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天下】郭瓊瑩:「羞恥心」是否已過時了?! (3693)

$
0
0

本次專欄以「羞恥心」為題,掙扎了許久,上次曾寫了「提昇國人生活美學應從公廁文化美學作起」,其實原是我對「羞恥心」定義發想之源頭,但後來自己發現寫得仍太理性與專業了,本次之專文則想更直接切題搗入被國人忽略的「小」事情。

但當我走遍世界,也看過不同文明科技進化的國家後,深切地認為我有責任為此「小事」發聲,也期能為逐漸消失的中國儒家價值中之精髓作現代生活之回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非常基本之價值觀也是人倫間之重要尊重,但自公共廁所之環境品質中,吾人卻可發現現代之生活教育徹底失敗!每次在公共廁所看到一大堆維管單位貼的標語提示,這二十年來似乎並未提昇過。提醒要乾淨、勿沾污,要為他人著想…這些明明是最最基本的生活教育之ABC,但為何公領域與私領域間會差距如此大?!

先不論公共遊樂場所或賣場,即便是各級大中小學,幾乎「廁所」的整潔、乾淨、品質已無言地宣示了這個機構或單位之人文素養或氣質或企業文化。


▲ 公廁環境品質是最能體現國人素質之指標,我們應保持如廁環境的整潔與使用適意度(郭瓊瑩攝)

很遺憾地,在台灣,除了五星級以上之飯店其廁所因隨時有人維護外,即便在國際機場、國際會議中心、國家音樂廳…乃至高速公路休息站、火車站、公共運輸工具,以及大家都熟悉之政府機關、學校(包括明星學校),「公廁美學」與「公廁倫理」幾乎仍是不及格的。

擦手紙亂丟,明明有擲紙筒,但常常有人丟在洗手檯面上或丟不準落在地板上,洗手檯面會有頭髮、會有洗便當食物殘漬,更遑論男女廁所內部之乾淨、乾燥與基本之舒適性之維持。


▲ 公廁之設計必須考量通風、乾燥、排水與通用設計以創造出友善及安全的使用空間,而公共投資更不能省(郭瓊瑩攝)

當然可溶性衛生紙仍無法落實成產業鏈時,台灣的衛生紙仍不准投入馬桶中沖掉,而衍生之衛生、整潔、視覺景觀與嗅覺適性常為外人詬病,日本公廁也常因有中國人或台灣人使用,會特別特別用中文提示「勿將使用後衛生紙丟在擲紙筒內」,而更有甚者,女性使用之衛生棉該如何處置,保有私密性又尊重他人之視覺權,應是從小「衛生教育」中重要的一環,但迄今即使在大學校園或公共場所、公家機構並未有人認為這是大議題。每人每天除在家以外之時間,使用公廁之次數其實是頻繁的,但這個生活必要的空間卻未曾內化為生活禮儀中的重要紀律與核心價值。

弄髒了、弄濕了、弄污了不會有一絲羞恥心嗎?只有在飛機上那小小的廁所艙室中,會特別提醒「每一位使用者考量下一位使用者之舒適度,務必維持使用之清淨原貌」,而這樣的提醒效益並未出現在國內各種不同場合的公廁中。


▲ 國外高速公路休息站的公廁通用設計已普遍化而潔淨更是基本要求(郭瓊瑩攝)


▲ 公共運輸(如高鐵、火車)上公廁仍應保持素雅、清潔(郭瓊瑩攝)

試問,有誰會將自家的廁所弄髒而不自覺?而為何踏入公領域這種最基本的責任感、羞恥心與生活禮儀、生活美學會拋至腦外?

家長與學校教育為何不重視此「小節」?為何不會認為違背了此規矩是很難為情的?!

有朋友曾告訴我,當他(她)進入廁所後,發現有問題,即便製造者不是他(她)本人也會試著歸整清理,因為他(她)們不希望下一個使用者會認為是他(她)造成的。這是多麼細微的事情,卻是多麼沉重的「羞恥心」之壓力,因為羞恥心不分事情大小、事情輕重,只要踰矩就自然會油然而生。


▲ 大賣場、車站內之公廁也必須具備通用設計之機能性與美感(郭瓊瑩攝)

只是,這樣的羞恥心卻已逐漸在新的時代式微了,當一個社會只注重表象,勿視細節與內涵,沒有了最基本的紀律、規矩、分寸後,其實任何衍生出來的「不對的事」也逐漸見怪不怪,積非成是的後果也必造成社會價值觀之扭曲。

何時「羞恥心」意識得以再綻放、再成為每一個人的基本生活禮儀?!

【註】以上這些圖片均是筆者使用過程中所拍,並無特別清理,此表示公廁之美學已是先進國家國民生活美學之基本指標。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