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台灣大學昨(20)天凌晨發生1死3傷的潑酸事件,其中一位傷者是外包的保全人員。台大校方今天指出,可能難以公務預算給予慰助,但仍會用募款等方式盡力幫助。
台灣大學工會昨天在事發後,提出兩點訴求,希望台大校方提供因公受傷的保全人員必要的傷害急難救助及職業災害補償,同時給予所有編制內外勞工心理衛生輔導。
根據台大學生會提供的訊息,上午心輔人員已全面進駐事發的研究生宿舍,方便直接輔導住宿生,另外學校也寄送電子郵件到全校學生的NTU信箱,提供各項輔導管道資訊,以求降低恐慌。
台大工會指出,昨天受傷的宿舍夜間保全,不是直接聘僱於台大,但每天上班工作地點也是在校園的崗位,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應比照編制內教職員,校方也有責任確保派遣人員免於遭受身體或精神傷害。
台灣大學今天召開校務會議,主任秘書林達德在會前受訪表示,目前以協助傷者醫療、安撫師生為主,還沒討論到職業災害慰助的問題。但他坦承外包人員可能很難使用公務預算,但學校一定會盡全力協助,必要時會採用募款的方式。
《蘋果日報》2014年報導,由於派遣勞工權益受損案例頻傳,2014年,勞委會曾打算立專法規範派遣勞工權益,並在委員會議中通過《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根據當時送行政院審議的草案第15條,如果派遣人員發生職業災害,派遣公司跟要派公司都必須負起《勞基法》規定的職業災害補償責任。這次案件如果適用,不只保全公司,連台大也要提供職災補償。
《報導者》報導,然而,當時《派遣勞工保護法》引起部分勞團強烈反彈,認為政府應全面禁止派遣,而不是立專法讓派遣合法化,而且當時各方對於3%的派遣比例上限也沒有共識,該草案最終沒有通過行政院審議。
依據現行法律,這次受傷的保全,可以根據《勞基法》跟《勞工保險條例》向保全公司要求職業災害補償。
這次受傷保全與台灣大學的勞雇關係,目前只能以《行政院運用勞動派遣應行注意事項》來規範,其中關於職業災害的內容,只要求台大如果發現派遣公司違反《勞基法》、《勞工保險條例》必須主動通知主管機關,但這個法規並沒有要求台大直接對派遣保全負責。
「乖乖好好念書就好」,學生缺乏感情教育
(中央社)這次事件也引起各方對於「感情教育」的討論,對於如何在未來避免類似憾事發生,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認為,教育現場對孩子的情感教育欠缺,這應該要盡早做,讓孩子知道如何表達情感、情緒。
紀惠容說,學校教育、家長長期以來教導孩子要好好念書,不要談戀愛,使得孩子碰到感情挫折時就輸不起,找不到方法排解情緒。
台北地檢署一名不願具名的檢察官說表示,要學生「好好念書,不要談戀愛」治標不治本,不如在教育過程中教學生如何學習分手、情緒管理,若這名犯嫌在犯案前已有精神問題,衛福體系也要進入協助。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研究員呂欣潔便投書《蘋果日報》表示,在性別氣質仍舊偏向固著的台灣社會,身為一個男性通常不被鼓勵去思考親密關係,包含了解或表達自身在親密關係中的需求,更不被允許表達情緒(愛、快樂、悲傷、痛苦等,最常見的說法就是「男生不能哭」)。
父權社會下男性被期待要堅強、有擔當、要陽剛,「壓抑」或「憤怒」於是成為男性被訓練出的兩種處理情緒的方法。在如此的社會期待下,在親密關係中受挫,或因為親密暴力關係而求助,對男性來說更加困難,光要尋到願意且有能力服務男性的家暴服務單位就很不容易(台灣依然存有親密暴力服務組織只服務婦女的觀念),要跨越社會種種對男性期待的門檻與框架,非常不容易。
關於衛福體系是否介入,《蘋果日報》報導,受害的謝姓學生9月曾因「遭親密關係家暴」而被通報北市家暴中心。衛福部昨日也證實此事表示,當時謝男是遭人弄傷脖子送醫,表示此案已由北市家暴中心當時已列為高危險個案,社工、警察訪視密度會提高,但當事人並未申請保護令。
新聞來源:
- 台大潑酸案 校方啟動輔導與發信安撫(中央社)
- 台大潑酸案 校方全力幫受傷保全(中央社)
- 大潑酸案 家屬證稱兇手與傷者謝男交往逾1年(蘋果日報)
- 職業安全衛生法
- 7大行業 禁僱派遣工(蘋果日報)
- 禁不了也管不著——進退兩難的派遣專法(報導者)
- 行政院運用勞動派遣應行注意事項
- 勞動部──派遣勞動上限規範
- 呂欣潔:從台大情殺 正視匱乏的情感教育(蘋果日報)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