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美國男子西爾斯(Richard Sears)原本對中文一竅不通,40多年前他來到台灣學中文,愛上了漢字研究,他花費多年經歷、耗盡積蓄、架設漢字的說文解字網站(Chinese Etymology),還贏得「漢字叔叔」美名,最近因為登上中國央視新聞,成為中國網友熱烈討論的人物。
《蘋果日報》報導,西爾斯出生在美國全是白人、全是基督徒的小鎮,1972年他22歲,對父親表示要出國學中文,父親極力反對,兩人還打了一架,最後他用洗盤子存下的錢買了機票飛到台灣,但從22歲學到40歲,他只會說中文口語,卻不會寫中文,因為他不懂中文字的起源,只會硬背,後來才明白文字演變的故事。
他喜歡漢字從象形文字演變的過程,每一個漢字對他來說都是一個故事,「你看命令的令,上面是口,下面是一個跪下來的人,這是頭、背、膝蓋、手、屁股,所以這個口是上面一個人在講話,下面是一個人跪下來,是命令他。」他說,這些故事有的是從書上看來的,有的是他自己悟出來的,這是學習漢字的樂趣所在。他想過把漢字字源存入電腦資料庫,但一直沒動手。
《自由時報》報導,1990年至1994年,西爾斯罹患嚴重心臟病。一次手術結束後,醫生告訴西爾斯,不確定他還能活多久。從此西爾斯決定,他要把中國古典詞源學書籍電腦化,並從中掃描古代漢字,終於在2002年建構出漢字詞源網站。
當用戶在網站上輸入一個漢字,就能看到該字詞在幾千年歷史中的變化。網站內收錄了8萬多個漢字,其中只有3500多個是常用的字詞。西爾斯為了創立和維持網站,傾家蕩產花了30萬美元(約新台幣900萬元),自己卻獨自生活,過著簡單而節儉的生活,每天花費不到15美元(約新台幣450元),並且主要依靠公共捐款來維持他的網站。
《中國時報》報導,2002年,當西爾斯成功將《說文解字》、《金文編》、《甲骨文編》和《六書通》的所有字源數位化,將「字源」數位化並不容易,由於學界多將資料存於紙本,且未有數位化的先例,西爾斯只能逐步摸索,並架設網站「漢字字源(Chinese Etymology)」收錄大量的常用字、甲骨文、金文、大篆……等字體。
西爾斯說:「百年以後,也許大家都用電腦,沒人會寫漢字。我做的網站不僅是給學習中文的外國人看,也想給未來的中國人看,讓他們理解古漢字的樣貌。」
《金融界》報導,如今網站匯集了他所蒐集的,近10萬個古代中文字形,有6552個最常用的現代中文字字源分析,31876個甲骨文,24223個金文,以及秦漢大篆書11109個、小篆體596個。登錄這個中英文雙語網站,任意輸入一個漢字,就可以找到這個漢字的「前世今生」,查到每一個漢字的演變過程,你輸入一個漢字,這個漢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各種版本,便會展現在你眼前。
除了字體都有英文解釋外,還有普通話、廣東話、上海話、日本話、韓國話讀音和《說文解字》的解釋,甚至它的英文釋義。網站還能按照,表音或者表意的用法查詢相關漢字。更重要的是,它全球免費查看。
網站初成時,西爾斯已經52歲,又遭遇美國經濟危機,2007年他徹底失業,無力再支付中國助理的薪酬,只能完完全全靠自己。為了保持網站的純淨,他一直拒絕可獲利的商業廣告,網站每天大約有15,000個瀏覽量,大部分是漢語研究者或是中文學習者。不得已之下,他在網站開通了捐贈功能。但一年下來,最多收到50美元的捐款。最困難的時候,他連租服務器的47美元都沒有。他的台灣太太,無法理解他,也在2008年離開了他。
這個人叫Richard Sears,他用20年的功夫,手工將中國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數字化處理,上傳網絡供所有人免費使用。這就是外國人(我猜是美國)的'傻'吧,這種國家工程,怎麼能自己一個人弄呢?
直到有一位中國網友發現了西爾斯的網站,忍不住發了上面這一條微博,許多人才因此被他的故事震撼了。他收到了幾千封郵件,網站點擊量達到60萬次,第一次有人叫他「漢字叔叔」。後來他買了一張單程機票到中國,輾轉在一些學校以代課的形式受聘任教,拿著少少的薪資,繼續研究漢字,上傳更多文字。
如今,他已經是67歲的「漢字爺爺」,每次有媒體訪問他,他總是說,「我不可憐,只是沒錢。」有些事情,不是要看能不能賺到錢,才去做的,有自己的愛好,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他從不覺得自己可憐。
「我希望中國人注意我不是因為我是外國人,而是因為我會分析漢字。」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