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民報】劉志聰:世代大翻轉 國民黨大崩盤 (1101)

$
0
0
世代大翻轉  國民黨大崩盤
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國民黨慘敗,民進黨大勝;無黨籍的柯文哲異軍突起,讓國民黨執政十六年的首都變天,開啟政黨與無黨籍人士合作的新模式,衝擊未來政局走向。(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國民黨慘敗,民進黨大勝;無黨籍的柯文哲異軍突起,讓國民黨執政十六年的首都變天,開啟政黨與無黨籍人士合作的新模式,衝擊未來政局走向。此次選舉被視為馬英九總統的期中考,顯然人民用選票唾棄了他的執政團隊。選舉結果不只牽動國民黨權力接班,左右2016總統選局,也使北藍南綠的政治板塊徹底鬆動,中台灣藍天變綠地,民進黨從台灣尾贏到台灣頭,揮師跨越淡水河,橫渡台灣海峽,攻佔最大離島;國民黨則節節敗退,統治版圖大幅萎縮,馬英九宣告跛腳。

選舉結果打破國民黨一黨專斷局面。馬政府完全執政,權力傲慢,卻一意孤行,迫使在野黨反制杯葛,也導致國會陷入僵局,政務空轉,藍綠惡鬥;過度傾中的政策,使台灣經濟淪為中國附庸,人民日子難過,生活品質沉淪,貧富差距擴大,只能藉手中選票出氣,傳達內心不滿。國民黨失掉大半江山,馬英九面臨黨內壓力及在野黨挑戰,僅餘的任期已難有所作為,必須傾聽人民聲音。在地方活力獲得釋放之後,原本停滯不前的台灣社會,則可望重新蠕動前行,創造新的機會和可能性。

國民黨認為,只要能夠激出基本盤,即可勝券在握,無視藍綠、派系、族群牌已經老化、鏽蝕、退潮的事實,公民世代、網路族群,才是成長中的最大基本盤。馬政府無視新世代面臨的不友善環境,新世代只能採取自救行動,用選票印證他們的存在不容忽視。日前訪台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對台灣低薪不敢置信,管理大師波特對台灣徒擁競爭力,薪水卻嚴重偏低,深感大惑不解。台灣三百多萬人月領不到三萬元,勉強餬口度日,奢談成家立業。馬政府卻自我感覺良好,繼續力挺財團權貴,綁架青年的未來。世代不公,激起青年不滿。連勝文參選、郭台銘全國助選,點燃不滿的引信,怒火延燒,不可收拾。

在廿二個都縣市首長爭霸戰中,國民黨僅得六席,民進黨搶佔十三席,無黨籍獲得三席。但人口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六都之爭,國民黨卻由原本的四席,掉到僅剩新北一都,且贏得驚險。民進黨除原來的高雄、台南兩都,另攻下台中、桃園;六都之外人口最多的彰化縣,以及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和最大的離島澎湖,也為綠營囊括。台北市也由藍營主宰的天龍國,轉變為超越藍綠、色彩繽紛、政黨中立的新都會。總體而言,民進黨九合一選戰最大贏家。

除了六都勝負之外,藍綠全國統治人口數,也出現彼消此長的巨大變化。民進黨管轄的人口總數大幅超越國民黨。政黨總得票數,若列入台北市綠營支持柯文哲的選票(參酌最近幾屆民進黨市長候選人得票的平均值),也是綠大於藍。從六都席次、統治總人口數、政黨總得票三個指標,以及關鍵縣市由藍轉綠來看,只能用狂輸形容國民黨的慘況。

國民黨敗選,馬英九面臨黨內逼宮壓力,但他未必甘心束手就擒。總統及黨主席職位受憲法、黨章保障,他若不願下台,別人也莫可奈何。馬在選舉場子賣力演出,媒體充分報導,有聲音畫面為證,逼宮的正當性會被削弱。另一方面,連吳家敗選面臨療傷止痛,四大家族聯合陣線出現破口。隨著2016總統大選將屆,角逐大位者也不敢貿然出手;立委能否獲提名連任,也還要看馬的臉色,使逼宮充滿變數,無疾而終。

但國民黨敗選是不爭的事實,馬賣力輔選也不能做為脫責藉口,因此,縱令逼宮不成,馬跛鴨命運難逃。黨內諸侯競起,虎視躭躭;黨外都縣市坐擁地盤,各自為政,馬面臨令不出總統府及黨部大門的窘境。為疏解黨內倒馬壓力,正視民意洪流,由黨秘書長曾永權充當替罪羔羊,下台負責,恐難平息黨內怨氣。由江揆背負施政不力罪名,已難避免。若黨內壓力升高,馬英九的黨主席也可能不保。

北中敗戰固然令馬英九臉上無光,但骨子裡,連戰、吳伯雄家族受傷更重。連家盼望藉連勝文入主首都,進而主導台灣政局及兩岸關係的美夢落空。連家做為兩岸政商權貴總代理的角色,勢將逐漸暗淡,吳伯雄精心布局的兩岸網絡,也將走入歷史,改由多元政治勢力分擔兩岸聯結、分享兩岸利益的角色。某種程度上這符合北京認知的兩岸交流分潤不勻,必須改弦更張的思維。連勝文參選遭遇重大挫敗,反應出國人對政商權貴壟斷兩岸利益的反感,導致連吳家族的參政之路功敗垂成。

連吳敗選,將使北京安排的以商圍政、以連制馬的盤算破功。國共平台做為兩岸政黨溝通唯一的管道,勢必出現變化。國共平台仍具一定功能,重要性則大打折扣,中國仍會充分利用這個平台,繼續搾乾它的殘餘價值。但也會擴大交往對象,納入更多的綠營及無黨派人士。北京在這次大選表現相對節制,放任台商協會力挺國民黨的連勝文、胡志強,算是還連家長年輸誠的一個人情;但從中國媒體專訪柯文哲,以及國台辦選前談話刻意節制,顯然北京有意保留未來合作空間。換個角度看,正因為台灣人民心志已決,使北京不敢強行介入選戰。可以預見,中國未來將會和台灣藍綠黑白不同光譜人士交手,對台策略也將更彈性靈活,不容掉以輕心。

國民黨同時輸掉台北、桃園、台中三都,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2016之路,當然是一大助力,蔡在黨內已無挑戰者。柯文哲勝選,首都中立化,國民黨不再獨享行政資源,對民進黨就是加分。再加上北台灣基隆突圍成功,六都之外最大縣彰化又納入囊中,中台翻轉,成功挺進淡水河,加上最大離島澎湖由藍轉綠,在在顯示民心所趨,政治鐘擺再度轉向支持綠營。

柯P以無黨身份獲選民青睞,顯示都會地區人民對政黨缺乏好感。在政黨實力接近的大都會,未來政黨是否必須與無黨人士合作,才能贏得過半選票,一如日本都會的情況,值得關注。柯旋風帶動在野黨氣勢,讓民進黨無後顧之憂,得以在中台灣開出紅盤。

柯文哲以非典型政治素人身份參選,掀起驚濤駭浪,捲起政治旋風,開啟台灣的政治新貌:新的政治訴求、新的選舉文化、新的治理思維、新的公民覺醒、新的傳播形態。這些全新的現象,加上大環境中央政府施政無能,小環境候選人條件參差不齊,終能推倒藍綠意識形態高牆,讓改變成真,使僵硬的政治地殼,產生巨大變動。

1、新的政治訴求。柯文哲訴求超越藍綠、跨越黨派丶擁抱愛與希望丶為下一代共同創造未來,有別於以往選戰的悲情肅殺。國民黨則極力升高藍綠對立,一心只想奪回基本盤,猛打族群牌,挑撥省籍矛盾,製造社會對立,受到各界譴責和詬病,導致選票流失,可見基本盤並非一成不變。

2、新的選舉文化。柯文哲的選戰模式,對台灣惡質的選戰文化產生重大衝擊,樹立絕佳的政治典範。柯主動遵守選舉法規所訂的競選經費上限,主動公布競選經費的收支明細,主動停止競選經費募捐,主動放棄花大錢的媒體競選廣告,拒絕製造噪音的庸俗宣傳形式,將選舉文化推升到相當的境界,是台灣選舉史的重要界碑。

3、新的治理思維。柯文哲主張「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強調市政問題要透過公民論壇討論,形成共識,市政議題經市民討論,達成的結論即為市府的政策。這是直接民主的初衷,可以改變市民的冷漠,增進對城市的認同,是市政治理的全新里程,在西方城市已有成功的例子。網路時代資訊普及,技術門檻不難突破,直接民主具備可行性。另外,民進黨推出的區域聯合治理,有助於打破縣市籓籬,促進地方繁榮,令人眼睛一亮。

4、新的公民覺醒。從環境正義、土地正義、反核運動、軍中人權、反媒體壟斷,到反黑箱服貿激起的太陽花運動,一波接一波的公民運動,由量變到質變,由零星戰鬥,到全國串連,能量迅速累積,沛然莫之能禦,喚醒公民良知,鼓舞年輕世代,力抗社會不公,展開公民自救。藉參與公共事務,實踐社會公義。

5、新的世代反撲。面對世代不公、世代剝奪,青年不再沈默,首投族踴躍投票,成為選戰勝敗關鍵。全台20到34歲青年人口數超過520萬,占總投票人口將近三成,但半數年輕人過去並未投票。這次青年投票意願升高,拋開傳統政黨、藍綠、省籍、統獨意識,關心階級、公平、正義、貧富與未來,是今年選戰一大亮點,也成為翻轉政局的關鍵力量。

6、新的傳播形式。網路與社群媒體展現強大威力,藉議題的分享與互動上直接影響網民,打破選去政黨財閥壟斷主流媒體,掌控選戰節奏的局面。在網路民主的時代,國民黨憑著花用不完的黨產,壟斷資訊和意見,炮製各種奧步,左右選戰主軸的手法,一一被踢爆。網路的快速使奧步無用武之地,網路的強大制衡力量,使國民黨及財團型候選人收買媒體、操控司法、遂行抹黑戰術的劣跡,無所遁形。

中央執政失能,更是拖垮藍營選情的關鍵因素。不同機構對總統及其執政團隊所做的滿意度調查,近七成受訪者對馬團隊的施政不滿意。中央無能,禍延地方。六都之爭,僅贏一都,還是慘勝,使國民黨角逐2016大位的熱門人選土頭灰臉,全是受到中央執政不力所帶衰。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