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關鍵評論】Yang:2017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長日將盡》日裔英籍小說家石黑一雄 (1485)

$
0
0

瑞典皇家學院連續兩年把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非典型作家後,今年總算回歸「常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日裔英籍小說家石黑一雄。此外諾貝爾獎獎金今年加碼至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368萬元)。

諾貝爾文學獎前年頒給白俄羅斯女記者亞歷塞維奇;去年頒給美國民謠、搖滾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得獎原因是「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新的詩意表現手法」。

諾貝爾文學獎由瑞典學院負責選出得獎者,學院網站指出,每年1月31日前接受推薦,平均每年收到350名推甄人選。經諾貝爾委員會審查後,將初選約20名候選人名單交給瑞典學院。通常在夏季休會前,會進一步縮小至5名候選人。

諾貝爾委員會在宣布得獎人之後,詳細介紹了石黑一雄在2005年的著作《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該作品承襲了他一貫的典雅風格,闡明人性的脆弱與希望,巧妙地融合了推理、懸疑,科幻與愛情。《別讓我走》曾入圍布克獎決選。該小說也改編為電影、舞台劇及日本同名電視劇。

石黑一雄作品主題與「記憶、時間和自欺欺人」相關。瑞典學院指出,石黑一雄小說著作有著強大的情感力量,發覺我們與世界連結的幻覺下其實是一片深淵。

瑞典學院說:「石黑一雄的作品以謹慎壓抑的筆觸聞名,不受任何事件支配。」

諾貝爾評審委員會說,2005年出版廣受好評的反烏托邦作品《別讓我走》後,石黑一雄將科幻小說「冰冷的暗流」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2015年出版的最新作品《被埋葬的記憶》,透過「移動的方式探索記憶與遺忘、歷史與現在以及虛幻和現實的關聯」。在這本書中,一對年邁夫婦在古色古香的英格蘭風光下展開公路旅行,盼能與多年不見的成年兒子團聚。

(中央社)62歲的石黑一雄表示:「這是非常大的榮譽,這代表我追隨著許多偉大作家的腳步,因此是非常棒的讚美。」

他表示:「這個世界正處於非常不穩定的時刻,我希望所有諾貝爾獎能在此刻,對全世界成為某種正面力量。如果在此時此刻,我能夠成為貢獻正面力量的一份子,我會非常感動。」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年11月8日-)是一位日裔英國籍的小說家。他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應其父親的工作需要,石黑一雄全家移居英國,自此三十年後才重新到過日本。

石黑一雄曾就學於東安格里亞大學和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與魯西迪、奈波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石黑一雄的《浮世畫家》在1986年奪得英國惠特貝瑞圖書獎(Whitbread Book Awards),而作品《長日將盡》於1989年獲得布克獎。

依據維基百科,石黑一雄的作品屆表如下:

  • 1982年:《群山淡景》英文書名:A Pale View of Hills
  • 1986年:《浮世畫家》英文書名:An Artist of the Floating World
  • 1989年:《長日將盡》英文書名:The Remains of the Day
  • 1995年:《無法安慰》英文書名:The Unconsoled
  • 2000年:《我輩孤雛》英文書名:When We Were Orphans
  • 2003年:《悲歌之王》(劇本)英文書名:The Saddest Music in the World
  • 2005年:《別讓我走》英文書名:Never Let Me Go
  • 2005年:《伯爵夫人》(劇本)英文書名:The White Countess
  • 2010年:《夜曲》英文書名:Nocturnes: Five Stories of Music and Nightfall
  • 2015年3月:《被埋葬的記憶》 The Buried Giant

石黑一雄雖出生於日本,保留日本名字,頭兩本著作把背景設定在日本。然而,他在受訪時曾澄清,他對於日式寫作不太熟悉,他的作品也與日本小說不太相同,那兩本書的背景設定是憑藉想像。

他曾說:「如果我用筆名寫作,然後找人替我拍作者照片,我確定沒有人會說,這本書的作者讓我聯想到日本作者。」他直到1989年,離開日本將近30年後才再次回到出生地。

石黑一雄在1985年獲得英國女王頒發大英帝國官佐勳章(OBE)。「泰晤士報」在2008年列出50位1945年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作家,石黑一雄名列其中。

石黑一雄的《長日將盡》和《別讓我走》兩部小說都曾改編成電影:

另一部被改拍成影視作品的《別讓我走》,承襲了石黑一雄一貫的典雅文筆,闡明人性的脆弱與希望,巧妙地融合了推理、懸疑、科幻與愛情,小說曾入圍布克獎決選,也被改編成電影、舞台劇及日本電視劇。

石黑一雄不只寫小說,也擔任電影「異國情緣」(The White Countess)的編劇,劇本聚焦於一群生活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上海的外國流亡者,日本演員真田廣之也參與演出,也是監製、導演伊斯曼.墨詮(Ismail Merchant)的最後遺作。

而石黑一雄有8部作品曾在台灣出版:

  • 謝瑤玲/譯,《浮世畫家》,台北:皇冠,1994年。
  • 余而彥/譯,《長日將盡》,台北:皇冠,1994年。
  • 冷不梅/譯,《群山淡景》,台北:聯合文學,1994年。
  • 林為正/譯,《我輩孤雛》,台北:大塊文化,2002年。
  • 張淑貞/譯,《別讓我走》,台北:商周出版,2006年。
  • 吳宜潔/譯,《夜曲》,台北縣:聯經出版,2010年。
  • 張淑貞/譯,《長日將盡》,新北:新雨出版社,2015年。
  • 楊慧君/譯,《被埋葬的記憶》,台北:商周出版社,2015年。

台灣出版他兩本經典作品的商周出版副總編輯陳玳妮今天表示,石黑一雄的文字透露悲天憫人的胸懷。陳玳妮電話受訪表示,石黑一雄每本著作都很特別,由於在日本出生的背景,有時會讓書中人物現身日本;別讓我走還安排有「生物複製人」。

參與選書的陳玳妮表示,石黑一雄的文字透露「悲天憫人」的胸懷,這是介紹他的著作最貼近的用詞。

負責遴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瑞典學院指出,石黑一雄他在偉大的情感力量的小說中,「揭露了我們與世界聯繫虛幻感覺的深處」。

(中央社)諾貝爾文學獎1901年首次頒給法國作家普魯多姆(Sully Prudhomme)之後,113名文學獎得主僅14人是女性。但瑞典學院堅稱,性別因素不會列入考量,國籍、語言或文學類型也不是重點。

以下為諾貝爾文學獎你可能想知道的一些數字:

  1.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自1901年以來,文學獎已頒發109次,其中有7年因各種原因沒有頒獎,分別是1914 年、1918年、1935年、1940年至1943年。
  2. 只有4年將文學獎同時頒給兩名得主,分別於1904年,1917年,1966年和1974年。
  3. 自1901年至2016年,共有113人獲獎。
  4. 在所有得主當中,最多人在5月21日和2月28日出生。
  5. 平均獲獎年齡是65歲。
  6. 最年輕得主是1907年獲獎的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當時他41歲。
  7. 最年長得主是多麗斯.萊辛(Doris Lessing),2007年以高齡88歲獲獎。
  8. 獲獎女性有14位。
  9. 有2人拒絕受獎,分別是1958年獲獎的巴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和1964年獲獎的沙特(Jean-Paul Sartre)。
  10. 沒有文學獎得主獲獎超過1次。

諾貝爾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已經揭曉,其他獎項公布日期分別是:6日和平獎,9日經濟學獎。

2017年諾貝爾獎得獎名單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得獎人: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赫( Michael Rosbash)、楊格(Michael W. Young)
  • 獲獎原因:發現控制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

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士範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