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天下】何桂育:恐怖攻擊後的法國48小時 (8214)

$
0
0

photo credit:Mona Eberhardt (CC BY-SA 2.0)

恐怖份子攻擊《查理週報》的隔天傍晚,我去學校接我剛滿六歲還不到十天,正在念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小孩遠遠地看到母親,跑向我說:「媽媽,我是查理,我們都是查理!」然後開始一本正經的告訴我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從默哀一分鐘,到課堂上討論恐怖攻擊事件。

這次武裝恐怖份子行刑式的在巴黎市中心屠殺左派漫畫周刊《Charlie Hebdo》的記者、漫畫家與警察的新聞,是法國從1962年結束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後最大的死亡率。身處在巴黎的我,距離案發現場的巴士底只有幾公里的距離,整整二天在驚嚇、錯愕與傷心中,完全忘了follow台灣的搶票事件。

恐怖份子,你們這次遇到對手了!意想不到的反效果

小時候教科書上說國父形容中國人是一盤散沙,在這次恐怖事件攻擊發生前,我常常覺得法國人才是一盤散沙。法國人愛罷工大家都知道,很少有人來巴黎旅遊時,沒嚐到交通工具罷工的滋味,地鐵、計程車、火車,甚至連法航都可以罷工,讓旅客在機場不知所措。法國的足球員也可以在世足賽球場的門口,臨時起意留在車上罷工不參加比賽。不然就是老師罷工、學生上街頭抗議,或是勞工罷工、老闆上街頭抗議,這個極度自由的國家有著我們難以想像的拉丁性格。

但是這次恐怖份子攻擊行動後,沒想到這個從來不以民族主義著稱的國家,一刻之間突然因為共同的精神理念與價值觀凝聚起來,讓我在這48小時看到旅法十多年來不曾見到過的法國。

《法國世界報》頭版用911事件來形容這次攻擊,因為恐怖份子經過縝密的計劃,企圖擊潰法國的自由精神指標,就像當年重創美國具有象徵性的地標一樣,希望借此打擊美國人心與政府。但是恐怖份子沒有想到的是,法國是人類歷史上自由民主的先驅,自由超越平等與博愛凌駕於一切之上,摧毀法國人建立了二百多年的自由,並不像摧毀一棟建築物一樣容易,反倒是挑起了這個自稱「高盧公雞」(註1) 民族的鬥志,《查理週報》總編Charb的名言「我寧願站著死,也不要跪著活」迅速傳開。

這邊我要先跟大家說一個我親身的經驗,這個經驗讓我比大家早一點知道法國人有多麼害怕失去自由,即使是短暫的一點點時間。2010年,我們應台灣當代美術館之邀到上海,參與世博期間的台北上海雙城展。同行的法國同事一到上海赫然發現google無法使用,為此這兩個完全不懂中文的法國人不管時差問題,撐著眼皮足不出戶像走火入魔一樣,在簡體中文網路上尋找網路翻牆的方法,整整花了一天的時間(也是我們在上海僅有的自由參觀時間)。最後到了晚上,才透過工作結束回到旅館的館方人員給我們軟體翻牆連上google,這兩個法國人才鬆了一口氣恢復正常,但是也在緊張憂慮了一天後累垮了。

所以今天恐怖份子挑戰的是法國人生而賦有,並且從小教育根深柢固的自由精神。如果這些殺人如麻的恐怖份子有宗教作為他們的信仰,那麼法國人的信仰就是自由,也是他們當初拋頭顱灑熱血所換來的堅持。恐怖份子在屠殺了《查理週報》記者後的現場大喊:「真主至大!我們幫先知報仇!我們殺了查理!」幾個小時後,法國成千上萬的查理紛紛出現。

▲photo credit:Valentina Calà(CC BY-SA 2.0)

臉書上大家紛紛關燈換成「我是查理」,各地舉著「我是查理」的標語,網路上各個影視名人、時尚設計師、各行各業紛紛舉起「我是查理」。路邊告示牌寫著「我是查理」、腳踏車租借螢幕寫著「我是查理」,火車站、高速公路、廣播頻道全部都是查理,查理隨處可見,網路上一天使用率60億次。此外,比以往更多的伊斯蘭諷刺漫畫大量湧現,從最開始法國插畫家到現在歐美插畫家紛紛拿起筆桿,聲援法國言論自由的聲勢銳不可當。

而法國三大媒體集團也在攻擊當天聯合發表了一份聲明。這三大集團跨電視、廣播與報紙雜誌,有國營與私營,讓人不得不向法國人在遇到危難時的團結致敬。內容是法國國家廣播公司、世界報集團還有法國電視台將合作,提供《Charlie Hebdo》雜誌需要的器材設備與人力資源,讓《Charlie Hebdo》繼續存活。三大集團也邀請法國其他媒體一起保護思考與表達的自由與獨立,並捍衛法國的民主。《Charlie Hebdo》雜誌下週將持續出刊,前雜誌總編也不停地上法國各大媒體節目,請大家不只是下週購買一本《查理週報》,還要用長期訂閱的方式支持《Charlie Hebdo》雜誌。上週還頻臨破產發不出薪水的《查理週報》,因為恐怖分子的屠殺而永生不死。

▲巴黎租用腳踏車操作界面螢幕寫著「我是查理」(圖/何桂育提供)

謾罵還是幽默?其實是文化差異

從被攻擊至今,世界各國媒體都在報導,英美有些媒體甚至害怕和《查理週報》下場一樣,因而將新聞照片中的《查理週報》打上馬賽克。而台灣網路也有出現言論自由的討論,質疑《查理週報》嘲諷回教先知是否已經是無限制的自由與不尊重其他文化,而引來殺機。以上這些,都是事發二天以來,法國人無需探討的問題,因為言論自由從大革命以來就是天經地義無需申辯。而《查理週報》的諷刺漫畫,只是博君一笑的幽默。

在說幽默之前,這裡必需要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法國文化中,大家所不熟悉的「second degree」,也就是中文裡的轉喻(有時也含隱喻)。在法文的世界中,這個second degree用得越好,就表示人文素養越高,語言造詣越好,像Serge Gainsbourg(註2)就是second degree高手,也是法國人最推崇的音樂人。而無法體會或了解法國這種特別溝通方式的外國人,就會覺得法國人很驕傲、做作或是討厭。

到底什麼是second degree?這裡舉一個活生生在我家發生的例子,大家就可以知道法國人的這個second degree教育是如何從小養成。有一天晚上,當時我三歲的女兒不小心在晚餐時放了一個屁,我女兒的爸爸與其說「餐桌上放屁不禮貌」,卻用了second degree說「妳還真是優雅」。聽起來很機車吧?!這就是法國文化中的second degree。其實爸爸這麼說,當時三歲的女兒當然不會懂,如果是現在發生,她就會不好意思的笑一笑。

這樣的語言方式,在法國司空見慣,職場上、家人朋友或電視上,都喜歡用這樣的方式幽默地化解危機。可是對外國人來說呢?可真是難懂啊!因為這不但涉及到語言程度,還涉及到文化認識的深度,而且拐彎抹角的說話方式,可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這樣的文化。剛開始時,我也常常搞不清楚火大。比如說有一次我穿了一件長毛皮草的背心,我女兒的爸爸看到了就用「阿提拉」來稱讚我。阿提拉是什麼?我上網一查,是蒙古人征討歐洲的皇帝耶!當時我馬上很不高興的質問他為何要用阿提拉來形容我,原來阿提拉對法國人來說,就是穿著皮草的亞洲人,他這麼說也只是因為覺得好笑,並無惡意。

以上二個例子,大家應該就可以了解為什麼《查理週報》被攻擊後,法國人的反應如此,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政治漫畫就是法國標準的second degree幽默。不只是漫畫如此,電視上的政論節目也是如此,法國人喜歡用這種反諷的方式幽時事一默。還記得前些日子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訪問法國時,網路上盛傳的一段法國電視節目影片。影片開頭主持人用中文說「我們喜歡你們的山寨產品」,然後二分多鐘的影片左打法國人,右踢中國人,台灣網友捧腹大笑之餘還不忘按讚瘋狂分享傳閱。

這個每天晚上都有的時事諷刺節目叫做Le petit journal(小新聞),諷刺的內容千奇百怪,連法國總統府奇怪的工作人員都會被拿出來放大(註3),是茶餘飯後闔家捧腹大笑的時間。這也是我六歲女兒最喜歡的新聞節目,尤其是節目最後的二個變性人論政。

《查理週報》的漫畫是謾罵還是幽默?對法國人來說是幽默,是他們文化的一部份,是高盧公雞(註2)看待世事的方式。很多人是看著他們的時事漫畫長大,是某個好笑的回憶,就像我女兒看小新聞一樣。就連我這個外國人,因為常常閱報的關係,也對這些插畫家非常熟悉。所以這兩天法國各地的哀悼集會,都可以看到民眾拿著各種文字看版寫著「查理死了,現在誰讓我們笑?」、「幽默不應該被攻擊」,讓人感到非常地難過。

經過上面的解釋,我想大家應該可以試著用法國人的角度解讀下面這些《查理週報》的黑色幽默。

▲這張Michael Jackson於2009年死時推出的漫畫上寫著:Michael Jackson總算變白了(圖:查理週報封面)

▲聖經、可蘭經、摩西五經,這些宗教應該跟屎一起被拉掉,這是2011年,查理週報諷刺當時在亞維農展出的美國藝術家Andres Serrano的作品「尿浸基督」被法國極左派份子破壞的諷刺畫。(圖:查理週報封面)

▲這張2006年的插畫是查理週刊被盯上的開始,圖中穆罕默德抱著頭懊惱的說:被這些混蛋喜歡還真辛苦…(圖:查理週報封面)

● 左派還是右派?不應撩撥仇恨

恐怖攻擊當天的傍晚,法國各地的群眾紛紛聚集,無聲地為受難者哀悼,手中拿著「我是查理」、「沒在怕」的字牌,或是一支筆,或蠟燭,大家在寒冬中紛紛站出來。電視台的記者訪問在象徵著自由的巴黎共和廣場群聚的國中生,這些未成年孩子不加思索的回答說:「因為我們要保護自由,我們不想在威脅中長大,變成一個遜弊了的成年人。」一旁二個極右派男子爬上廣場中央的瑪莉安雕像,企圖撕毀古蘭經引發群眾對立的仇恨,馬上有年輕女子大聲的說:「你們完全搞錯方向了!」其他人跟著喊:「滾蛋!我們不要你們這些法西斯!」

上面這樣的左右與族群對立,從案發的第一秒就開始,法國也和台灣一樣有很多的魯蛇鄉民,在網路上罵總統歐朗德(註5)、阿拉伯人、回教徒,被罵的一邊也不客氣的反咒天主教徒、猶太人,各種歧視的言論紛紛出現,不過因為電視等主流媒體是以哀悼的態度在面對此事,所以大多數人還算理性。

不過最新的發展是本週日將舉行的大遊行,與《查理週報》左派觀點背道而馳的法國極右派政黨FN(民族陣線)是否應該出席?因為法國不管是中間偏左的PS(社會黨)或中間偏右的UMP(人民運動聯盟)政黨,都不希望FN因為此事贏得2017年的總統大選,因而導致法國成為一個極右派的封閉國家。

為什麼說極右派的FN可以從此事件中得利?因為目前我們已經知道犯案的其中二位恐怖份子是阿爾及利亞後裔,而FN簡單說來,是一個極度憎恨這些阿拉伯裔的政黨,這次的事件FN很容易挑起民眾對這些移民的反感,就像前述二位撕可蘭經洩憤的年輕人,民族對立是大家所不願意見到的結果。這次恐怖攻擊中,網路上狂傳被射殺的警察也是阿拉伯裔,少數的極端份子不能代表其他在法國平安過日的穆斯林。

▲《查理週報》封面:上面寫著愛比仇恨力量大

【備註】

註1:好鬥的高盧公雞是法國的象徵之一。

註2:台灣大家都知道的柏金包,就是源自Serge Gainsbourg的妻子珍 • 柏金。Serge Gainsbourg曾經幫她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詳見巴黎不打烊「法式香頌」。

註3:法國總統府有一個人負責演講台的麥克風,這個人什麼事情都不用管,只要顧好那隻麥克風。所以在總統發言前,這個人會檢查好幾次麥克風,但有時候他只是摸摸麥克風的線就走了,不忙裝忙。這樣的景象被小新聞拍攝到了,拿出來大大諷刺了一番,非常逗趣。

註4:為什麼法國的象徵是公雞?法國人另有一個自嘲說:因為只有公雞會站在爛泥屎堆中還高聲唱歌(啼叫)。

註5:法國總統歐朗德這次在案發後不到一小時就趕到命案現場,讓維安人員非常不高興,因為沒有一個國家的總統親自抵達案發現場了解狀況。事實上是查理週報逃過一劫的救護人員在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歐朗德,歐朗德聽到後回答:「我馬上到!」就這樣前所未有的一國總統出現在恐怖攻擊犯案現場。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