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天下】Angela KUO:我的法國媒體震撼教育 (3062)

$
0
0

photo creditL:Valentina Calà(CC BY-SA 2.0)

一月七日恐怖份子在巴黎攻擊《查理週報》的當晚,我下班聽著廣播還在困在法盧邊境高速公路的車陣中,正在思考明天不要不向我的那群僅有A1中文程度的學生,帶到這個社會議題。

晚上回到家發現法國總統歐朗德已發表了正式演說,宣布法國所有公家單位皆降半旗三天而且需在中午為這次事件默哀一分鐘,我就在想明天上課不帶這社會議題都不行了。

一月八日上班打開校務信箱,原來全校教師及行政人員已在備戰中,首先我看到的是同仁發給全校教師由《查理週報》提供給大眾使用的10張免費圖片。

再來我看到的是校長發的聲明稿,說明中午會用廣播系統帶領大家默哀,但請我們務必向學生解釋我們為何默哀,國中部用說明或帶討論的方式進行,高中部就一定得帶討論了,學校必須有象徵性的帶到這個事件因為我們是法國海外學校。

我昨晚還在想怎麼帶入課程,今早需要東西就已在信箱中收到。

以中文課A1帶入的主題是,一月七日法國巴黎恐佈攻擊、我是查理、我支持言論自由、我討厭恐佈份子。

就這麼沸沸揚揚地過了一天,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法國效率,更了不起的是有同仁收集了所有歐語媒體的大版標題,供語言教師使用,很可惜並沒有中文。

但無妨因為當我與高二學生們談到我支持言論自由時,他們已在問我,老師中國不支持言論自由吧~是啊~我的孩子們,中國不支持言論自由,所以老師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註:他們去年的老師是中國人,我十月份時在學校也帶了香港雨傘革命的主題,我學校的同仁告訴我,這是前任辦不到的事)

課堂上我們聊到的有我是查理,查理是誰?是人、是雜誌社,當我們說我是查理是表示的是的是什麼?我支持查理、我支持查理週刊、我支持言論自由。

想當然爾,會有學生甲說到,老師我不喜歡查理週刊,這也許是最重大的恐佈攻擊,但這已不是第一次,《查理週報》受到恐怖攻擊,自由應該是有限度的。

學生乙會跳出來說,但不論如何殺人就是不對。

在法國海外學校任教四年的我,非常享受這樣的時刻,我喜歡法國教育中沒有固定式的答案,所以在法國考試永遠是申論題,就算是選擇題也必需寫出圈選的理由(包含數理)。

早年剛到法國念書時,還曾跟外子生氣,因為他發現台灣聯考是選擇題,說法國教育只提供給殘障人士這樣的福利,而我是早年殘障教育下的孩子,來到法國才得到自由。

學生們會爭吵,但在吵鬧中大家還是在讉責伊斯蘭激進恐佈份子,我以為這樣的一天就結束了。

一月九日上午七點半,由學生自治會在校門口派發Je suis Charlie 標章及黑緞帶供大家取用,學校走道完全已被《Charlie Hebdo》雜誌的免費圖片攻佔,教師室中有老師說道 :在法國境內的法國學校,竟然有學生拒絕默哀,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但話說這位學生會受到攻擊或處罰嗎 ?

不會,因為這是他的選擇權。

曾經一位英文老師帶到英雄主題的課程,有學生說到他的英雄是賓拉登,這位老師雖然生氣但也只能說「我認定你的言語是一種課堂上的挑釁,如果你堅持你的英雄是賓拉登,請你收起的你書包到校長室去,跟校長說你的英雄是賓拉登所以我請你出去了」

自由有沒有限度,在法國自由精神沒有限度,而法國的言論自由可說是地球上極度代表,要了解法國人的黑色幽默,才能體會法國人為何支持《Charlie Hebdo》雜誌,這本至少有50年歷史的週刊,但這回的恐怖事件只會讓查理週刊永遠不死吧 ! 因為他們下週三要發行一百萬份,部分僅讓媒體認購,不知會不會有搶刊風潮哩~。

法國的教育從小就在訓練學生獨立思考,想法與人不同並沒有錯,但不發表不說明不表示才是一種錯,法國的高考(le baccalauréat)同級的應為台灣的指考,每個組別必考的是哲學,喜愛思辯是法國教育的很重要的一環,就老師對學生的是,多看多聽多說,培養學生對現代媒體的判斷能力。(所以法國學生上課不怎麼安靜,往好的方面去想,有點像台灣過去一個電視節目,百萬小學堂,永遠都在那,老師選我、選我。往不好的方面說明,是你們真是話多,還有孩子們你們離題了)

真理只會愈辯愈明,也難怪法國人吃一頓飯可以用掉那麼長的時間,因為真的太愛聊了。

事情還沒有結束,雖說今晚已發佈二個在逃恐佈份子已擊斃,但又有四人因此喪命,巴黎今晚也許終可安靜一些。因為查理週刊將會因這個事件而進入法國教育部課綱又或是今年高考的哲學題目,總之還沒叫你討論完呢 !

而星期日全法及全世界法國海外領事館皆有相關的悼念此次遇難者的相關活動。

我很哀傷但很榮幸可以參加這一場社會媒體教育,讓我看到在法國教育體制下,孩子們不同的反應及法國教育部對於學生認知權肯定。

希望台灣的教育也可以愈來愈活潑愈來愈多元。

(作者畢業於法國里爾第一大學國際商業事務歐亞組,現任Aefe法國海外教師中文教師,任教於盧森堡法國高中)

【查理週報事件/延伸討論】

何桂育:恐怖攻擊後的法國48小時

莊雅涵 :自由的極限,文明的疆界?──關於《查理週報》攻擊事件

葉宇軒:文明之戰?──論巴黎槍殺案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