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天下】劉美妤:血汗優雅,過勞飛安 (3077)

$
0
0

去年,華航營收創新高,員工年終獎金反而縮水,引發上千名員工上街抗議,進而因華航無預警針對發言的工會第三分會數名幹部做出停飛懲處,已違反《工會法》、《勞動基準法》,導致爭議,並引來輿論抨擊。然而這場抗爭之中,年終獎金只是導火線,真正累積不滿的遠因,是勞動條件日益惡化,不只造成機組人員身心不堪負荷,也危及飛航安全。

早在去年9月初,就有約80名華航工會成員赴桃園縣政府陳情,空服員指出,華航為求營利,加開多班從午夜12點至清晨6點「紅眼班機」,桃園機場在這個時段只有廉價航空和華航飛,而華航就包了四成的紅眼班。事件報導並提到,華航往日本和中國的航班,全都缺員派遣,每班短少1至4人,而大家竟是到上機才知道,因為公司篡改電腦系統,使機組人員無法事前察覺人力短缺。

對於輪班制的工作人員來說,「紅眼班」(如同醫院大夜班)、「花花班表」(值班時段不固定造成作息混亂)和人力短缺,是職場健康的三大殺手,而華航三個問題全包了。事實上,不僅許多空服員心力交瘁,更有人因此罹患疾病,包括癌症。有華航空服員透露,2014整年,她逢年過節幾乎都沒休息,加班也沒補假,班班缺員,辛苦一年到頭,已在華航服務超過五年的她竟只拿到兩萬元年終,比她資淺的當然拿得更少。年終獎金在營運不佳時固然難免「共體時艱」,但在這個油價下跌、華航營收上看1500億的年度,這樣的年終幾乎是對員工的羞辱。他們忍受缺員帶來的過多工作量,忍受加班沒補假,忍受紅眼班,卻連年終的些許補償都盼不到。近年物價快速上漲,這點錢,恐怕過年包紅包給父母兒女都太寒酸。

去年9月空服員們發起的吊牌抗議行動,傳出遭公司剪吊牌,部分幹部遭約談。華航這次同樣採取高壓態度面對員工訴求,對外說會開放內部討論,同時卻對內重申員工不得擅自對媒體發言,甚至有繫上黃絲帶支援抗爭的空姐遭男性座艙長強扯下胸前絲帶,亦有戴黃絲帶聲援的旅客發文透露,他因為黃絲帶而遭座艙長「關切」高達5次。華航打出的標語「以客為尊」,不知被拋去哪了。種種表現,顯見該公司面對員工爭取權益慣於以壓制動作回應,而如今更進一步惡化,不只前線的機組人員受害,旅客安全與權益也飽受威脅。

在連日來的新聞熱度、工會持續抗議、工運團體爭取、大量民眾聲援,以及勞動部、桃園市勞動局的介入下,五名受不當處份的人員終於復飛。此事雖令人欣慰,但難保未來等新聞熱度消失,高層不會再有惡意針對相關人士打壓的行為。據報導,去年度華航違反《勞基法》規定事項總計達11件,裁罰金額高達229萬元。而事實上,相同類型的案件只能算一件,例如一個空服員加班未補假,和100個空服員加班未補假,都一樣只能算一件。因此,華航每個月違反法規、被桃園縣勞動局裁罰到上限的30萬元,底下是不計其數的基層血汗。

這每年幾百萬罰金和違法帶來的營收相比,根本不痛不癢,甚至是華航官方當作「保護費」般留著上繳的。有利潤卻不多請員工,反而精打細算地拿來繳罰款,在這個民營化的前國營公司,如此多的勞動違規,在在證明了高層以裙帶關係穩坐上位、顢頇管理而視法律為無物的傲慢。

華航過去飛安紀錄不佳,曾敬陪全球飛安末座,1969年至2007年間發生13起重大事故,包括許多人記憶猶新的名古屋空難、大園空難和澎湖空難。近年來,華航致力改善飛航安全,也有顯著進步,然而超時勞動、過多紅眼班機正是最容易造成機長狀況不佳的人為隱憂。若華航不願重入飛安黑名單,就不能不改善勞動條件。

全世界的航空公司幾乎都有勞動爭議,放眼歷來勞資糾紛,無論評價多好的航空公司都有空服員工會、機師工會抗爭甚或罷工的紀錄,澳航2011年的勞資談判破裂,就造成所有航線全面停飛,包括政府首長去開會的行程都因此遭波及,然而不抗爭就沒有機會。2007年,紐西蘭航空因寄信「關切」加入工會的員工,勸說他們脫離工會,而面臨高達270萬紐幣(逾6200萬台幣)罰款;香港國泰航空2011年的工會抗爭,是因公司獲利創新高,加薪幅度卻僅4.5%;相較之下,華航空服員爭取的僅是正常的年終、和盼望公司別再讓他們過勞,卻遭公司秋後算帳,而我們的勞動法規不但罰不怕惡質的公司,甚至對罷工條件設限,使台灣勞工非常難發動罷工抗爭,若不從司法面檢討,恐怕將來類似狀況仍會層出不窮。

曾有一個年代,空姐是許多少女心目中最夢幻的工作,小時候,太多女孩都夢想過當空姐,收入好,又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自信地用各種語言服務旅客,遊歷全世界,看遍大千風景。若能穿上華航那身旗袍制服,更是美麗大加分。然而我們不知道,這些高挑優雅的空姐瘦瘦的肩膀上,撐著無數次超時勞動帶來的疲憊和病痛。長年來,台灣的勞工議題都如投石入溪,撲通一聲後便什麼也不剩,幾乎漣漪也難起。最近,無論是公部門的消防員問題、民營化的華航問題,還是從公部門過渡到民間部門的國道收費員問題,都需要更多人關注支持。領薪水的人知道彼此的苦,而我們的社會卻從民間到公家單位一概擺爛勞工權益。一個社會的進步與否,不是看人們會不會在紅燈前停下來,而是看他們的僱主如何對待員工。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