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15年12月時,即引起相當公共討論與關注的員警葉繼元蓄髮事件,當事人因不服保二總隊對其蓄留長髮記了17次申誡、以至考績被評為丙等,提起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已於近日作出宣判,判決結果為葉繼元敗訴。
觀諸此事件的主要爭議,多數大眾認為不外乎「職業團體紀律」與「個人自由權利」兩者間的衝突。網路上相關新聞的留言包括:「想留長髮不會去做其他職業嗎?幹嘛一定要當警察?」「想當警察就要遵守規定啊,不要來亂好嗎?」等等。從近兩年前直至今日,認為在本案中「紀律」較「個人自由」為重要與優先的意見,似乎還是佔了大多數。
▍不論正、反意見,其實都認同警察值勤須遵守一套「紀律」
筆者也認為,以「警察」這個作為人民保母與治安先鋒的群體來說,「紀律」,或者說能否聽從指示、盡忠職守、戮力交辦任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
舉例來說,一個百貨公司櫃位的職員、或是一間便利商店的店員,如果上班時間任意翹班,偷偷跑出去做自己的事或喝個下午茶,或是幫客人結帳的時候擺臭臉、口氣差,那麼這些不守「紀律」或工作內規的結果可能只是那半小時、一小時的時間,上門的客人撲了個空,或是有客人會因為店員態度不好而感到不愉快。
但警察倘若在民眾前來報案時愛理不理,或是基層員警接到上級命令時可以無視、在刑案現場可以不聽指揮而逕自行動,同樣是不守紀律,但這些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則遠遠不只是造成民眾心情不美麗、或是買不到東西而已,而是可能活生生地造成一個現行犯的脫逃、甚至是更多受害者的產生。
比起其他行業,警察、軍人團體內部對於成員要求的嚴密度,以及個人所能自主支配的行為空間,基於其蘊含的社會公益性與重大性,自然都不應與一般職業等量齊觀。因此,如果你問我:警察是不是需要有紀律?我認為:當然需要。並且不但只是有明文規定,更要有所落實,並受到員警的實質遵守。
然而,員警葉繼元所碰到的處境,自始就不應只停留在第一個層次的「上級能否制定一套紀律,並要求員警遵守?」,而是應該進入到第二個層次的討論──「這一套紀律裡的某個特定規範,是否合理、合法?」
▍蓄留長髮,會影響警察業務的執行嗎?
一開始接觸到這則新聞時,包括筆者自己及網路上的部分論者都曾經善意猜想:警政方面會禁止蓄留長髮,恐怕是因為害怕如果員警留長髮、可能在與歹徒有近身肉搏時,成為犯人可以利用的突破口,例如扯住頭髮來讓警察失去平衡之類的弊病吧?換言之,擁有俐落短髮的員警,就不會在近身搏擊上有這項弱點了。
然而有趣的是,從本案的爭議法規「警察人員儀容禮節及環境內務重點要求事項」來看,在蓄髮規定上,對生理男性與女性有不同的規範:在長度方面,男性是「髮長前不覆額,兩側及後頸自髮根斜上剪薄,其斜長不少於1公分」;女性則是「穿著制服時髮長不過肩,過肩時應梳髻」。由此可以明顯發現:女性員警是可以留長頭髮的,而且只要在穿著制服時盤成髮髻即可。
那麼令人疑惑的是,為何男性員警就不能被容許留長頭髮、並且同樣只要在穿著制服時盤成髮髻即可呢?(葉姓員警曾在節目受訪中提到,他曾嘗試過梳髻讓警帽可以包覆住長髮的做法,但仍無法得到長官認同。)難道說,警政署之所以訂定這樣的髮式規定,在規範目的上,並不是像我們憨人想得這麼簡單,其實並不是著眼於所有員警在格鬥上的安全性或俐落性嗎?從警政署人員在此個案中的一系列相關回覆與態度,顯然可以發現是另有原因的。
▍確立與展示「特定性別」該有的「形象」,才是規範背後的真正考量
早在2013年年底,葉繼元當時還尚未具名陳情,但已聯繫上民代與民間團體的協助召開記者會後,警政署的督察室組長楊宗熙大致上是這樣回應的:這套男女員警儀容、髮式的規定,是基於社會觀感所制定。遵守這樣的規則會使員警在執勤時較能被民眾信任及接受。而到了2015年,保二總隊總隊長鍾國文也在決議免職葉繼元的記者會中提到:紀律規範是全國一體,警察是特殊職業,必須要有威儀。
從這些警政單位的表態不難發現,之所以訂下這般男女有別的髮式相關規定,著眼的自始就不是該名員警在某一種髮型下執行勤務時的認真程度、投入意願、格鬥技巧差異或是蒐證能力等等,而是該名員警在某一種髮型下「在民眾眼中的觀感是否正面」。
警察作為人民的保母,該重視人民看到警察的眼光本身是沒有錯的,就好比今天我們倘若讓警察人人都可以執勤穿便服,則縱使所有員警的辦事能力跟意願還是同樣高昂,但對民眾來說可能會有警察組織體系鬆散、辦事不牢靠等的負面觀感產生。而避免在制度設計上讓人民對公權力產生誤判與不信任,確實是公權力自身應該避免的沒錯。
然而,這個髮式的規定之所以有錯,並不是錯在它在意民眾的觀感,而是在於它在意了、並且更「再製」(reproduction)了民眾的「性別歧視與刻板印象」。
▍在意民眾的觀感並沒有錯,但在意民眾的「性別歧視」就是錯的
一個法治國家中所有層級的法律,從憲法、法律到命令,除了效力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決定與宣示意義了。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這個髮式規定相當「敏銳」地察覺到當今民眾可能還存有「男性留長頭髮好像怪怪的」此一刻板印象。但法規制定者所選擇的做法,卻不是與民眾溝通或化解這種與警察職務無關的敘事邏輯、解決這種違背當今性別平等與相互尊重理念的想法,而是選擇最簡易的、最低成本的──去順服、去呼應、甚至再現這樣的思維。
我們彷彿聽到:「留長髮的男性,給大眾的印象就是不得體的、不被信任與接受的,所以我們不允許這樣的行為喔!」這樣性別歧視的話語,在規範訂定的那一刻起,已經從單純的街頭思維變成了明文的法令教條;已經不再是從民眾的心頭浮現,而竟是從公權力的嘴裡娓娓道來……
不少網友可能出於好意,但可能更是嘲弄與譏諷的,奉勸葉繼元盡快換工作、轉跑道才是上策,不要再攪動警界紀律的一池春水。然而,倘若整個社會、或是身處在公機關其中的人們,明明已經目睹乃至親身經歷了來自公權力制度本身所施加的歧視待遇,卻選擇視而不見、換個人生方向一走了之,這不單只是與自我的妥協而已,更是放任下一位、下一群因蓄髮而面臨解職的葉繼元的產生啊!
我想,這一份初衷,或許正是員警葉繼元之所以能夠不厭其煩、堅忍不斷,試圖與體制展開漫長對話的動力來源吧。
▍期盼法院更融入性別平等的視角,與法規對話
回到法院所公布的新聞稿,法官對於此一位階屬於命令的「警察人員儀容禮節及環境內務重點要求事項」是否違反位屬更高層級的法律位階的「性別工作平等法」,僅用一句「與性平法第7條規定無違,自無性別歧視。」來交代,難說不是一個四兩撥千金的輕描淡寫。如果本案能夠順利上訴,真的期待可以看到法院有更深入的思考與探求。
最後,想問問辛苦讀完本文的各位朋友們:你們知道電影真人版的雷神索爾吧?雖然聽說他在第3集剪短了頭髮,但前2集的他,可都是留著飄逸的及肩長髮、奮勇地幫地球解決末日危機的呢。
如果,我們認同雷神索爾可以留著「長髮」來拯救世界;那麼一位台灣員警,為什麼不能留著「長髮」來維護社區安全呢?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研所碩士班學生、前政大性平會學生委員)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