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戰後日本女性解放運動的先驅、也是「灣生」的泉美代子家屬今天捐出遺產新台幣逾千萬元給成功大學,這是成大第一筆可追溯到85年前創校之初的捐款。
成大校長蘇慧貞說,捐款人是當時日籍教授百瀨五十的女兒泉美代子;包括泉美代子的長子泉浩平、泉晴次、長媳泉由香、孫女泉夢、泉沙蘭一行5人今天在成大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捐出母親半數遺產新台幣1277萬2095元(日幣4939萬元),由蘇慧貞代表接受。
蘇慧貞說,半年前收到一封email,只有短短2、3行,內容簡單說明要捐款給成大,email來自日本泉家的律師,但未提到捐款用途,起初還以為是詐騙集團。
不過,蘇慧貞根據email提及的「百瀨五十」這個日本名字展開調查,才發現是成大1931年創校(台灣總督府台南高等工業學校)之初的第一批日本學者,泉美代子是百瀨五十的女兒,成大檔案有完整的記載。
成大自1935年開始發行學術報告,成大圖書館收藏的第一期至第五期期刊共18篇論文中,專研有機化學的百瀨五十,就占了16篇;在這16篇中,12篇也刊登於日本期刊「工業化學雜誌」。
1933年出生的長女泉美代子是人們口中的「灣生」,曾就讀台南市立花園小學校,日本戰敗後,百瀨五十接受國民政府徵用持續任教,直到1946年,百瀨五十先把女兒送回日本延續家族香火,隔年才被遣送返日。1985年,百瀨五十健康急轉直下,四年後病逝,享年87歲,大體捐獻日本信州大學醫學系。
蘇慧貞校長指出,戰後生活辛苦,百瀨五十教授堅持男女受教權平等,美代子小姐可以完成大學教育,終其一生奉獻教育;同樣身為女性,深刻感受到長輩對於男女給予同樣平等教育機會,是多麼重要的時代先驅精神。
美代子女士是一位非常不平凡的女性,年輕時致力女性平權,倡導學童保育,以那時代的女性來說,成績讓人望塵莫及,她將這一切歸諸於父親在艱困年代支持她一路完整教育,也促成美代子小姐將半數遺產捐回給這塊土地、這所學校的心意。
泉美代子深受父親影響,在日本也是名教授,且是二次戰後日本女性解放運動的先驅,關注學童保育制度,1983年50歲時在東京女子醫科登錄遺體捐贈,1992年起擔任生命線電話諮商志工,長達15年,並曾在2007年來台,直到2年前過世。
泉美代子2005年就立下遺囑,將半數遺產捐給成大,泉美代子在家書中寫道:「我衷心相信亡者能藉由生者的記憶重生。但願,透過捐贈獎學金,能令家父的靈魂,在校園學子腦海中浮現百瀨五十這個陌生日本名字的瞬間,得以重返魂牽夢繫的成大,持續從事他醉心的有機化學研究。如此,我將死而無憾。」
泉浩平與泉晴次透露,母親要將一半的遺產捐給成大,兩人也是看到媽媽寫的家書才知道,兩人只能各分得四分之一的遺產,一開始的感覺是驚訝且不知如何以對。過去對外祖父與成大的關係並不清楚,因為要執行媽媽的遺囑,慢慢整理,才知道整個事件。
回想母親的生平,泉浩平說,母親在他幼年時,常提到香蕉、鳳梨,這些水果理所當然地出現在家裡的餐桌上;他誤以為的日本炒麵,其實是台灣的炒米粉;數數字時,記憶中也是用中文發音的「1、2、3、4」。
提到母親捐款動機,他表示,台灣自1895年至1945年由日本統治,台灣人必須使用日本語做為官方語言,母親出生在這樣不盡情理的社會,成長到12歲,帶著自身對這塊土地的愧疚而來;另外,就是想透過捐贈,讓台灣學生腦海中偶爾閃過「百瀨五十」這個日本名字,讓祖父瞬間有機會重返校園。
泉浩平一度哽咽說,母親對她生長的國家,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曾經生長的台灣生活,是母親日常生活的基本型態;但在母親去世前10年,他和母親的互動卻不多,而是透過今天這樣的場合來回憶母親。
成大學務長洪敬富指出,泉美代子女士家屬捐款扣除捐贈相關費用新台幣12,772,095元整(日幣4939萬元)予成大校務基金獎學金專戶,校方將以該專戶投資收益及孳息作為獎學金,本金永不動用。獎學金名額及金額,每名每學年新臺幣參萬元,原則上每年8至12名,並得視當年度投資取得收益及孳息,調整獎學金金額及人數(依化工系、化學系3:1為標準)。
百瀨五十教授生前研究有機化學,獎學金將嘉惠化工系及化學系學生,申請條件為1.成大化工系及化學系正式在籍的本國籍學生(不含新生、休學生、延畢生及曾獲得該獎學金者)。2.曾修習過「有機化學(一)、(二)」。3.前一學年之學業成績及操行成績均達80分以上者。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