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商業周刊】畢德歐夫:殘酷真相!你不當「辛苦的第一代」,孩子注定繼續當 窮 忙一族 (8509)

$
0
0
來源:HotGossipItalia@FLICKR, CC BY 2.0

在周末的聚會中,一位朋友說:「省錢省錢、台灣人什麼不會,最會省錢。大家應該要把心思想著如何賺錢才是。」

畢德歐夫思考了一下回說:「我不覺得省錢有什麼錯,那至少是手頭不寬裕時當下最好的抉擇。」或許我不是出生在富裕的家庭,所以對於省錢這件事情,我是持正面的態度。

可怕的資金回流現象

在前兩天,我隨手發了一則新聞放在幣圖誌粉絲團上,結果讓我有點意外,這新聞引起了蠻多人的閱讀與分享。

貧窮世襲「槍還沒響勝負已定」 19歲戶頭已有9千萬

許多人對於政府公布的經濟數據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認為是過度高估,一般小老百姓哪有這麼高的平均薪資,或者是財產。問題應該是出在於「許多低調的有錢人」,許多官二代或者富二代暫且不談,在過去30年來的台灣經濟成長當中,有許多在外經商的台灣人,錢都暫時停泊在海外,累積了20~30年的財富,直到前幾年政府調降了遺贈稅的稅率,並採單一稅率10%,同時將遺產稅免稅額提高至1200萬元、贈與稅免稅額由每年111萬元提高至220萬元,整個台灣就變了...

可以試著想想,在我們的雙親那一代甚至更早,就有大量台灣人提著皮箱往外跑,談生意、開工廠、不管是中國各地或者東南亞都有台灣人的足跡。

這些人賺了錢卻遲遲沒有回流台灣,直到遺贈稅調降。賺了30年錢的台商不會只是5千萬、8千萬的金額匯回,幾乎都是更誇張的數字在回流,當然也造就了房市的奇特上漲現象。(當你有超過10億資金,你很難開個幾家咖啡店或餐廳來消化,所以就塞進房產中。)

而窮人呢?許多社會上的弱勢族群,也包含了離鄉背井來到台北打拼的外地人,很容易變成窮忙一族。例如:30歲的年輕人,一個月薪水2萬5,但是房租、生活開支扣完,存不到5千元。需要N年不吃不喝才能購買一間房屋。

這樣的族群在台北都會區可說是相當的多,當從小就到美國留學又有好的家世背景的朋友,會說出窮人只會忙省錢這番話,其實並不意外。

問題在於:「如果我們不省錢,是要怎麼存錢!」除非你比別人還會賺!

本文獲「幣圖誌」授權轉載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