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日前針對兩岸現狀提出個人看法。他認為,主張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這在民主常態上是正確的」,但政治「要看實力」,他雖不反對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但台灣前途從來都不是由台灣人民決定。他強調要認同中華民族,「台灣的前途就是中華民國的前途,中華民國的前途由全體中國人來決定。」
這番言論當然被電爆了,因為除了邏輯破洞之外,也實在是有夠「政治不正確」。
我認為這裡頭存在值得探討的道德議題。有許多人分不清「實然」(實際上怎樣)與「應然」(道德上應該怎樣)的差異,認為「現實是這樣,那在道德上這樣就是對的」。比如說「現實上某甲的事業很成功,那某甲的經營方法在道德上也是正確的」。
你現實是個胖子,這代表你在道德上就該當個胖子嗎?
和這種人談事情對錯,你總是會吵得很辛苦。這種分不出實然應然的想法相當幼稚可笑,在倫理學上當然是「錯」的。但郝柏村又不只是這種問題,讓我們仔細診斷他的發言。
他說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決定,「這在民主常態上是正確的」。這屬於「應然」層次。他也指出歷史上來看,台灣前途在過去都不是由台灣人決定云云。此則為「實然」層次。
他能區分出「應然」和「實然」,但他卻認為「實然」語句在道德價值上可以贏過「應然」,這就很奇妙了。「實然」語句只是描述事實,沒有道德價值,怎麼可能在道德方面勝過「應然」部份?
除非郝柏村有隱藏的道德前提,一種隱藏的價值觀。如果有,那會是什麼?
不妨觀察一下那些遊走兩岸的退伍將領。他們一方面熱衷參加中華民國各種古典儀式和保守團體,在裡頭懷念那一聲令下就開槍殺人的時代,另一方面又跑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那無負擔的大放厥詞,拍拍解放軍的馬屁兒。
但真要他們投共,又沒幾個人敢。他們就是遊走兩岸,左吃一塊豆腐,右挾一片皮蛋。不全是這邊的人,也不算是那邊的人。那他們到底是什麼人?
許多台獨人士痛批這些老將是叛國賊,其實也是把他們想簡單了。他們一輩子打敗無數同梯向上爬,好不容易才有了肩上的那些星星,你當他們是白痴嗎?他們精得很。
他們知道中華民國若真的滅掉了,對他們也沒好處。至少那超爽的月退俸就沒了,而且對中共來說,他們也不再有利用價值,大概會被抬去種一種。所以他們總是「在不丟了台灣這邊好處」的狀況下,「又企圖在中共那邊撈點東西。」
什麼大中國、中華兒女,看來都比不上眼前的一碗飯。這在倫理學上被稱為「倫理利己主義」,倫理利己主義者認為人就是應該為自己著想,為了自己而做的事,都是對的。
郝柏村已過氣十幾二十年,他的發言哪有重要性呢?沒有,只剩娛樂價值了。他出來講這番話,對自己也沒多大好處,最多就是維持能見度,保持在台灣和中共之間放話的權力而已。
但這些談話對他小孩的傷害非常大。郝龍斌還要混呢。雖然總統大位已差不多絕望,但撈個閣員,拼個院長,還是有機會的。結果老爸為了開會時的小爽快,就讓自己在一圈記者面前難堪,以後鐵定也會有競爭者拿著這點打。何苦這樣為難兒子呢?
倫理利己主義者有個特色,就是不教小孩利己主義的概念,以免老了沒利用價值時,會被小孩抬到山上去丟掉。他們會在所有人面前裝成「利他主義」者,要大家為國家、民族、社會、父母親友付出。當別人聽信這套說法,努力為他人付出時,倫理利己主義者才能默默吸收好處。
這種想法看似邪惡,卻是很常見的實務倫理觀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嘛,相信讀者也會想起身邊某些人就是標準的倫理利己主義者。少數歐美倫理學家認為倫理利己主義是最佳的規範倫理學理論,但多數倫理學家持相反看法,他們指出倫理利己主義的諸多缺點,像是公開就會失效、混淆實然應然、沒考量人類文化的複雜性等等。
拿掉學術專有名詞,更不用牽涉到什麼兩岸局勢、政治史實,淺白來講,郝柏村這番發言的道德問題何在呢?
我們只要想想,老爸為了在公開場合小出風頭一下,不惜讓生涯發展已陷入瓶頸的兒子更加難混,這樣做是對的嗎?就算是為了「民族大義」,這種民族大義真有這麼急,非得在現在這種時刻講嗎?你講了又能產生什麼實質效果呢?
問題雖多,答案卻可能只有一個。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吧。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