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改造喚醒美感細胞 教科書改造喚醒美感細胞](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5-05-24/656/b08a00_p_01_07.jpg)
大多數民眾應該從未比較過課綱版本的差異。有兩份資料值得花5分鐘去瞧瞧──「歷史課程綱要微調修訂」的第37至48頁(國教院網路資料:http://goo.gl/TsGf8I),以及「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微調修訂」的第45至47頁(國教院網路資料:http://goo.gl/lQ5lAj)如果說得更明確一點,這次課綱微調的最大改變,就是把我們原本被民進黨時期改成「媚日、違憲、說明二二八事件」的課綱,調整為「直述日本殖民統治、正視兩岸分治現況、大力重點闡述二二八」的課綱。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認為日本統治台灣時,所進行的嚴密戶口管理、建造阿里山森林鐵路等交通建設,並非為了實施「殖民統治」,那你就繼續反對課綱微調!
如果你覺得日本人對待我們原住民的方式只能叫做「接觸」,那你應該先去看魏德聖執導的《賽德克•巴萊》再來反對課綱微調!
如果你認為把二二八事件從「一般說明」提升到「重點」並增加更多說明,這樣叫做掩蓋史實,那你就繼續反對課綱微調!
如果你覺得對台灣發展有重大貢獻的孫運璿不值得被懷念,那麼你就去反對課綱微調!
最後,如你覺得把「台灣、中國」改成「我國、中國大陸」叫做要當中國人、自我矮化、無恥賣台、急統、打擊台灣意識、去台灣化等,那麼,你應該先支持修改《憲法》!
在課綱微調的程序當中,教育部是採用函請國教院檢視及評估,再委請宜蘭高中承辦「課務發展工作圈」方式來著手。其後再組成檢核工作小組,先後召開12次會議,綜整課務發展工作圈第一線教師的意見,形成課綱微調的初步草案,之後又於北、中、南分區舉行公聽會收集意見,之後則反覆由檢核小組、國教院召開課發會議、教育部課程審議委員會等其他諸多環節的把關。
在此,不禁也想問一問,民進黨時期的教科書調整,是否有比較透明或公正沒有黑箱?是否也有召開上述繁複的會議?民進黨在92至95年間修正公布了10次課綱,賴清德市長在批評之前是否也要問一問自己的黨當時有沒有公正公開?
我們必須提醒,教育部的確有必要在事後公布會議的綜合結論,但是絕非將每位委員討論的細節都公布。否則,哪位委員敢暢所欲言?又如何能保證每位委員不會受到民代或黑道的關說恐嚇或秋後算帳?如此怎能有客觀的決策結果?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