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度,真相是要緊的。如果不是唯一重要的事,起碼,是最重要的事。那個古典素樸的年代,我思念。
眾多媒體與公視,似乎都不在乎,在節目拍攝現場裡,郝龍斌究竟是說:「豆漿的鈣含量是90%」還是「優酪乳的鈣含量是牛奶的90%」這一件極簡單的事,竟然可以任令成為一場熱議而死無對證的羅生門。
曾經一度,戒嚴與警總讓許多新聞人,每日在禁忌下,雖不能理直氣壯的追求100%的真相,卻努力在高壓的夾縫裡,為社會存留一絲起碼的真誠。然則,沒有《刑法》100條的現在,媒體距離真相,比起戒嚴的過去,卻遙遠如光年!
如果沒有「渴望找到真相」的強迫症,怎麼可以做新聞人?古典民主理論裡,媒體成為很重要的基石。那是因為,理論假設,媒體是天生用來檢驗政客的。
可是,如果媒體不但不檢驗政客的言行與政策,甚且還自動成為政客的啦啦隊,被政客餵養灌食資訊,水乳交融之餘,連對被灌食的資料,都不做起碼的查證與檢驗;如果媒體認定:「我必須努力討好網民,好提高收視率。」那民主政治,早就崩毀傾塌,連一層皮都不存。
柯文哲上任5個多月,其實驗證了民主政治崩壞的速度。我們曾經那樣千辛萬苦爭取到的言論自由,檢驗、批判政治人物的自由,卻在柯文哲身上,一次輸光。柯文哲講的話,做的事,推出的政策,媒體都自動報名,變成歡樂的啦啦隊!氣氛熱烈之餘,甚至連起碼的查證都不做!
重點甚至不是柯文哲,重點是,媒體面對掌權者,已經進入了新時代的「劈腿」新關係。誰跟你檢驗掌權者?誰跟你上窮碧落下黃泉去找真相?
那我們怎麼辦?在其他民主國家,柯文哲可不可以這樣玩弄權力?可不可以目無法治做施政的標竿?可不可以將失言與謊言,當成日常生活必須發生的正常事?可不可以用公權力,欺凌與他意見不同的市民?
媒體什麼時候才願意正視,柯文哲不是LINE貼圖裡可愛的熊大,更不是小蜜蜂嗡嗡嗡。柯文哲,是一個必須被嚴厲檢視的大權力家。沒有追求真相的媒體,沒有願意站在政客對立面的媒體,怎麼還會有民主政治?
(作者為自由作家)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