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商業周刊】褚士瑩:金鐘獎世紀大和解,曾寶儀給我們的啟示:沒講出來的,有時才是最重要的 (8542)

$
0
0
圖片來源:曾寶儀 Bowie FB

第50屆金鐘獎的頒獎典禮進行到一半,發生一個插曲,隔天成了娛樂新聞中說的「典禮最高潮」。引言人小S與蔡康永說兩人主持的綜藝節目,投其所好,反應觀眾對「八卦」的好奇與罪惡感。這時,小S突然當場「示範」起如何炒作八卦的功力,主動挑起台下同時坐著自己的前男友還有前情敵,雙雙以入圍者的身份坐在第一排的話題。

這些誰愛誰,誰又不愛誰的細節,只要住在台灣、家裡有電視有網路的,大概都知道得比我這個住在國外的人多。現場的觀眾情緒,立刻就應了蔡康永的話,像潮水般高漲了起來。

這時候,被點名的「前男友的前女友」曾寶儀做了一件出人意料之外的事,讓身為老朋友的我倒抽一口氣,卻又引以為傲。她從座位上蹬一下彈身而起,手上抓著手機,一個箭步就往舞台上走,還示意幾步之遙的黃子佼跟著她上台。

黃子佼本來猶豫著,但曾寶儀當時的堅定手勢,是不容任何人說「NO」的那種。我從大學時代就認識曾寶儀,我認得那種手勢。這麼多年來,如此強勢的態度我總共見她用不到五次。接下來,曾寶儀用機智取得了整個場面的主導權,後來才出現了「觀眾在螢幕前看著攝影機鏡頭對著蔡康永拿著曾寶儀的手機鏡頭」拍號稱「世紀大和解」的三人合照,這張照片也在幾小時後由曾寶儀po在自己的臉書上。

台上/台下,主/客,幕前/幕後,公眾/隱私的界線,在那超現實的奇妙一刻通通消失了。

我看得很清楚,因為擔任金鐘獎評審的緣故,正巧坐在距離舞台很近的地方。但「全程目睹」,也認識當事人,並不因此比別人多知道了什麼。

因為我注意到,每個頒獎人在介紹入圍者的介紹影片時,通常分成兩種反應。

第一種頒獎人在說完話後,會180度轉身面向身後的大螢幕,自己變成觀眾的角度來看影片。影片結束後,才又轉回來面對觀眾。

第二種則是說了介紹詞後,繼續保持面對前方的攝影機,對電視機或電腦螢幕前的觀眾做出邀請的動作,等著鏡頭切換,然後在黑暗中持續站在觀眾相反的方向,直到影片結束,鎂光燈重新聚焦,然後打開信封宣佈得獎人,從頭到尾都沒有轉身。

這兩種頒獎人,都是熟悉鏡頭的專業工作者,大會應該也沒有硬性規定身體要轉向哪一邊,所以表現出來的應該是每個人不同的性格。

第一種人平時應該傾向用自己的角度來看世界。這並不代表他們自私,而是在揣測別人的心理時,會很貼心的認為「既然我這麼想,別人也應該這麼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所以有時候猜對,有時候猜錯。

第二種很像總是用第三人稱來稱呼自己的政治人物,知道自己看到的角度位置,非但跟台下或是螢幕前的觀眾不同,甚至有可能恰恰相反,所以學會用別人的角度來看世界、甚至看自己,因為眼睛看著那些正在看自己的別人,所以很清楚知道別人看到什麼。

不是只有藝人、政客,身為一個寫作者,作家基本上也分成兩派。一種作者全心全意想著「自己」要嘔心瀝血寫出什麼給「世界」看到。這樣的書,即使是一輩子的曠世鉅作,也不一定能夠暢銷,因為世界並沒有義務要看。

另一種是把自己的立場跟好惡撇在一旁,站在行銷的角度調研市場,研究讀者要看什麼、就寫什麼。這種作者卻給人「寫到心坎」的感覺。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