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關鍵評論】Lo:人事費7000萬、業務對象1120人,蒙藏委員會2018年將走入歷史 (1768)

$
0
0

(中央社)

總統蔡英文去年10月主持執政決策協調會議,行政院提出「兩階段組改」的規劃,第一階段處理共識性較高的部分,其中包括裁撤蒙藏委員會。

徐國勇上午接受訪問時表示,蒙藏會的裁撤已在2010年修正的行政院組織法當中明確規定,2018年未編列預算,年底前將裁撤。

徐國勇說,蒙藏會目前編制49人,規劃其中6人移撥到陸委會、43人移到文化部,相關業務也由這兩個單位承接。

徐國勇表示,依據《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原機關裁撤時,相關法規未及配合修正時,行政院可用行政命令停止辦理掌理事項。但因總預算案須於8月底前送立法院,且不再編列蒙藏會相關預算,為周延起見,規劃在總預算案送出前,將先把廢止《蒙藏委員會組織法》送立法院審議。

根據蒙藏委員會統計,在台蒙人男性227人、女性245人(統計至2017年2月),共472人;在台藏人持有身分證者511人、持居留證者137人,共648人(統計至2016年12月)。總計蒙藏委員會主要業務對象,共有1,120人。

業務分別併入陸委會、文化部

中時報導,馬政府時期,立法院通過《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其中已無蒙藏會,如果行政院再將《蒙藏委員會組織法》送請立法院廢止,蒙藏會就「功成身退」,但七年來,《蒙藏委員會組織法》並未廢止,預算年年編列,蒙藏會正職員額53人,全年業務費約700萬元,人事經費竟高達7,000餘萬元,曾被指為肥貓單位。

因應原有的公務員員額,高層傾向裁併蒙藏會時,《文化部組織法》與《陸委會組織法》先不動,蒙藏文化中心將移至文化部管轄,陸委會則設立蒙事處、藏事處。

未將蒙藏業務併入外交部,專家:蔡政府降低敏感度

中時報導,過去民進黨曾主張將部分蒙藏事務併入外交部,此番調整說明蔡英文不願在當前兩岸局勢不佳下,再挑戰中國底線。

北京大學台研院兩岸關係所所長朱松嶺受訪指出,當前兩岸雙方無共同政治基礎,也無互信,在此情況下,台灣當局做的任何涉及兩岸關係定位方面的事,都有可能成為兩岸關係進一步不穩定的因素

不過涉台人士也說,因蒙藏委員會屬於中國所不承認的台灣當局政權內部的架構調整,也不好有太多解讀,不然就成了承認其政權。

蒙藏委員會源自清朝「理藩院」

清朝是以滿洲人為主體的政權,長期和蒙古人多有聯姻、同盟關係。隨著國家規模擴大,蒙古相關業務日漸繁複,崇德元年(1636)清太宗皇太極稱帝後成立「蒙古衙門」,專門處理蒙古事務,三年後改組為「理藩院」。

清朝定鼎中原,版圖日漸擴增,連同西藏、青海、西南、新疆都逐步納入理藩院的業務管轄內,主要工作是繙譯文件、奏摺、書信等。康熙皇帝開始,清朝與俄羅斯有多次外交與軍事上的接觸,涉及俄羅斯的事務亦由理藩院處理。

光緒三十二年(1907),理藩院在清末新政下改組為「理藩部」,中華民國建立後曾短暫續設,即是今日「蒙藏委員會」的前身。

1928年行政院下設蒙藏委員會,處理蒙藏事務,位階與部相同。目前業務包括對在台蒙藏人士的輔導照顧、蒙藏文化保存傳揚、人才培育、蒙藏研究,與海外蒙藏族聚居地區的人道援助,與經貿、學術、文化及醫療交流等。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