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蘋果日報】​番紅花專欄:孩子成為大一新生 你捨得放手了嗎 (1118)

$
0
0

番紅花/作家究竟父母要到孩子幾歲時才願意「放手」讓孩子飛、才相信孩子有處理事情的能力、才願意讓孩子體會非溫室的真實生活呢?十八歲你覺得夠不夠?九月底是大一新鮮人體檢的日子,依照學校規定,新生必須走完體檢程序才算報到手續完整,我在家長LINE群組裡,讀到一則家長的建議:他說依往年經驗,體檢當天新鮮人人數眾多,故總是大排長龍,為了不讓孩子在艷陽下辛苦排隊排太久,他推薦以下兩個方法:親友可早點出門到校幫小孩排隊,或是放棄使用學校體檢優惠價750元,直接花1500元到外面市立醫院做體檢,既不用排隊曬太陽又節省時間,多花這幾百塊錢很值得……我讀了大感驚訝,父母終於把孩子養育到送進頂尖大學了,這一路十八年不知費盡多少心思,卻還捨不得放手、不給孩子長大的機會,還想親自幫孩子提早卡位排隊,或是多花幾百塊錢省卻眾人排隊之勞……我關上群組,突然覺得我的孩子在這方面是幸運的。同為大一新鮮人的他,所有報到、註冊的手續和流程他一手搞定,我沒有看過半張學校發的通知單,我也難免擔心沒當過大學生的他會不會因為疏忽沒經驗、漏了什麼環節,而失去新生的資格,茲事體大、冒不得風險,但我告訴自己:如果三十年前我可以獨力完成自己的一切新生報到流程,我的小孩沒有道理不行。我對孩子說,大一生活離我何其遙遠,媽媽已幫不上任何忙,請他務必自己仔細研讀學校網站通知的所有細節,千萬別拖延任何一樣手續的「截止日」,何時報到、選課期限到何時、新生體檢日、註冊繳費期限、規定要修多少學分……只見他每天忙進忙出的,最後他完成所有新生入學手續,順利成為大一學生。相對於那位捨不得孩子新生體檢日在豔陽下排隊的家長,顯然我為孩子做的太少。但如果有能力考取大學的十八歲孩子(其實已可稱之為成人了),卻不能親自感受入學繁瑣手續背後所帶來的考驗與快樂,豈不遺憾。「放手」這兩個字在家長群組圈裡一再出現,在教養書裡一再被論述,充分顯示「放手」太難,以致它成為全球的教養流行語。我自己也經常思索對孩子我是否還有更多放手的空間,我是不是直升機父母,我是否有意無意中扼殺孩子自主發展的空間而不自知,人性崇尚自由,究竟我以愛之名、剝奪了孩子多少自由……。「過度教養」(Overparenting)的痕跡在家長網路社群的討論串處處可見,我們強力介入孩子的生活,我們樂意為孩子打理大小事情,我們積極陪伴孩子遊戲、認為夜夜伴讀是職責所在,愛與放手的界線模糊沒人說的清楚,因此這本書《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值得細讀。作者Julie Lythcott-Haims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曾任職史丹佛大學新生與大學部輔導主任十年,自己也育有兩個青春期孩子,他甚至承認自己和那些他曾經輕聲譴責的過度干預孩子的父母沒有太大不同,高度參與的養育方式可以讓父母看到「短期的結果」,提供了安全、獲得了機會,它已然成為中產階級的教養常態,但也許我們可以停下來想想,我們的孩子是否被妨礙發展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重要心理特徵,也就是「個人對於自己具有充分能力可以完成某事的信念」?孩子需要被栽培,但他們也需要在這個世界裡發展自我認知,知道怎麼樣靠自己處理事情,但如今孩子已幾乎失去即席自由遊戲,他們的遊戲多半是正式的、有大人監督或指揮的,他們經常待在結構化的環境與室內,而自由和遊戲總是被蠶食,並且重複過量的作業與考卷練習,卻極少在家庭裡學習到生活技能。雖然這世上沒有標準的父母使用手冊,「過度教養」這幾個字也不討喜,但父母如何脫離孩子不能成功的恐懼,思考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是這一代父母重要的課題。

看更多番紅花文章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