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不同如何整合? 左右之爭能不分裂?](http://plnews.blob.core.windows.net/news/34b5e819-ea39-448a-90a2-bf1dd55280e1.jpg)
台灣民主政治正走在一個特殊的轉型時刻,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進入一種出人意外的情況,到目前為止,將如何決定還混沌不明。林義雄與民進黨之間的爭議,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對理想與現實的看法,而且差很大。林義雄的談話充滿「理想性」,而民進黨的說法則處處都是「現實感」,顯然理念不同,留下很多可爭議的空間。
主要是,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等第三勢力整合陷入困局,引發林義雄大罵民進黨,時代力量建黨工程隊副總隊長林峯正表示,林義雄站在民進黨角度,認為應釋出更多選區,但時代力量始終堅持「實力原則」,「若人選沒勝算,不會硬要求民進黨禮讓」。這個說法與林義雄的提法又不太相同。但林峯正表示,「為了擊敗國民黨」,兩邊都認為應該要推出最好、民眾支持的候選人,時代力量「從沒有要求民進黨無條件禮讓」。這是重點,民進黨顯然認定,再也沒有比剛當選市議員或其他公職的人,有更直接的選民支持度,所以他們大量提名各地的市議員。林義雄所不同意的正是走這種「方便之門」,因為這樣一來,不但違背對選民旳承諾,而且如果當選立法委員了,民進黨在該選區,市議員馬上少一席。如果沒有當選,有可能就是選民對這種「吃碗裡看碗外」政客的厭惡,反而會埋下未來的互動困難。
林峯正強調,民進黨在艱困選區沒有長期經營、勝選機率比較低,而第三勢力推出的人選,「並非毫無機會」。事實上,如果,民進黨的態度是,剛當選的市議員表達,歡迎第三勢力的人選,並願意當他們的競選總幹事,則「並非毫無機會」的說法,是有可能成立的。現在爭議已愈堆愈高,大家都怨氣沖天,就是有「協調成功」,恐怕預後一樣不良。現在第三勢力,除了「為了擊敗國民黨」這一項與民進黨有共識之外,其他都很難有共識,甚至如何達成「擊敗國民黨」的目標,看法也不太相同。
更深的一層憂慮是,民進黨早已「右派化」,他們的思想比較傾向財團,而第三勢力是比較「左派化」,關心草根與平民。就是第三勢力當選之後,在立法院中的運作,有可能與民進黨一致嗎?第三勢力不會想當民進黨的「小綠」,主要的原因是,民進黨幾年來的「國民黨化」,讓支持者很有疑慮。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才有第三勢力的生存空間。所以一但第三勢力又以「與民進黨合作」的起身砲做為開端,則與「第三勢力」的定位有矛盾。「小綠」之說,「第二點五勢力」之說,自然很難避免。尤其是,當還有「政黨票」要分時,選民更為難了。
國民黨長期以來是「右派政黨」,民進黨從黨外時代的「較左派」,隨著2000年的執政之後,已相當程度,成了另一個「右派政黨」。台灣過去數年,等於是在兩個「右派政黨」的手中輪替。第三勢力有機會勝出,必然是個「左派政黨」的格局,才會合乎自然的政治進化趨勢。目前的情況是,要從民進黨的「右派」政黨中,分歧出一個「左派」的新勢力,對民進黨來說,根本是一種分裂。如果從「分裂」這個角度理解,則林義雄的「大義滅親」式的嗆聲,就不難理解,而時代力量與民進黨之間的談判挫折,也就十分合理。從「分裂」的視角來觀察,這是一場內部極端的矛盾大爆發,難怪,就是「談判成功」不論是由第三勢力出線,或仍由民進黨的新當選市議員出來選,選民的「為何而選,為誰而選」,已經大亂,而經此一役,雙方之間,更無可能一加一等於二,甚至大於二。「為了擊敗國民黨」的說法只是一個口號,不見得有實現性。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