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關鍵評論】Yang:提前了!含塑膠微粒洗卸產品,明年7月起台灣也禁售 (2026)

$
0
0

(中央社)
環保署今天(8/3)宣布,明年起含塑膠微粒(Microbeads)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國內不得製造、輸入;明年7月1日起,也不得販賣包含磨砂膏、牙膏等6大類含塑膠微粒化粧品及個人清潔用品。

綠色和平在2016年曾經在《致環保署長:遲至2020年才完全禁用塑膠微粒,對海洋不是個好消息》寫下,在環保署預告將頒布限制含塑膠微粒產品的草案中,要遲至2020年才完全禁用。

在歐洲,2014年底由荷蘭領銜,與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和瑞典等國,一起提案催促歐盟執委會通過禁令。2016年英國有超過33萬民眾連署,要求英國國會立法禁用塑膠微粒,英國國會的環境審議委員會也提出完整報告,建議國會在2017年底就全面禁用。

美國、韓國於2017年7月1日起管制,加拿大、法國2018年元月1日起管制。

環保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考量塑膠微粒屬於產品額外添加成分之一,且化粧品及個人清潔用品所含塑膠微粒僅毫米大小,使用後經沖洗流入水域及海洋,無法於環境中自然分解且粒徑過小不易收集清除,將據《廢棄物清理法》訂定管制公告,從2018年開始分兩階段管制含塑膠微粒產品。

環保署今天公告訂定「限制含塑膠微粒之化粧品與個人清潔用品製造、輸入及販賣」,2018年1月1日起國內不得製造及輸入含塑膠微粒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2018年7月1日起則不得販賣6大類含塑膠微粒之化粧品及個人清潔用品。

環保署廢管處科長李宜樺表示,目前納管的6大類含塑膠微粒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產品包含洗髮用化粧品類、洗臉卸粧用化粧品類、沐浴用化粧品類、香皂類、磨砂膏、牙膏。

李宜樺指出,明年起將開始稽查,若發現業者違反法規製造、輸入,將開罰新台幣6至30萬元,明年7月1日起若稽查發現賣場違規販售,則開罰1200至6000元。

一、什麼是塑膠微粒?

塑膠微粒是指粒徑範圍小於5公釐,做為人體去角質或清潔用途的固體塑膠顆粒,常被業者用來添加在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中,以達到業者所稱的去角質、清潔等效果。

二、塑膠微粒造成的影響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塑膠微粒由於粒徑小的特性,污水處理廠攔截不到,民眾使用後,經由清水沖洗,這些塑膠微粒就會直接從浴室直通河川、海洋造成環境污染。

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每年排入海洋中的塑膠估達950萬噸,其中15%到31%是塑膠微粒。

IUCN在其「海洋中的初級塑膠微粒」(Primary Microplastics in the Oceans)報告中指出,在許多北美和歐洲已開發國家,塑膠微粒其實是比塑膠廢棄物更大的海洋塑膠汙染源。

車胎和合成織品之外,從船舶塗料和道路標記,到城市灰塵和化妝品柔珠,無一不是塑膠微粒的來源。

三、塑膠微粒對海洋造成的污染有哪些?

謝和霖指出,當塑膠微粒進到海洋之後,會懸浮在海洋當中,並吸收濃縮海中的毒性物質包括農藥、重金屬等在微粒的表面,當海中的浮游生物、魚類和海洋哺乳類食用微粒,海洋生物難以消化,這些微粒就會影響生物的生長與繁殖功能。

況且,當海洋生物將微粒吞下肚時,塑膠微粒也就這樣進到各食物鏈階層,當人類食用魚類時,也就間接的把塑膠微粒吞下肚。

四、該怎麼分辨產品是否含有塑膠微粒?

謝和霖表示,業者常用Polyethylene(PE)、Polypropylene(PP)、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Nylon(尼龍)作為塑膠柔珠的原料,消費者在選用洗卸產品時,可透過產品成分表來對照是否含塑膠微粒。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