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關鍵評論】Lo:找手機、連Wi-Fi,成為世大運外籍選手「保母」的外語替代役 (2786)

$
0
0

(中央社)

台北市政府兵役局替代役中心主任賴振江受訪指出,光是選手村就有400名役男進駐,其中近200名為外語替代役,其他則負責一般行政庶務工作,不過也都有基本外語能力。此外,加上警消替代役,共有800多名役男支援此次世大運活動。

內政部長葉俊榮也在臉書上肯定替代役男呈現台灣的「軟實力」。

淡江大學法文系畢業的呂承恩,原來在台東矯正署服役,因為有英文、法文專長,也有跟外國人一起工作的經驗,自願請調到世大運來服務,負責的範圍包括法國、德國和巴勒斯坦籍的選手。

呂承恩受訪時指出,外語替代役的角色很像樞紐,是外國人跟本國人的溝通橋梁,在選手村裡,外籍選手會有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如冷氣壞掉、Wi-Fi不能用,都會直接找他,他開玩笑形容,有時像保母一樣。

德語專長的王璽鑑,曾在德國求學生活12年,回台灣當兵剛好有機會借調到選手村一個月,他覺得是很不一樣的體驗。

王璽鑑說,在選手村服務一天有三班制,一星期大概需輪值兩次大夜班,主要工作就是協助選手們的大小事,接到任何狀況後,要負責聯繫找對口單位解決,並回報各區的區長辦公室。

賴振江說,外語替代役男精通的語言除了英文外,還有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韓語、日語、泰語和粵語等的專長。

內政部役政署管理組北部督考科長黃立民表示,替代役男服務的內容相當龐雜,可說是最稱職的「政府志工」,因為主辦單位對一般志工並無約束力,但役男一定是準時到班,任何工作都要做,役男們也很主動積極,不會抱怨「這不是我的工作」,而是「你有什麼問題,我都幫你反映出去」。

黃立民說,選手村裡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發生,舉凡鞋子掉了、手機掉在接駁車上、遙控器找不到、需要水桶泡腳等的生活瑣事,都要透過替代役男解決,平均一天至少50件以上。

役政署副署長沈哲芳表示,配合國家政策,替代役男有機會到世大運協助,也是一種學習。

世大運30日閉幕,替代役男借調時間到9月3日,閉幕後替代役會協助恢復場地,再返回原單位,屆時役政署也會舉辦感恩茶會,感謝役男的付出。

瓜地馬拉、俄羅斯交換生,樂當世大運志工

目前就讀政治大學企管系三年級的梁婉玉,來自瓜地馬拉,在台北世大運擔任紐西蘭、烏拉圭及瓜地馬拉代表團隨隊志工,笑說台灣是她的第二個家。

梁婉玉熱愛運動,除了爬山還與好友組成龍舟隊。由於她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英文、西班牙文,且熟悉台灣環境,認為能在世大運幫助選手。

梁婉玉表示,無論選手輸或贏,她希望能帶給選手歡樂,讓選手享受每一場賽事。對她而言,台灣是她第二個家,直說台灣相當安全,人們也很友善,出門不用感到害怕。

來自俄國的林海麗(Daria Aleshina),目前攻讀政治大學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熱愛觀看體操、跳水、田徑等運動比賽項目,也因此報名擔任台北世大運志工。

她笑說,當年俄國索契(Sochi)舉辦冬季奧運時,她正好在台灣學中文,因此錯過;這次剛好在台灣讀書,遇上台北舉辦世大運,認為會需要國際志工,因而報名參加。

同為俄國人的尤金(Evgenii Demochkin)說,想參與大型國際賽事,所以報名參加,利用機會認識新的朋友、嘗試新的東西,都是很棒的體驗。

而來自非洲喀麥隆的馬丁(Martin Agbor Enoh),畢業於南韓釜山大學,曾參與2015光州世大運,由於他在南韓住了五年,他說參與在南韓舉行的賽事仿若「在家」,台灣是全新環境,必須要熟悉或在他人協助下完成所有事情。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