民宿、浮潛店等觀光設施,正式發出島嶼的抗拒,他們不希望部落土地,尤其是海岸線上,就一塊塊被佔據,讓部落土地成為外資特區。
這樁小革命的出現,起自朗島部落的一塊海岸地,位在鄰近部落出口的位置,近日開始動工整地。部落青年發現,才知道是位到蘭嶼數年的外地人,想要重新覓地興建浮潛工作站,後來找到朗島海岸線上,開始進行土地開發。原本是涉及部落族人租地給外地人的「常態」,但是部落青年查訪後發現,可能不只是工作站,也不是外傳的員工宿舍,有可能是一間民宿,於是12月13日部落青年會召開會議,討論有關外資進入的問題。會中,青年會達成幾項共識,「針對外資及部落海岸線景觀做監督工作並隨時舉報海岸線有關違建消息」、「青年會成員一致認同禁止外資任意進入本部落及禁止任何人於部落海岸線興建建築物」、「向部落會議提案討論禁止外資進入本部落從事商業行為」。未料,後續查閱地籍資料,發現土地仍屬於「國有地」,不屬於個人土地,蘭嶼鄉公所農業課日前張貼「違規使用山坡地制止書」公告,明令禁止開發。但是此一風波,已讓部落青年不得不正視外資進入蘭嶼的嚴重問題,希望正式透過部落會議,對於部落的土地開發,未來能有部落一致的態度。一個小小的「拒外資」革命,卻是突現蘭嶼長期以來,存在的大問題。由於蘭嶼土地許多是「原住民保留地」,或是認定屬於誰家的「傳統領域」,土地無法買賣,只能由地主以租地或是合建方式,藉由地主之名,實際讓外資興建、經營,地主獲得「租金」或「分紅」來獲利。這樣「藉名」的開發模式,已經行之多年,早期是久留蘭嶼的外人,喜歡上蘭嶼,開始找地興建民宿、餐廳,部落族人因為相識,也不好意思多加攔阻。但是隨著蘭嶼觀光熱潮,更多外資循著相同模式進入,越來越多民宿在海岸線上出現,嚴重破壞海岸線,甚至一棟棟幾乎等同旅館級的渡假村型大型民宿,近年就是在海岸、山坡上,一一開張。更諷刺是小小島嶼,開始出現出錢投資,卻鮮少露面的民宿老闆,就見一棟棟民宿建起,不知主人是誰,一群群遊客入住,一群群遊客離去,部落裡開始有著更多陌生人,冒冒失失、來來去的怪異旅遊現象。對於蘭嶼居民,這種外資壟斷的觀光模式,心裡相當不好受,不只許多土地被開發,興建民宿等觀光設施,觀光壟斷後,成為金主和地主間的利益互惠。更重要是這些以蘭嶼人文、生態,做為觀光賣點的旅遊,看得是族人生活,踏得是族人田地,玩得是族人海域,卻形成外地人消費部落文化來經營獲利。早期,蘭嶼曾以部落決議,不續租土地給台電存放核廢料,去年7-11進駐蘭嶼也引發土地外租的討論,今年朗島青年的「拒外資」行動,更是將部落對於土地開發利用的問題,正式搬上檯面。尤其朗島部落,內部組織相當緊密,保留許多達悟傳統,過去也曾因為建港毀掉海岸事件,進行大規模抗爭,在蘭嶼島嶼上,現今算是海岸線保持較自然完整的區域。發生海岸地開發事件,部落青年相當團結,縱使事涉族人租地利益,但是也希望透過部落會議方式,能夠凝聚一個共識,拒絕外資金開發土地。在台灣,許多美麗的自然風景,位於部落周遭,有些是族人的田園,歷經多年守護而成,有些看似自然風景,卻是部落祭祀或是歷史地點。過去,在國家強勢佔據,興起原住民族的「還我土地」的抗爭運動,卻在近年,透過私人買賣、租售,更多的部落土地,快速消失中。在資本市場下,土地的自由買賣、租售,屬於個人權利,他人無從干涉,但是就部落整體而言,個人買賣的土地開發,影響到部落的生活與發展,特別是在經濟相對弱勢的部落,就不該只是用以錢壟斷土地的「商業邏輯」來思考,而是必須考慮失去這些土地,開發對於環境造成的衝擊,以及觀光對於文化的影響,一個事涉「生活守護」的課題。
青年們的抗拒,不只是對未來生活的憂慮,更是對守護蘭嶼的覺醒!對達悟族人而言,孤立的蘭嶼是家園,不是觀光區,環境資源是守護共享,不該是開發壟斷。一個「拒外資」的部落小革命,在遙遠的蘭嶼島上進行著,有如微弱卻影響深遠的星火,讓人重思在觀光發展下,部落的土地正義問題。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ReNews/20151223/420_8e2a8ef0d4e0be938d36361f9ec736f0.jpg)
海岸土地面臨高度開發的蘭嶼。漂浪島嶼提供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ReNews/20151223/420_effb6deae7bb3d6e4fee1c5ec97b5234.jpg)
守護傳統的朗島部落。漂浪島嶼提供
更多漂浪島嶼文章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