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性戀是什麼?」
「泛性戀跟雙性戀有差嗎?」
「泛性戀來者不拒,就會腳踏多條船?」
你有聽過泛性戀嗎?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泛性戀與雙性戀相似,都是「非單性戀」的性取向,但因為泛性戀者在人際關係上不嚴格區分男性或女性,而採取更開放的態度,且不認同性別二元論,因此相較於雙性戀,泛性戀被認為是涵括範圍更廣的詞彙。外號摸哥、在網路上經營「低調腐女求生記」的部落客摸摸,自我認同為泛性戀,她說:「我在乎的是這個人,而不是他/她的性別。」
系列影片:
在認識泛性戀之前,先了解性別的不同可能
過去當我們在討論性別時,往往只想到「男/女」、「同性/異性」,其實有更多的面向可以探討,如用上圖「光譜」的概念去理解性別,在生理性別上除了男女之外,也可以選擇中間(陰陽/雙性人);而在心裡性別(性別認同)上,你也可以有60%男生與40%女生(以上圖為例,就會介於中間偏男生的位置),以此來讓性/別有更多選擇與可能。看完之後你是否對性/別有更多了解呢?快來填填屬於你自己的性別光譜吧!
摸哥:我曾經夢過跟狗談戀愛!
泛性戀(Pansexual)目前較廣為接受的定義是:能被另一個個體吸引,並且不會因對方的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而產生隔閡,也就是他們可以跟任何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的人談戀愛,比如說:生理性別上的生理男、生理女、雙性者,性別認同上的男性、女性、跨性別等等。
摸哥回憶她的泛性戀認同,居然是追溯到一場夢:「我夢到跟一隻狗相談甚歡,還談到很哲學的問題。」回憶夢中好像經歷一場柏拉圖式的戀愛,而且對象是隻狗,但進一步詢問可以跟狗發生關係嗎?摸哥則是大笑說沒辦法。現實中的她,高中唸的是女校,在校內很受女生歡迎,因此被開發同性情慾(T婆都有當過)。上大學後身邊男女都有,跟異性、同性都有交往過,但她過去一直認為自己是雙性戀,直到這一年才得知泛性戀,進而產生認同。
「我的性別認同也是一路走來才逐漸理解的。」作為泛性戀的摸哥,坦言這個名詞目前在台灣還沒有太多人知道,因此沒有受到太多的批判與質疑,就算未來遇到了,她也不會在乎,因為她認為性/別是非常多元的東西,不應該因為少數就被當作不正常。對於擁有多樣性別認同(除了泛性戀之外,還有雙性戀、無性戀、跨性別等等)的朋友,摸哥認為性傾向只是人的一部分,就像外界看待她也不會只因泛性戀而決定喜不喜歡你,而是看整個人。當你在工作上建立一定的名氣與專業,你的態度跟看法都會有影響力。她說:「自從我出櫃後,其實很多網友私訊給我,看到我跟目前伴侶的狀態很受感動,也讓他們更鼓起勇氣面對自己。」
常見迷思:雙性戀跟泛性戀有什麼差別?
雙性戀目前有眾多說法與定義,有些認為他/她們不只喜歡一種性/別與性向;有些認為他/她們複雜多樣,不能夠用「愛男也愛女」、「異性戀加同性戀」一概而論。而泛性戀的說法較無爭議,就是他/她們不受任何性別/性向的限制。也有人用「一條繩子」來比喻:雙性戀並不是只看到繩子的兩端(落入男女二元性別),而是看到「甲乙二端的整條繩子」;而泛性戀則是直接看到「這一條繩子」。總體來說,雙性戀跟泛性戀有許多重複與模糊地帶,有可能一人同時具備兩者的客觀條件,但如何判定是雙還是泛,則是依個體自由選擇。
摸摸怎麼看多元性別教育?
台灣同志遊行在今年已邁向第十五年,且作為亞洲區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於今年進行同性婚姻釋憲,督促法務部應在2年內研擬修法,保障同性婚姻。而即將於本週末(28日)舉行的全台同志大遊行,今年主題定位在「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慾跟上來」。在此我們詢問摸哥對「多元性別教育」的看法,曾經長年在補教界工作的她慨嘆:「有許多父母支持同婚,但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這條路。」她認為教育在後天影響上扮演很大的角色,特別是從小一到國三這段時間,應該讓每個人都能做自己的樣子,就是多元性別教育最重要的事。
延伸閱讀:
【圖輯】LGBTQIA這些字母指的,究竟是哪些人?
【一圖看懂】教孩子成為同性戀?關於「性別平等教育」的真正內涵
特別感謝:台灣酷家
企劃/訪談/文字:許家嘉
編導:程兆芸、游子慧
圖表設計/剪輯:游子慧
核稿/監製:李漢威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